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要善于“袖手旁观”

2018-12-14

幼儿100 2018年33期
关键词:植物幼儿老师

新课改以后,我们强调把“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想以一个围绕自然角展开的故事谈谈我的亲身感受。

自然角是幼儿喜爱的探究天地。在自然角,幼儿能观察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培养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品质。许多教师对自然角的创设堪称“用心良苦”:植物分类摆放,土培、沙培、水培植物琳琅满目;土豆、洋葱、豆子们是“常客”,一年四季都会看到它们努力发芽的身影;一些在成人眼里很“时髦”的多肉植物是最受欢迎的,像时间静止一样生长着。然而从孩子的眼神和话语中很容易判断出,这样的自然角是教师“打造”而成的。孩子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想了解什么,孩子想做些什么,这都是成人难以设计的。

如果,给孩子一次机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我们会收获些什么呢?

关注兴趣,寻找契机

经过大班“有用的植物”主题学习,孩子们对植物非常感兴趣,家长们也非常支持。每个孩子都带来了一盆植物,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了植物档案卡,写上植物的名称、生活习性等,用一些孩子能够理解的字符表示出来,比如喜欢晒太阳则画了一个大大的太阳,喜欢湿润则画了许多水滴的符号。

每天的小值日生会主动拿起喷壶给植物一一浇水。他们每天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动态,会欣喜地和老师、同伴分享自己的新发现:“我的土豆发芽了!”“我的花长了个花骨朵呢!”

有一天,甜甜跑来问我:“老师,我的植物叶子怎么变黄了!”“我的还有黑点点了,怎么回事?”我随孩子们来到自然角看了看,根据我的经验,初步判断是植物水分过多烂根导致的。望着孩子们满脸伤心又带着疑惑的神情,我想,植物养活了是课程,养“死”了也要让它成为课程。有了疑问就是探究的开始,一个多好的教育契机!

营造氛围,引入探究

晨间谈话时,我把几盆“病怏怏”的植物端到孩子们面前,“孩子们!今天甜甜他们发现自然角的几盆植物生病了,怎么回事呀?”

“被虫子咬的吧!”“是不是小朋友用手碰坏了?”

雯雯用手按按盆里的泥土,湿润润的能按出水来。“呀!这土里好多水啊!”

“老师,肯定是值日生浇水浇的太多了!”涵涵气呼呼地说。

“今天是我做值日生,我是看着植物的档案卡浇水的,3滴水的我就多浇点,1滴水的我少浇点,我可没乱浇哦!”冰冰一副被冤枉的样子。

“每个值日生都是这样浇水的吗?”我问。

“对啊!我们都是这样浇水的!”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我们的话题。

“既然说到了档案卡,我们来看看档案卡上面怎么写的。甜甜你来解释一下。”我将问题聚焦到了关键点上。

“我妈妈说,这个不用一直浇水的,所以只写了一滴水。”甜甜说。

“老师我知道了!我觉得这个档案卡写的不对!”程程说。看来“黑马”出现了!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问:“怎么不对了?”“有些植物几天才浇一次水,现在值日生每天都在浇水!”

的确是这样,目前的档案卡只能单纯地用几个水滴表示植物喜好水份的程度,却无法知道到底多少时间浇一次水!孩子们每天都给这类植物浇了“少量”的水,这样植物不“生病”才怪呢!

“我回去问妈妈到底多久浇一次水,写在档案卡上!”“我去问问花店老板!”“我让爸爸帮我手机上查一查。”……

“每天的值日生不一样,我们不知道前面的小朋友什么时候浇的啊!”细心的小林说。是呀,我也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可正如孩子所说的操作不便被我选择性“忽略”了,有时候就是由于成人的替代思维,孩子就这样“被不会”了。

“怎样才能知道植物上一次浇水的时间?”我把问题抛给孩子。

孩子们开始讨论,显然班里有几个“领袖人物”。“那就谁浇过了,记录下日期,后面的小朋友看到了,就知道了!”“只要知道哪一天浇水的和隔几天浇水就可以算出下一次浇水时间!”孩子们的讨论有了雏形。

“那开始行动吧!”

