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禹:2020年再造两个“中广核”

2018-12-14

现代国企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广核电站核电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广核集团正是乘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东风成长壮大起来的中央企业。40年前,我们引进国外技术,建设了大亚湾核电站,今天我们成功实现了自主核电技术落地国际市场,成功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的核电发展道路,成为我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

并且,中广核作为我国最大的核电运营商,全球最大的核电建造商,全球在运在建第三大核电企业,研发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路线“华龙一号”,推动我国核电实现了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并于2016年成功落地英国,实现了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历史性突破。

中广核独具特色的管理体系

在实践中,中广核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体系,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安全发展。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中广核是我国核电发展的主力军,确保核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集团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将核安全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势地位,实施全过程、全产业链、全生命期核安全管理,倡导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核心价值观,确保核电事业健康发展,切实做到让国家放心,让公众信任。集团20台海湾核电机组安全生产业绩持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在建核电机组安全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岭澳核电站一号机组创造国际同类型机组连续安全运行天数的最高纪录。目前在持续保持和刷新,成为全球核电行业的明星机组。

二是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核电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步推进管理和技术创新,针对核电运营,在国内首创了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实现了整体运营业绩的快速提升,并保持高端的稳定。针对批量化核电工程建设,在国内首创了核电工程模式,创造了同时开工建设16台核电机组和百万千瓦机组最短工期的国内纪录。集团高度重视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从核心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发展成为向发达国家出口核电堆科技强企,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于世界前列,实现了我国核电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智造到中国创造的重大突破。集团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核技术系统,实现核电站神经中枢中国制造,成为除美、法、日外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自主研发海上小型反应堆技术为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提供了新的选项。

三是坚持国际化发展,在全球清洁能源行业加速发展的新时代,集团大力贯彻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坚持稳扎稳打锲而不舍,相机抉择,推动核电吉庆街能源业务“走出去”,带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我们推动华龙一号技术首次落地英国,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中英黄金时代的旗舰项目。我们投资非洲纳米比亚铀矿,达产年产量居全球的第三,形成中国企业抱团“走出去”的经验。目前集团在欧洲、东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完成战略布局,清洁能源装机超过一千万千瓦,项目储备超过一千万千瓦。境外资产总额超过一千亿元。

四是坚持市场化发展。中广核诞生于改革发展的最前沿,从合资建设核电站开始,融入市场化,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形成对接国际一流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我们实现规范公司治理和董事会运作,根据成员企业发展的阶段、业务和特点,实施分类放权,逐级授权,动态调整,独立审计。在实践中兼顾企业经营发展的规范性和灵活性。我们抓住三项改革这个牛鼻子,最大程度激发全体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活力,积极探索落实董事会选人用人权,稳定职业经理人的制度,目前市场化较高职业经理人占比超过30%。

五是坚持人才强企,企业秉承企业发展人才先行,培养人而不是培训人,确保人才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大局。集团全面实施培训考核授权上岗制度,与国内20多所知名的高校合作,开创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训累积投入超过33亿元,形成我国最大的核电技能训练基地,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为我国核电行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紧缺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回顾发展,从筹建大亚湾核电站起,我们就提出站起来就是一面旗帜的党建理论,为集团发展注入红色的基因。在制度上我们实现了国有企业的领导和现代企业制度紧密结合,确保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面向未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以打造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坚持战略定力,聚焦绿色发展、清洁发展,总结经验,乘势而上,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走出去”的中广核独特路径

中广核在“走出去”方面成绩突出,创造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八个最”:中国在英国及欧洲最大的投资项目——英国核电项目;中国在非洲最大的实体投资项目——中广核纳米比亚湖山铀矿;中国企业在爱尔兰最大的投资项目——D o u v a n风电项目;孟加拉国、埃及最大的独立发电商;比利时最大的陆上风电场、欧洲首个深海漂浮风电项目。

中广核将按照“一带一路”倡议继续推动核电走出去。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25年前,全球除中国外还会有50多台新建核电机组的市场空间,这为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中广核将紧抓国际能源市场复苏的战略机遇,借“一带一路”的东风,积极布局中东欧、东南亚、西亚、非洲等目标市场,大力推动中国核电走出去,力争成为“一带一路”的排头兵。

除核电项目外,中广核拥有海外风电、气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近1000万千瓦,是我国在海外装机容量最大的能源企业之一。目前,中广核国际业务分布在20多个国家,海外收入占比超过20%。

中广核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自1978年宣布引进法国技术在中国建设大型核电站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广核拼搏奋进40年,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并打造出了国家名片“华龙一号”。

当年,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期间,是法国人和英国人联手教我们,连地板砖、水泥和电话线都要进口,国产化率仅为1%。如今,我们已经从核电的门外汉,变成了核电技术、装备的输出国。

改革开放的40年,中广核从无到有再到强,从当“学生”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描绘出了我国核电强势逆袭的“强国梦”。

创新是中广核的根

创新是中广核的根,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支撑我们走向世界一流的重要基石。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是在我国30余年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成熟压水堆技术基础上,持续创新形成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中广核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期间,中广核科技研发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科研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2014年底,中广核首次发布《自主创新产品目录》,除了“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目录上还有多项在业内广为人知、打破国外企业垄断的技术。譬如被誉为核电站中枢神经的核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D C S)——“和睦系统”,被誉为核电站心脏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以及大大提高核电站应对极端自然灾害能力的核电站非能动应急高位冷却水源系统等。

打好蓝天保卫战,必须大力发展核电等低碳清洁能源。核电具有安全、稳定、绿色、高效的特点,和风电、太阳能等都是中国绿色发展的重要能源类型,是我国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

发展核电是我国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我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中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庄严的减排承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根据权威机构的预测,要实现这一承诺,届时核电在运装机容量需要达到1.5亿千瓦左右。

核电是我国能源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是国家鼓励开发的清洁能源之一。要完成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30年减排目标,届时核电在运装机规模需要达到1.5亿千瓦左右,发展空间还很大。我们相信,十九大后,我国核电事业将持续发展,为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我们将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开展核电新项目的建设。

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示范工程,也是英国新建核电项目布拉德维尔B的参考电站。防城港二期工程3、4号机组分别于2015年12月24日和2016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开工以来,防城港核电二期按里程碑计划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

截至目前,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已完成核岛内安全壳第15层施工,正在进行核岛外安全壳第4层施工和非预留区牛腿安装,4号机组核岛钢衬里第4层已吊装就位,正进行内安全壳第2层钢筋绑扎。此外,防城港二期工程常规岛、泵房等厂房建设均按照计划推进。

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汽轮发电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等核心设备制造已全面启动,均实现国内制造厂商承制,主要设备国产化率已达86.7%。

中广核将积极推进核电在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为公众构建美好生活、建设低碳家园而不断努力。

对于中广核而言,改革就是要让公司治理更加适应市场化的要求,推动企业科学决策,提高重大决策质量,确保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客观、科学,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升公司竞争力。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在2015年基础上再造“两个中广核”。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不断改革,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董事会运作机制、改制上市、引进职业经理人等各种方式,进一步释放企业活力。

猜你喜欢

中广核电站核电
如果离我不远的核电站出现泄漏该怎么办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中广核新能源
核电站护卫队
核电站阀门紧急采购系统的构建
核电站阀门紧急采购系统的构建
中国核电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