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理想的百年建构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话语分析
2018-12-14张晓冬
张晓冬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1 引言
诺贝尔文学奖是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文学大奖,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与威望。其设立不仅体现了基金设立人诺贝尔先生对文学的高度热爱,更体现了他的卓越见识与广博胸襟:促进世界文学发展,倡导文学为全人类服务的伟大构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作家个人成就的高度体现,也是民族精神和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自1901年至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共颁奖110次,授予全世界114位作家(2018年未颁奖)。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从入围、揭晓到颁奖典礼都备受世界瞩目。几乎每一位获奖作家都会引起不少猜测与争议;评委会的严格保密机制使其更神秘莫测。而颁奖词不仅揭秘了作家获奖的原因,诠释了获奖作品的价值,还体现了评委会的颁奖倾向以及文学的发展方向,值得深入研究。
国外对诺贝尔文学的研究多彩纷呈,著述繁多,但关于诺奖作家的传记较多;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在90年代之后,研究成果有历史回顾、个案研究,也有文本研读等,提出许多宝贵独到见解,但由于原著译介较少、国外资料匮乏等原因,研究的视野与深度有待拓宽。关于颁奖词的研究为数较少,有文体分析、评价理论视角分析、概念隐喻视角分析与互文性研究等,这些为阐释颁奖词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然而任何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研究都不应该忽视其颁奖原则——“授予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杰出作品之人士”。这一原则是基于诺贝尔的遗嘱,体现了他推动世界文学发展、为全人类造福的崇高愿望。可是诺贝尔对“理想倾向”并没有提出任何明确的定义与规则,评委会究竟如何理解、定义、阐释并体现诺贝尔提出的“理想倾向”,又如何通过颁奖词建构这一伟大文学设想,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与探讨。本文拟运用话语建构理论对1901—2017年的颁奖词进行话语分析与词频对比分析,由于颁奖词篇幅较长,本文仅对其中最关键的获奖理由陈述进行分析,颁奖词英文文本来源网址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
2 话语建构论与诺贝尔文学“理想倾向”的话语建构
话语建构论认为: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话语不是被动地反映现实,而是通过在词汇系统中的选择积极地建构现实。文学的传播和接受需要经历话语的建构过程,同样,文学奖项的制定、颁布等也需要话语的建构。诺贝尔遗嘱不仅是文学奖的评价标准,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有理想倾向的最杰出作品”如何被界定与建构,从历届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理由陈述中或许可以得到最好的阐释与印证。
2.1 概念功能与诺贝尔文学“理想倾向”的建构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概念功能在语法上通过及物性系统体现。通过分析1901—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可以发现两点:一、颁奖词使用的都是物质过程,其语意基本可概括为:某作家(动作者)在……作品(目标)中运用了……创作/艺术手法(过程)/表达了……,其句型多为简单句。二、颁奖词突出的侧重点在作品,而不是作者。颁奖词中代表作者身份的有“who”“he”,其中who出现了32次,he出现了17次;代表作家作品的有 which,his,her,that等,其中 which 出现了56次,his出现最频繁,多达80次,her出现了12次,that出现了11次;表达作品所采用的创作手法或风格的有with,in,by等,其中in出现了77次,with出现了60次,by出现了14次(包括其他用法)。通过词频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代表作品的词出现频率远远高于作者,这体现了其颁奖原则更注重作品本身的价值,包括其思想、风格及艺术形式,而不是作家本身。尽管由于历史等原因,性别、种族等差异仍可从颁奖词中窥见一斑,比如代表女性作家身份的she缺席,his出现频率远高于her,但是对比诺贝尔文学奖对世界文学的重大贡献,这些偏颇显得微不足道。
颁奖词正是通过话语建构运用who,which,that等词有意模糊了作家的身份识别(国籍、民族、性别、语种等外在因素),而极力强调作品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意义与价值,给人形成这样的判断:一、作家因其作品杰出而获奖,而非其他。二、评委会的颁奖完全符合诺贝尔遗嘱要求。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评选的第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因此,评委会的颁奖是公正合理的,获奖作家及作品乃实至名归。
2.2 人际功能与诺贝尔文学“理想倾向”的建构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人际功能指语言所表达的判断、评价、给予信息等功能。颁奖词作为一种公众演讲文体,旨在发布信息(获奖者、获奖作品及获奖原因),其人际功能是给予信息。语言的人际功能可以通过人称系统、语气系统、情态系统等体现。
2.2.1 人称系统——第三人称的运用
Halliday&Hasan(Cohesion in English)指出,只有第三人称具有内在的语篇衔接功能,可以起到前后照应的作用,因而应用最为广泛。颁奖词运用的都是第三人称,“who”“he”等,其优势是不受限制、自由灵活地进行客观描述与评价,因此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2.2.2 语气系统——陈述语气的运用
语气系统的功能与特定的语法结构紧密相连。颁奖词采用的全部都是陈述语气。颁奖词中大量使用长短结合、形式多样的陈述句,通过对获奖者及作品的陈述性评价与肯定,使人们了解获奖者的艺术成就及文学风格,更好地理解并赞成评委会的观点。
2.2.3 情态系统——句型和词汇手段的运用