追踪进展,给予支持

接下来的几天,我“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在档案卡上添上数字表示植物“隔几天浇一次水”。每盆植物挂上了一个“浇水记录卡”,值日生浇水后会在记录卡上写下日期,其他值日生就可以推算下一次浇水的日期。我“悄悄”地在自然角放置了一个台历,让孩子学习查阅台历,帮助孩子理解“过了几天是哪一天”这个关键问题。

我又“眼睁睁”地看着值日生每天浇水时,有的掰手指头,有的在台历上数了又数,有的还会拖着爸爸妈妈做他们的“助手”。我“悄悄”地在家长群里介绍了孩子们这次的“拯救植物角行动”,提醒家长在孩子们需要时给予帮助。

我再“眼睁睁”地看着一些值日生因为计算天数花费太多时间,不一会整理玩具的音乐就响了,一些植物的小主人出现了小情绪:“今天的值日生怎么没给我的花浇水啊?”“我的植物在最里面,每天都浇不到水……”听到抱怨声不断,我告诉自己再等等,给孩子一些时间!

“如果能直接知道今天浇哪几盆植物就好了,节省时间!”彬彬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共鸣。真会总结经验,提高效率呢!

“彬彬的意思我明白了,就像上次我们在区角里用挂历贴上小朋友的照片,一看就知道今天谁生日咯,不用一个个问了,对吗?”“对对,就是这样!”我顺着孩子的思维给了一个小小的提示,孩子们马上就“接领子”了。

康康从家里带来了挂历,孩子们在挂历上将植物的浇水频率和浇水量标注上去,比如1号植物隔3天画两个水滴,2号植物隔7天画一个水滴。一张孩子们自己打造的“植物浇水计划表”诞生了!

现在,每天轮到做值日生的孩子都会无比兴奋地向爸爸妈妈介绍“植物浇水计划表”的由来,解释表格中各种符号的意思,还会一边浇水一边骄傲地说:“看,今天我的任务是浇1,5,8,14这几盆植物就可以了!”

我终于“眼睁睁”地看着困扰了我多年的“难题”被一群孩子们攻破了!看着孩子们踌躇满志的样子,我感慨:孩子,你知道吗?在“我们自己可以”的背后,有着老师尊重、理解的目光和紧紧尾随的行动支持啊!

一个月下来,自然角的植物长得越来越好,每个月的月末孩子们会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互相评分,并调整和制定下个月的浇水计划表。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对自然角越发关注和喜爱,他们会用手摸摸泥土,感知泥土的湿润度,用放大镜观察泥土湿润和干燥时的不同状态。他们还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和疑问,比如为什么有些植物适合清晨浇水,有些适合下午浇水?为什么有些植物不能用刚接的自来水浇,需要把水“放一放”?为什么用试纸压一压湿润的泥土会变色?……

孩子们爱上了自然角,每个孩子和自然角有个故事,自然角是属于孩子们的。

我的感悟

有时候孩子不需要我们教会他们什么,他们需要的也许只是我们的“袖手旁观”。哪怕他们的操作方法不一定是最正确的,探究的过程不一定是最严密的,但是他们在这过程中学会了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整合,提高了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坚韧自信的品质,学会了和同伴协商、合作、互助,这比解决问题本身更让幼儿受益一生。而作为一边“旁观”的教师,也应该学会如何观察、倾听、理解孩子,如何“不露痕迹”的支持孩子,如何让孩子在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中真正获得成功的满足。

