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院落空间对于商业街区的营造

2018-12-14TANGGe刘海卿LIUHaiqin

住宅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正街商业街汉中

■ 唐 鸽 TANG Ge 刘海卿 LIU Haiqin

0 引言

在中国近几十年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中,外来文化对国内各个领域的冲击显而易见。除此之外,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钢筋混凝土倒灌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这种现象导致我国传统文化不断被外来文化取缔,地方文化特色日渐消退。城市建筑逐渐趋同,“少就是多”的理念成为建筑快速崛起的理由[1]。模式化建筑的发展配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新鲜的建筑表皮注入城市,成为区分建筑之间的标识,从而忽略了建筑空间及形体的构成。这种现象在商业街区表露无遗,总的来看,我国商业街区的形态构成大体可以概括为“一条大道通两边”的状态,街区两旁的商业建筑都是些大小不一的方正体块,越来越多的超现代建筑取代原有的传统商业街,大量现代元素冲淡了历史街区的传统生活氛围[2]。即便是一些仿古商业街也只有仿古表皮,在业态上过多引入西方文化、现代文化,丧失传统文化氛围。甚至在一些传统街区内,举行大量的现代商业活动,与传统老街应有的传统活动相违背。众多商业街的意义仅局限于商品推销,人们的地方体验感逐渐减少。

因此,本文以南关正街项目为例,从空间体验和商业街本质等方面,探讨传统商业街的传承与发展,重拾老街记忆。

1 背景

1.1 汉中文化背景及现状

汉中市隶属陕西省,因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而得名。是陕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古时被称为南郑、兴元、梁州、天汉,是汉文化及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简称“汉”。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之一,被誉为“汉人老家”。汉中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

汉中不仅是历史悠久的城市,更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这座城市用丰富的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卓越的儿女。因在汉中民间流传的褒姒,才知汉中历史悠久。而后出现统一汉中郡的秦惠王;从汉中举兵,一统天下的刘邦;舌战群儒,鞠躬护主的卧龙诸葛亮;还有韩信、萧何、张良等一众军事家。此外,杜甫、李白等伟大诗人也曾相继生活此地,为这片土地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和一页页伟大的历史篇章。

而今,汉中作为中国历史上首当其冲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却与古时的盛状大相径庭,“泯然众人矣”。地理位置相对其他历史名城处于劣势,旅游景点分布分散,城市氛围太过沉寂,缺少有活力的集娱乐消费于一体的商业街区,间接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1.2 汉中民居背景及现状

汉中地处秦巴山区西段,是多个身份的交汇处:北靠秦岭,与陕西省西安、宝鸡市毗邻;南倚米仓山,与四川省相连;西部与甘肃省相接壤。加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里,或多有战乱,或因自然灾害、寻求生计,在这片土地发生过不下十起的大规模人口迁移,使得汉中成为多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地区,既有羌习、楚韵,也有秦风、川俗。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相互学习借鉴,逐渐融合,慢慢塑造了汉中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或者可以说,汉中文化是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汉中民居的风格形式也较为丰富。

1.2.1 按照材料划分

由于陕南地区,多有河沿、平坝及山坳,由此,石头、木材等建筑材料丰富,当地居民依据不同的地势,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建造材料来建造适宜居住的房屋。这里的民居大致可分为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3]。石头房多建于山区,一般背靠山崖,三面用石头堆砌。竹木房多建于山坳或者树林边,墙壁用原木垒成,留有门窗。吊脚楼则多建于水边,通过木桩及砖石共同支撑,由于多面向江边,因而也称望江楼(图1)。

1.2.2 按照布局方式划分

从民居的布局方式出发,可分为三合院、四合院、布袋院等。但总的来说,由于当地气候多雨潮湿,汉中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制主要以“介”字形的双坡水房和土木结构为主,立面材料常见大青砖(图2)。极讲究房屋风水,房屋各项尺寸多见“8”,取吉祥发达之意。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脚步,现代化贯穿整个城市的建设。如今,能够在汉中市看到的基本全部是批量化、方方正正的住宅楼和商业建筑,青砖灰瓦、“介”字型屋顶等这样代表当地特色民居的传统元素不复存在。当一个历史古城失去了它固有的影子,那么它的文化也逐渐会消逝,被遗忘,自此与其他城市也毫无分别。

