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2018-12-14罗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7期
关键词: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罗伟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有效率、ALT复常率、DNA转阴率、Hb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西药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的诱发原因和机体免疫应答能力相关联,发病机理复杂。积极探寻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手段是现代医学中重要课题之一[1]。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方法,评估中西医方法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CHB患者12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的相关标准;患乙型肝炎或HBeAg阳性病程>6个月,现HBeAg和(或)HBV-DNA仍是阳性。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36例,女30例;年龄18~68岁,平均(47.1±3.9)岁:病程7个月~8年,平均(1.6+0.4)年。对照组男女各30例:年龄19~67岁,平均(46.3±3.4)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1.7±0.5)年。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具体如下:服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3个月为1个疗程。②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舒肝解毒汤加减治疗。舒肝解毒汤:柴胡、郁金、五味子、白花蛇舌草各10g,白芍、丹参各15g,鸡骨草3g,甘草5g。辨证加减:若患者舌苔黄厚重且油腻,加绵茵陈与土茯苓各30g;若患者胸部不适感强烈,且时常叹息,加佛手与香附各10g;若患者有食欲不振、舌苔泛白,加蕾香、佩兰、法半夏各10g。均1剂/d,早晚分次温服,3个月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1)安全性指标:即对患者进行的一些常规检查,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与肾功为主。(2)疗效评价指标:结合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以及HBV-DNA检验结果,采用显效、有效、无效3个级别评估临床治疗效果:①显效:ALT恢复正常,血清定量HBV-DNA<103拷貝/mL:②有效:ALT恢复正常,HBV-DNA下降幅度≥103拷贝/mL ;③无效:没有达到以上任意1项指标。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有效率92.4%,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66.7%(P<0.05),见表1。

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主要指标检验结果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复常率、DNA转阴率、Hb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指乙肝病毒检验结果呈阳性,病程>6个月或发病日期缺乏明确性但伴有有慢性肝炎临床表征者。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上腹部胀痛、肝区疼痛等是其主要临床症状。重症者可合并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肝功异常或连续异常[2]。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西医常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保肝、降低生物酶活性、抑制炎性反应与抗纤维化等综合治疗。拉米夫定是国内临床中较常用的一种抗乙肝病毒药物,其功效在于抑制病毒DNA多聚酶以及逆转录酶的生物活性,对病毒DNA链的合成与延展起到一定阻碍作用,同时促使血清中的HBV-DNA水平快速降低,改善患者肝功能与肝组织病理状态,进而优化患者生活质量。但是该种西药将会清除掉患者肝细胞内的cccDNA,故此患者需长期坚持服药,导致他们产生一定耐药性[3]。

中医学并没有对慢性乙型肝炎作出命名,但结合其发病机制与临床症状,其可被归属到黄疸、胁痛、鼓胀及积聚等疾病范畴中[4]。国内有学者结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提出正气虚损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重点,湿热疫毒是本病症外界条件的观点。故此可采用扶正祛邪原则治疗慢性乙肝。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给予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舒肝解毒汤配方中柴胡、郁金具有梳理肝气、驱散郁气功效,白芍养血柔肝,丹参养血活血,五味子降低血清转氨酶与保护肝细胞效果优良,甘草具有降低炎性反应、抗过敏以及维护肝细胞膜结构完整性等功效。诸多中药材联合应用,有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抗菌消炎等多种功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4%,和魏鹏辉等[5]研究结果相似。

总之,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6]。

参考文献

[1]刘新军,姜学连.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4(6):437-439.

[2]张连俊,左亚东.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5,4(2):145-147.

[3]刘海涛,施家希,罗丹.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用药规律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2016,57(16):1421-1425.

[4]高月求,张鑫,李曼.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19):2943-2949.

[5]魏鹏辉,江一平,邓陈英.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5,46(8):78-80.

[6]邢静,杨利超,刘西洋.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用药规律[J].山西中医,2015,31(3):50-51.

猜你喜欢

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和西药治疗性早熟的效果对比
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健脾化湿祛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残留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
老年乙肝及HBV相关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IL—17、α—SMA及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