一、观察孩子,读懂孩子的无声语言

孩子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在一日活动中,幼儿是千变万化的,他们会不断生成许多鲜活的思想和行为,教师要善于观察、读懂孩子的行为。身边的很多老师也不乏对孩子的观察,却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沉得住气的心。其实如果静下心来观察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关注孩子所关注,思考孩子所思考,我们会收获很多。当孩子们发现自然角的植物“生病”的时候,他们的行为都可以一一解读:伤心失望说明孩子喜爱植物,对植物有深厚情感;疑惑不解说明孩子对植物的自然现象存在好奇心;按一按泥土说明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和推测,并且付诸于行动来验证,从而得出某些结论。教师应该及时观察捕捉到这些闪光点,读懂孩子。

二、倾听孩子,保护孩子的想法

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之间的对话,不仅要感知其所言,更要感悟其所想。在介入之前,先听听孩子怎么说,才能有效捕捉共鸣点,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方式。和孩子建立宽松和谐的交谈氛围,纵使孩子的言论千奇百怪,只要他们能将自己的“一手资料”分享给成人,我们都要以正面的态度给予幼儿鼓励和支持,尊重和接纳他们的观点。班里的小M总爱把鞋子穿反,生活老师提醒他换一下,他迟迟不换。于是我问小M:“你为什么总喜欢把鞋子穿反?”他说:“因为这双鞋妈妈给我买的太大了,我走路总是掉,我发现反着穿,不会掉啊!”我听了特别惊讶,又觉得似乎有些道理,反而表扬了孩子。于是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我“纵容”了孩子暂时“反穿鞋子”的做法,并提醒家长帮孩子更换合脚的鞋子。这样的做法无形中保护了孩子遇事不慌、巧思妙想的宝贵品质。

三、支持孩子,给孩子尝试的自由

一位教育学者曾说:“带孩子到成功的门边,但不要做任何事情或帮助他们达到成功。”教师要给孩子充分自主发展的空间,而不是做一个积极的干预者。换一个角度说,教师可以追随孩子的活动,了解他们在做什么,只有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适时适当地给予帮助。在这次拯救植物角行动中,我始终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我的退居幕后才有了孩子展示自我的舞台。如果老师过早干预或者干预过多都会影响孩子的自主探究学习的体验和过程。有一次室内运动时一个孩子将沙包不小心扔到了门框上,孩子们反倒兴奋起来,开始各显神通,有的拿扫把,有的拿尺,还有的拿另一只沙包砸,想尽各种办法想把沙包取下来,气氛一度高涨。这时搭班教师进来,“好心”地帮孩子一把取下,孩子们在一阵唏嘘中散开了,脸上的焦虑、希望、快乐也随之消失。孩子并没有因为沙包取下来而高兴,老师的顺手之举残忍地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打消了孩子探索的过程和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

四、理解孩子,尊重个体差异

孩子由于千差万别的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影响,每个孩子存在着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应该认可这种差异,细心观察每个孩子,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思维方式,并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孩子的行为,不能“一刀切”。有一次我在班级里投放了磁铁的材料,让孩子们试一试磁铁可以吸住哪些物体。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基本已经都掌握了,当我准备撤去这份材料时,我看到小Z仍然每天都去摆弄着玩一玩,十分专注,我选择了继续等待和观察。有一天,小Z兴奋地跑过来说:“老师,我知道了只要是铁的东西磁铁都能吸住!”旁边的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说:“早知道了!”而我却露出惊喜的表情:“真的吗!你是怎么发现的!”他满脸骄傲地拉着我的手到区角里给我演示,看着他专注的神情,我想,晚飞的鸟儿也可以尽情翱翔呀!

结束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 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作为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做一回“袖手旁观”的幕后人。这里的放手,是教师充分观察并倾听孩子,支持并理解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时间、空间,更多的自主权,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让孩子摸爬滚打,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学会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合作互助、自信坚持的意志品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猜你喜欢

植物幼儿老师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老师,节日快乐!
植物罢工啦?
老师的见面礼
植物也疯狂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