图2 汉中传统民居

1.3 区位分析

汉中城市规划以三遗址历史街区为核心,通过南关正街历史街区的打造,形成从滨江绿带到东关正街集商贸、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带,串联城市旅游资源,成为连接老城区和一江两岸体现汉中地方传统历史风貌的重要旅游通道。

选址南关正街,南起滨江东路,北至天汉大道,由南一环路分割成核心段与北延伸段,本次规划设计南关正街核心段,用地西邻规划南大街,规划汉宁路、南一环路从地块中穿过,总用地面积224 660m2(图3)。

2 基于传统院落空间形态对南关正街的营造

2.1 营造目的

汉中的四座城关之中,当数南关最为有名。在历史发展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南关正街是重要的交通要塞,成为南北过往商客的必经之地,由此,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南关甚至汉中经济的繁华与否。古时的汉中自北边幺儿拐起,至南边南关正街为止,商品应有尽有,目接不暇,一片繁荣盛状。这样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道带动了整个汉中的经济。而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扩建,道路的整改,使得整个城区的原始规划都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或者改变,南关正街的历史地位和城市地位都不同以往,时间将繁华的印记抹去,留下待整改拆除的残破老建筑。匆匆过往的人们不再留恋这片昔日繁华的街区,曾经代表汉中传统的的地标不复存在。2 500岁的南关,完成了历史曾经赋予它的使命。如今,昔日盛况的重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再次需要它。打造传承历史的现代商业街“汉上第一街”尤为重要。

图3 区位分析图

2.2 营造理念

南关正街项目力图完美打造“汉上第一街”,树立“三苑·三巷·三韵·八景·六阁·21合院”的总体规划理念。即打造北苑、中苑、南苑三大功能组团;快巷、慢巷、院巷三条主题游览动线;清代、民国、新中式三个建筑风韵;引导人流动向的八个景观;六个汉中文化;以及打造21个独立的合院。

根据北苑、中苑、南苑三大功能组团,将南关正街分为三个部分,其中项目以前两个区域为主。

2.2.1 方浮生闲——幺儿拐

将当地传统三合院、四合院古建筑进行完整复原再现,共九个合院,辅以南关楼等标志性建筑,重现当日南关正街建筑群落的商贸繁荣。

2.2.2 城南往事正街寻——汉上第一街

用意韵再现老街建筑的气质与文化,迎合新商业业态的时代要求和年轻人群的购物要求,设置了12个小型合院。结合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及活动,在街区内核心处营建古戏楼,成为核心景观,围绕其周边,营造传统手作工坊等文化店铺。

2.3 营造布局

在整个平面规划的过程中,参考汉中古代城市布局,整条古街的规划轴线借鉴古城市轴线布置。大部分古城皆为南北东西轴线连贯穿过,但对于汉中古城来说,确实南北轴线未连贯,而是因此形成一个相互交错的中心区域。借鉴这种方式,在南关正街的整体规划中也可以如此借鉴,通过轴线的交错,形成整条街道的中心区域,围绕中心区域进行商业布置和院落演绎(图4)。

3 传统院落与现代商业街的结合推演

3.1 传统院落空间对商业空间的横向推演

图4 营造布局分析图

从平面图上可以看见各种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它们有异于传统的四合院或三合院规整的合院空间,在规划的时候考虑到整体地块的形态,以传统院落为根据,符合现代商业业态的需要,进行院落空间的变形、扭曲、删繁就简。由于四合院的院落组合形式和功能较为复杂,而商业空间讲求的是便捷与可达性,所以在寻求空间因子时,主要考虑积极空间对于商业街需求的适应性。筛选过后,汉中传统院落空间“两甩袖”“布袋院”“三合院”成为最合适的空间因子(图5)。

