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视民企困难实现“国民共进”的动态平衡

2018-12-14文=李

现代国企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经济

文=李 锦

李 锦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目前,国企民企不平衡矛盾的化解,成为企业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大事。习近平在民企座谈会上讲话,针对国企民企发展不平衡问题,重点解决“怎么看”“怎么干”两大问题,也包括民企怎么干的问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的放矢,最终要达到实现产业链条平衡、经济布局平衡与发展速度平衡,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国民共进”,形成合作共赢的格局,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找到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社会矛盾的变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不可能因主观好恶随意选择;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要科学理性、及时敏锐,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既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度。目前,一个突出问题是民营经济被歧视,困难增大,造成经济发展不平衡形象。对这种不平衡形象,习近平总书记用非常简练的段落陈述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用有的民营企业家所形容的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然后进入分析。习近平讲话认为这些困难和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问题碰头的结果。这是直面矛盾综合诊治的起始。

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打破民营企业出口平衡,导致形势恶化。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风险积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民营企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5%,一些民营出口企业受到影响,那些为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也会受到拖累。

国家高质量发展环境变化,打破民营企业调整缓慢的平衡,形成长期压力。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行业集中度一般会上升,优势企业胜出,这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正常竞争结果。市场有波动、经济有起伏、结构在调整、制度在变革,在这样一个复杂背景下,部分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是难免的,是客观环境变化带来的长期调整压力。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都需要逐步适应。

政策落实不到位,抑制民营企业需求的平衡,造成企业流动性困难甚至停业。近年来,我们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主要有四方面问题。一是政策措施落实不好;二是有些政策偏差;三是有些政策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四是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

民营企业自身经营比较粗放,与供给侧结构改革不适应,不平衡,造成被动。当前,我国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一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粗放,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负债过高,在环保、社保、质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稳健甚至不合规合法的问题,在加强监管执法的背景下必然会面临很大压力。

舆论上对民营企业歧视的压力,造成国企民企地位不平衡,造成民营企业“离场”的恐慌。自8、9、10三个月来,社会上有的人发表了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比如,有的人提出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说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使命,要退出历史舞台;有的人提出所谓“新公私合营论”,把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为新一轮“公私合营”;有的人说加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是要对民营企业进行控制;等等。习近平明确指出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这是对那些否定、弱化民营经济舆论的反击,也是对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上不担当不作为现象和行为的有力批判。

习近平的讲话重点是回答怎么看、怎么办两大问题。怎么看的问题,更重要,更长远,是在根本问题上表态。怎么看,涉及两个维度:一是怎么认识过往经验,涉及对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习近平回顾了40年历史,说:“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一是怎么认识前段时间的“民营经济离场论”,还有“新公私合营论”,以及把加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看作是控制民营经济等错误言论,习近平重申了“三个没有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写入了宪法、中共党章,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

不可否认,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很多地方还存在“一个快、一个慢”“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民营企业发展不充分,反过来会严重制约国有企业的充分发展。习近平讲到民营经济时,连续用“六个是”来概括: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两年前,习近平在国企党建会上,说到国有企业是“六个力量”,现在对民营企业用“六个是”来概括,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这是强调与国有企业是同样的待遇。改革不是把国有经济做小了,做没了,同样也不能把民营经济做小了,做没了。一个是国企党建会讲话,一个是民企座谈会讲话,一前一后,两个讲话,犹如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姐妹篇,围绕一个思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个毫不动摇。

围绕政府发展环境,解决民营经济六个不平衡

发展如何才能更平衡更充分?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主攻方向是政府,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6个方面政策举措,这些政策举措,务实具体、深入全面,致力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为企业发展放下包袱,政策更充分。要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各项工作,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要加大减税力度。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而且要简明易行好操作,增强企业获得感。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可以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稳定缴费方式,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既要以最严格的标准防范逃避税,又要避免因为不当征税导致正常运行的企业停摆。要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降低企业成本。一些地方的好做法要加快在全国推广。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资金更充分。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困难之一是企业资金链条的断裂。2008年以后,民营企业快速扩张,扩张以后很多企业效益不好,但困难暂时没有显现。到了2012年以后,快速扩张导致的不良后果逐渐暴露出来。部分民营企业通过结构调整、转型,渡过了难关,但仍有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实现转型发展,导致困难越拖越重。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有关方面和地方要抓紧研究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发生企业所有权转移等问题。特别提出要高度重视三角债问题,纠正一些政府部门、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行为。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市场空间更充分。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要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完善政策执行方式,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获得感更充分。落实政策过程中,问题不少,包括去产能、去杠杆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执行同样标准,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落实政策,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对民营企业断贷抽贷。要提高政府部门履职水平,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在安监、环保等领域微观执法过程中避免简单化,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执行政策不能搞“一刀切”。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力度更充分。领导干部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并不意味着领导干部可以对民营企业家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予保护,而是要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服务。各相关部门和地方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听取民营企业反映和诉求,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支持和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要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

—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安全这一基本保障更充分。稳定预期,弘扬企业家精神,安全是基本保障。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时需要企业经营者协助调查,这种情况下,要查清问题,也要保障其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习近平多次强调要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最近人民法院依法重审了几个典型案例,社会反映很好。

如何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如何降低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如何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如何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服务?如何把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落到实处?这些,都要求我们结合具体实际,深入思考、研究解决。同时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还要考虑实际执行同政策初衷的差别,考虑同其他政策是不是有叠加效应,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提高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加强政策协调性,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围绕自身因素,民营经济要实施“六中”战略

