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椎体骨折经后路手术术后骨缺损形成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8-12-14张伟杨金华黄开潘文明
张伟,杨金华,黄开,潘文明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苏州 215500)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是胸腰段骨折最常见的外科治疗方案,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及早下床活动。但随着手术患者基数的增加,术后不少患者伤椎出现明显的骨缺损情况,甚至导致钉棒断裂、松动,内固定取出后椎体容易发生再次塌陷,使矫正丢失[1]。目前,国内关于术后骨缺损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尚较为缺乏。为此,本研究收集我院3年间手术治疗的29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病历及随访资料,调查术后骨缺损形成情况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外伤致T11-L2单节段椎体骨折;年龄18~70岁;均采取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未植骨)治疗;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缺失>25%;术后1个月内固定位置良好;病历资料与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12个月。排除标准:多节段骨折;肿瘤、结核或其他疾病致骨折;陈旧性骨折;胸腰椎有骨折史或相关部位手术史;保守治疗者。纳入2014-06-2017-06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29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177例,女120例;年龄 20~68岁,平均(44.34±7.7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88例,摔伤、跌伤89例,其他20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将术后出现骨缺损者设为缺损组,其余设为未缺损组。
1.2 方法
手术及随访:所有患者均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未植骨)治疗,出院后随访12个月。骨缺损诊断参照高永建等[2]标准:患者术后无外力侵袭下,表现腰背进行性疼痛;经X线、CT检查显示椎体塌陷,伤椎体出现“蛋壳样”改变,缺损区域体积超过伤椎椎体积的1/4,同时排除肿瘤、新鲜骨折以及感染性骨缺损等。
影响因素调查:课题小组开展专项讨论会,结合我院具体情况,查阅相关文献拟定本次调查内容,将骨缺损者设为缺损组,其余患者设为未缺损组。调查两组患者术前骨密度T值、伤椎前缘高度缺失程度、年龄、植骨情况、骨折类型、术前Cobb角、伤椎置钉情况、BMI性别、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节段等资料,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有差异显著的项目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逐项剔除。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0软件,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率“%”形式表示,单因素分析进行x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单因素分析进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骨缺损情况
297例患者术后骨缺损形成30例,骨缺损率10.10%。
2.2 单因素分析
两组骨密度T值、伤椎前缘高度缺失程度、年龄、植骨情况、骨折类型、术前Cobb角、伤椎置钉情况、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T值、伤椎前缘高度缺失程度、年龄、植骨情况,均是术后骨缺损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1 胸腰段椎体骨折经后路手术术后骨缺损单因素分析
表2 胸腰段椎体骨折经后路手术术后骨缺损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随着后路复位内固定术的进步,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也得到证实,但患者基数的增加,术后伤椎骨缺损已经成为骨外科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3]。Zong等[4]报道显示,该院26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后路手术后24个月随访,共32例(12.03%)患者出现伤椎骨缺损,与本研究的10.10%相一致,提示术后骨缺损较为常见。
既往关于脊椎骨折术后骨缺损危险因素的报道,主要集中在自身原因以及手术相关因素方面。本研究中,骨密度T值、伤椎前缘高度缺失程度、年龄、植骨情况均为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属于该范围之内[5]。骨密度T值是用于评价骨密度的重要指标,临床将骨密度T值<2.5SD确诊为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降低直接导致骨强度变差[6],不仅骨折风险增加,而且内固定后骨修复能力减弱,新骨生成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群,骨缺损填补、修复效果差,易导致骨缺损发生。椎体受暴力侵袭后,皮质骨与松质骨均被压缩,伤椎前缘高度缺失与压缩程度呈正相关:压缩程度较高者,经复位内固定虽能获得皮质骨高度的显著恢复,但松质骨受损压缩难以有效复位恢复相应高度,出现椎体内骨质丢失而形成较大间隙,影像检查显示骨缺损出现[7]。吴培玉等[8]报道伤椎前缘高度缺失程度>50%是术后骨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3.023,与本研究的2.933结果相符。年龄对骨缺损的影响与骨密度T值机理相同,Muto等[9]报道显示,年龄越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则逐渐降低。Li等[10]的一项报道显示,伤椎椎体内植骨能充分填充因伤压缩的松质骨,植入的自体骨骨粒均匀分布椎体内,不仅能增强脊柱的刚度及椎体稳定性,还能直接降低术后骨缺损的发生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胸腰段椎体骨折经后路手术术后容易出现骨缺损,骨密度T值、伤椎前缘高度缺失程度、年龄、植骨情况均是骨缺损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