图5 院落空间横向推演图

依据地形,在地块内出于经济性排布8.4m×8.4m的柱网,根据柱网围合出不同的院落空间。这些大大小小的院落组成了群院。由此,院落之间、群院之间相互交流,通过彼此的内部开放或者半开放的小公共空间相连接,人们走在这些连接的空间中,有时会穿过限定空间的门或者牌坊,院巷、街道就随之形成了。整个院落群组成了“苑”,院落群成为了一个城市的缩影,这些“苑”与“苑”之间围合的内部空间就成了整条商业空间的广场,既是供人们交流的容器,又是传播当地文化的主要代表场所。

3.2 传统院落空间对商业空间的竖向推演

日本著名建筑大师芦原义信在其《街道的美学》中曾提到,那种沿街高度与空间宽度比为1∶1的空间关系,是人类最喜欢的空间关系,既不开阔,也不压抑。如若有适当的景观装点徜徉其中,将是最好的视觉体验,这种空间关系就是街区式商业的最大优势[4]。

合理的街道比例能够吸引人们在街道停留,用D、H分别表示街道的宽度、街道宽度。D/H的比值大小可以直接影响使用者走在街区内部的心里感受:对于大部分城市道路而言,D/H=1~2是比较理想的断面构成比值,此时的空间宽度与高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均衡、匀称的关系,D/H<1的断面多用于城市支路和巷道等街道,以创造亲切宜人的生活尺度与氛围[5]。

街区整体规划布局都紧紧围绕传统院落的围合形成商业街,呈现的街道氛围也主要是传统院落式街道氛围,因此,商业街竖向尺度控制在1~3层,以1层、2层商业建筑为主。如图6所示,对营造后的商业街区空间进行的尺度分析,建筑的层高为4.8m,据业态分布,以商业为主的街区横向尺度较大,D/H的比值相对较大,这样形成的空间较为宽敞,符合商业空间要求。以地方特色小吃和手工艺为主的街区,街道两侧之间距离较小,D/H的值较小,这样营造的空间更具有传统“巷”的概念。

同时,基于对街区尺度以及商业街区的空间利用率分析,设计中对于院落的营造不仅仅局限于地面空间,利用2层、3层的空间将地面院落空间向上垂直延展,形成“空中院落”(图7),这样的延伸设计也为商业街区增加了垂直互动空间,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再现老街人与人的亲切互动。

除了院落空间的垂直向上延展(图8),院落之间的街巷空间也随之延伸,形成“空中街巷”。这样的“空中街巷”是对汉中传统民居二层连廊的再现(图9)。二层连廊的尺度较小于地面的尺度,部分连廊交汇处形成了较大的“苑”,我们将部分“苑”进行挖空处理,形成“天井”,为底层空间提供了良好的采光条件,大大消除了 “空中苑巷”带来的压抑感,增加了上下两层的视线交流。

4 结语

通过对南关正街空间营造的研究,以传统院落空间在现代商业街的表达为研究核心,探讨如何在现代化的大环境下,让南关正街既符合现代商业的业态需求,又能借此传承地方文化特色,成为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商业街区。

本文从横向、竖向两个不同的空间角度,先后对商业空间的规划设计做出有利的构想和分析。根据商业需求,对优选的传统院落空间基本形态进行改造变形,完成横向的院落空间规划。而后提出“空间院落”“空间街巷”的构想,通过构建二层连廊完成竖向空间规划。整个设计研究过程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是对地方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继承和发展。

图6 南关正街不同街巷尺度对比图

图7 南关正街竖向空间推演图

图8 南关正街“空中院落”

图9 汉中传统二层连廊

猜你喜欢

正街商业街汉中
校园穿新衣
完美小店
将英烈记心间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汉中石门十三品
李晶晶作品
关于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讨以兰州中川小镇项目为例
汉中为王(二)
汉中情
汉中仙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