情态系统表达说话者对事物的判断或评价。它不仅指语气,还指不同的句型。如前所述,颁奖词运用的只有一种句型——陈述句。这是由颁奖词新闻语体的客观属性决定的,可以起到强调与简洁的作用,在概括、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与人文价值的同时,彰显评委会对获奖作品的高度认可与褒奖,体现评奖的科学性、专业性、权威性与客观性,从而构建强大、不容置疑的话语权。情态还可以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颁奖词中的每一个字词都经过评委会的反复推敲。颁奖词中大量运用名词和形容词,其中名词重复率很高,具体如下。
名词 出现次数 名词 出现次数poetry 18 works,force 7 life,human 17 traditions,spirit,novel,novels,imagination,drama 6 art 15 truth,time,style,history 5 writing,world,power recognition,epic 10 tradition,thought,strength,reality,production,ideas,freedom,condition 4 writings 9 voices,vision,prose,people,humanity,ideals,freshness,experience,man 3
颁奖词理由陈述中名词词汇重复率排名第一的是poetry(诗),这说明诗化是文学语言最重要的属性,文学是诗意的表达。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一切艺术就其本质而言都是诗。同时,颁奖词中指代作品的名词很多,这些词重复率都比较高,诸如 poetry,writing,epic,writings,works,novel,novels,drama,prose等,这既说明了文学形式与体裁的丰富多样,又体现了评委会的评选极其注重作品自身的价值;排名第二的是life(生活),human(人类),这说明了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人与生活,文学与二者息息相关。文学来自生活,文学表达的是人类共同的喜怒哀乐。无论哪个民族,哪种语言的文学都必须反映人与生活,脱离人与生活的文学毫无价值可言;排名第三的是art(艺术),这表明了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的独特属性与不可估量的价值。排名第四的有writing(写作),world(世界),recognition(认知),power(力量)等,这体现了写作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拥有强大的话语力量,文学能够反映、影响并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同时也体现了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与资源。紧随其后的有 traditions,truth,freedom,spirit,imagination,style,history,thought,reality,ideas,novel,strength,condition 等,这些名词包括传统、真理、自由、精神、想象力、风格、历史、思想、现实等等,体现了颁奖词独特的文学属性与作品的丰富内涵。
颁奖词中形容词使用很多,通过词频分析重复较多的有:poetic 15次,great 12次,narrative 10 次,new,artistic各 8 次,deep,rich 各 7 次,inspired 6次。poetic(诗意的)排名第一与名词排名第一的poetry(诗)完全吻合,强调文学的诗性;排名第二的是great(伟大),说明这一奖项只授予伟大的作品;narrative(叙述的)排名第三 ,它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共同叙事属性;new,artistic重复率高,说明评委会重视文学作品的创新性与艺术性;deep,rich,inspired多次重复,说明获奖作品必须内涵深刻、丰富,具有启发性。
动词在颁奖词中使用为数不少,但同一个词的重复率极低,重复率最高的combined(结合),characterize(以……为特征)也仅出现3次。这既体现了每个作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特点,又体现了文学创作方法的千变万化与复杂多样。文学的丰富多彩与无穷活力来源于世界的多姿多彩与瞬息万变,来源于各民族语言文化的差异,也来源于作家们前赴后继地推陈出新,因此,获奖作品正是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与独特魅力获得评委的认可与青睐,在世界文坛绽放异彩。
综上所述,颁奖词正是通过有意识的词汇选择尤其是名词化的运用,体现了颁奖词的文学属性与演讲属性,既突出了作品的文学价值与独特风格,又获得了演讲的感动效应,既高度浓缩又具有技术性与专业性,从而达到构建文学话语与权威的目的。
2.2.4 时态系统——现在完成时和一般现在时的运用
特定语篇中的时态运用也能体现人际意义。新闻语体中,一般现在时与现在完成时使用率最高。颁奖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语体,采用的正是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突出了作品与当下的关联性,缩短语篇与读者、听众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认同。
3 世界话语视阈中的诺贝尔文学“理想倾向”
诺贝尔在遗嘱中规定,文学奖应颁给“具有理想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理想二字无疑经过了他的深思熟虑与反复斟酌,既简洁明了又意味深长:理想是文学的灵魂,是人类奋斗的目标,赋予生存以意义;理想是面对世界、面对人生的态度,是改造自我与世界的力量;理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创造力的源泉.....。诺贝尔的文学理想与其人道主义、科学主义思想一脉相承。他以一颗无比博大的心灵,关注民众的生存与发展,目光所及超越族际与国界而囊括了全球范围。他的理想联通了世界文学与人类共通的理想。
评委会遵循诺贝尔的遗愿,将高尚、纯洁的理想作为评选的标准,在颁奖初期尤其明显。1901,1909,1910,1915年的颁奖词中连续出现了idealism(理想主义);1908年 idealistic(理想的);1917年ideals(理想)。顺应时代与社会的改变,评委会对作品的评价与解读开始朝向民族精神、人道、自由、文化、文明等更广阔的领域,关注人类共同的生存现实与命运。诺贝尔文学奖也逐渐由欧洲放眼世界,由欧洲文学奖成为国际性、世界性的文学大奖,越来越多的非英语文化、非英语作家及国家受到关注,虽然英语语种和欧美国家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其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4 结语
一百多年来,诺贝尔文学理想由诺贝尔最初的个人理想——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原则,发展成为世界文学共同的理想与标尺。诺贝尔文学奖已成为最具世界影响力的象征性话语符号,颁奖词是诺贝尔文学理想在现实话语中的再语境化,评委会通过颁奖词构建了诺贝尔文学理想:推动世界文学共同繁荣与进步,文学跨越性别、种族、民族、语言等藩篱,为全人类服务的未来话语。由于篇幅及时间的有限,本文对诺贝尔颁奖词的话语分析仅限于颁奖理由陈述部分,只是冰山一角,有待深入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