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神经阻滞与核心肌力训练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2018-12-14郝敬东赵大中蒋育欣唐礼明
郝敬东,赵大中,蒋育欣,唐礼明
(1.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骨科,北京,100073;2.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骨二科,安徽安庆,246000)
骶管神经阻滞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治疗方案,通过向骶孔注入相应药物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1]。Joohyun等[2]认为核心肌力训练能够增加腰椎稳定性,促进腰部血液循环。为进一步研究骶管神经阻滞联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现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04-2017-04于我院治疗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均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32-65 岁,平均(45.45±5.45)岁;突出节段:L4-525例,L5-S121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0-64岁,平均(46.11±5.67)岁;突出节段:L4-526例,L5-S12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骶管神经阻滞治疗。俯卧位下将骶尾部暴露,明确骶骨角位置并做标记,右手拇指腹按住骶管裂孔(弹性凹陷或裂缝)。将左手拇指、食指压于两骶骨角上,两指之间采用7号注射针头垂直刺入,缓慢推进直至落空感后停止进针,针尾向足方向倾斜约40°,抽吸无血性液、脑脊液或推药无明显阻力后,缓慢推注药液,小腿部感到轻微肿胀时停止。药液组成为1 ml 5%盐酸利多卡因、2 mg醋酸曲安奈德、2 ml维生素B注射液以及适量生理盐水,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核心肌力训练,(1)单桥运动,嘱咐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放于身体两侧,一侧腿上抬于40 cm平台,同时另一侧腿抬高,维持15 s,重复10次后另一侧进行相同训练;(2)双桥运动,取卧位,双手放于身体两侧,抬臀挺腰且双腿屈曲运动,随腰背肌力的提升可适当加大训练难度,例如可采取双手抱头卧位,每次维持 15 s,重复 10次;(3)仰卧抬腿训练,取仰卧位,以双臂接触床面,颈部逐渐向后仰望,骨盆于床面贴紧,双侧下肢尽可能抬高并维持15 s以上,重复10次;(4)膝手平衡以及俯卧撑训练,采取爬跪姿势,单手及对侧膝关节作两点支撑,抬起另一侧下肢和对侧上肢,维持l0 s,重复10次后另一侧进行相同训练;上述训练每日1次,连续训练4周。
1.3 观察指标
疼痛VAS评分:采用中华医学会监制疼痛VAS卡,共计10个刻度,分值越高表面疼痛症状越严重;JOA评分;包括临床体征、主观症状以及日常活动障碍,共29分,分值越高表面腰椎功能越优;炎性因子:治疗前后抽取空腹肘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检测其CRP、IL-6以及 TNF-α水平。
临床疗效[3]:JOA 评分改善率=(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前×100%,临床控制: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改善率>90%;显效: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改善率75%-90%;有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改善率35%-74%;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改善率<35%;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为治疗总有效人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功能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症状、功能评分比较(±s)
注: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VAS评分 JOA评分观察组(n=46) 治疗前 6.32±1.03 16.76±3.23治疗后 2.32±0.43*#22.45±4.34*#对照组(n=46) 治疗前 6.30±0.97 16.69±3.65治疗后 2.67±0.56*20.44±4.14*
2.2 炎性因子水平
两组治疗后血清CRP、IL-6以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注:组间 #P<0.05,治疗前后 *P<0.05。
组别 时间 CRP(mg/L) IL-6(μg/L) TNF-α(pg/ml)观察组(n=46) 治疗前 35.34±3.45 136.74±11.45 56.34±4.03治疗后 14.53±2.43*# 87.44±7.66*# 28.43±3.43*#对照组(n=46) 治疗前 34.99±4.07 133.76±12.3 56.34±5.07治疗后 20.44±3.08* 98.33±9.14* 34.33±3.94*
表3 两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骶管神经阻滞是腰椎间盘突出常见治疗方法,通过向骶孔注射神经营养、镇痛药物用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4]。本研究阻滞药物为维生素B、盐酸利多卡因以及醋酸曲安奈德,醋酸曲安奈德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盐酸利多卡因主要起到镇痛作用,维生素B能提升神经营养,Brunner等[5]认为阻滞药物注入后能够显著提升骶管内压力,起到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物回缩的作用,同时恢复神经营养供给,能促进椎管内炎症反应消退。本研究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证实了该疗法的有效性。但骶管神经阻滞对患者腰椎稳定性、腰肌肌力无明显改善。
核心肌群肌力训练属于非平衡性肌力锻炼。Moya等[6]认为其能积极调整神经-肌肉系统改善身体状态的不稳定,强化机体感受器的感知功能;同时核心肌力训练对躯干、腹部肌肉、骨盆系统肌力及平衡能力均具有明显提升,尤其是能充分动员核心稳定肌群等深层小肌群的收缩功能,达到增强肌力、改善椎体稳定性的目的。核心肌力训练使椎旁软组织出现压缩、拉伸应变,促使突出的髓核组织随负载应力向反方向迁移,从而降低神经根的张力,减轻髓核刺激,改善局部炎症反应。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IL-6以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也证实了这一点(P<0.05)。同时深层小肌群合理、有效运动能为椎间盘微循环提供压力泵作用,降低炎性渗出的同时能够加快椎间盘内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加速损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