外部矛盾被化解了,内部矛盾就会上升,民营经济自身的因素就会成为决定的因素。因此,对民营经济的内部因素和主观原因提出要求。习近平希望广大民营经济人士,要练好企业内功。现在,就民营企业进行结构优化调整,从六个方面进行论述,或者称之为六个“中”。

一是中国市场规模是巨大的,民营企业可以回归拓展国内市场,堤外损失堤内补。民营企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5%,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打破民营企业出口平衡,导致形势恶化,那些为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也会受到拖累。出口企业要着手开辟更加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加大力度开拓中国与美国中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中国是个广阔的市场,需求是旺盛的。

二是要面向中西部,面向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可以从这方面思考转型发展的方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发展潜力大,消费需求旺盛,要看到地区经济转型、消费升级以及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的发展机遇。

三是面向中等收入群体,中小企业要从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入手,增强新型供给。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超过三亿人。借助当前转型形势,为中等收入群体壮大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包括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扩大内需,提升产品竞争力。

四是面向中游产业,民营企业应该主动对接,加强和国有企业的合作。目前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重工业、资源型工业或者装备制造业,民营企业一般处于下游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随着国企主业调整,部分外溢,这是民营企业的机会。近年来,国有企业“一带一路”实践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民营企业成功拓展国际市场。

五是迈向产业链中高端,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是根本的、长久的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大量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小企业从自身上来讲,要加快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要主动去“+”互联网,这将推动民营企业在工业互联化方面从量变走向质变。

六是所有制迈向混合的中间状态,与国有企业实现深度融合。伴随国企改革“1+N”系列文件的落地,先后确立了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合了两种所有制企业的制度优势,因而具备更强的活力和竞争力。未来一个时期,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融合也将继续深化。

确立目标,实现“国民共进”的动态平衡

事物的运动发展是变与不变的统一。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对民营经济的重视,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判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宪法作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也是社会主义属性的重要标志。平衡不是平均,不能抹煞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特点,什么都一样了。我国国企民企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解决,主要从以下九个角度去理解。

舆论平衡。解决发展不平衡,最直接的是要树立新发展理念,更加强调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发展、筹划发展,摒弃“国进民退”或者“国退民进”的争论,确立国民共进的正确观念。国企和民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不是非此即彼、不能共荣的关系。

政策平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只有在明确地位、主辅结合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确定国有经济的总量、比重和分布结构。对于重要领域,我国国有企业主要进入的是涉及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资源等的领域,如军工、电网电力、石油、水电、铁路、公路以及其他一些资源型行业。对于竞争领域,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公平竞争来确定边界。政府要充当公平的裁判,公平执法、信息透明、公众监督,以保证公平和充分的竞争。

动态比例平衡。国有企业具有公益性盈利性双重特征,非国有企业属于盈利性企业,它们之间却必须有一个量上的动态平衡。否则,两类企业的优势互补就会变成“劣势共振”,整个社会经济体制就不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甚至会出现恶性循环的严重后果。按照我的看法,对国有企业应该设保护线,最低不能低于35%这个红线,否则“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便是一句空话了。我们不应该提倡“国进民退”,更不应该提倡“国退民进”。

微观宏观效率平衡。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是必要的,这牵涉到国有企业的比例与存在价值。一般来说,盈利性企业的微观效率比较高而宏观效率比较低。国有企业重视社会效益,宏观效率较高,因为它有某种程度“政企不分”的运行机制。正确的做法是从分类开始,扬利抑弊,必须保持在国有企业里建立不同于盈利性企业的运作方式,即能尽量利用市场机制,又不影响其特殊社会职能充分发挥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混合经济平衡。通过混合经济的建立,将社会上不同性质的资金集中起来,统一使用,既是解决当前资金紧张矛盾的有效手段,又是迅速扩大社会生产规模,提高资本集中效益的重要途径。怎样处理不同功能类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股份多少,怎样处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怎样处理国家的放权与监管?这些平衡的把握,是更高层次的努力。

产业链条平衡。从具体企业来看,一个企业只能处于产业链中一个或几个环节,不可能囊括全部的产业链条,因此,它必须要有其他的中小企业为其提供生产配套服务。例如,中国移动经营的是基础电信业务。它的网络建设上游供应商,有相当数量都是民营企业。产业链中国有大企业同民营企业是一种同生共荣的关系,怎样形成稳定的、长久的平衡关系,需要探讨。

经济布局平衡。综合考虑不同行业国企与民企的竞争优势,确定“国退民进”或是“国进民退”,而非笼统地强调“国退民进”。我们比较了主要工业部门按行业分类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盈利差异,以及国有企业产值的行业集中度,国有企业具有相对优势主要是上游能源金属矿开采以及交运等;而民营企业盈利的相对优势显著的工业行业主要涵盖如I T、设备制造等中下游制造业等部分公共服务业。

行业维度平衡。“国退民进”的行业主要包括:水、气等公共事业、金融服务业、设备制造、化工等大部分中游行业,以及商贸零售等领域。投资上可以选择受益于打破垄断的非国有上市公司,以及受益于产权改制(国有股权稀释)经营效率提升的国有企业。如国企经营效率相对较高,行业有一定的自然垄断属性,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主要是能源与有色金属矿的资源行业,以及交运设备和医药流通等细分领域。

发展周期平衡。经济发展总是呈现一定规律,具有周期性特征,企业发展趋势的进退涨落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自然现象。国企进也好,退也好,无论总量还是结构都是历史的、变化的。前几年局部领域的“国进民退”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要求。现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个根本任务。下一步,民间与社会资本的大踏步前进,“国民共进”,抱团出海,也是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做人要实”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