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对策
2018-12-13耿旭
耿旭
【摘 要】 文章阐述了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要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育模式;建立就业指导体系,加大就业指导力度;提供多元化就业平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做好毕业生就业调研及回访工作。
【关键词】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对策
一、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特点
1、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层次较低
目前正值毕业季,各大高校大型综合招聘会陆续召开,有的招聘会规模庞大,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这样震撼的数字,让人觉得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真的是供不应求,而真正能吸引毕业生眼球的岗位又有多少呢?比如英语专业毕业生,众多五星级酒店抛出橄榄枝,看似平台很好,实际上毕业生却是从前台甚至是客房服务员做起,作为一个本科生,在民办学校巨额学费面前,这样的岗位真的很尴尬。还有很多知名企业如华为、富士康等,招聘的岗位更多的是工厂的流水线工人,这些层次较低的就业岗位出现在大学的招聘现场,导致学生对招聘会的失望和对自身价值的质疑。
2、就业对口率较低
面对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现状,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为了生存,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岗位,先就业再择业。据可靠数据显示,每年高校毕业生对口率只有15%。这也意味着大学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不能够学以致用。而面对民办院校毕业生,销售、业务、售后等岗位招聘要求基本不限专业。这也是导致专业不对口的主要原因。但是为了生存,毕业生只能妥协。梦想与现实还是有差距的。
3、就业稳定性较差
用人单位精心对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上岗后半个月,毕业生未知原因辞职。这样的事情逐年递增。毕业生就业不稳定性也已经成了用人单位十分困扰的问题。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心理导致频繁跳槽,这种行为更是对社会,对用人单位,对自己缺乏责任感的表现。而这种表现的背后是毕业生自卑和急于求成的心理造成的。许多毕业生在面试时,总是觉得与公办院校比起来,低人一等。这样的消极心态导致毕业生在职场选择时畏首畏尾,即便录用上岗,也依旧是情绪敏感,稍微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立刻跳槽,逃避心理严重。
4、就业率虚高、真假难辨
民办院校的就业率真如宣传简章上那么高吗?针对2018年省管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工作,陕西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招生宣传不得使用“最大”、“最好”、“第一”、“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100%就业率”、“高薪就业,一步到位”等承诺性用语。而所谓高就业率并不是民办院校毕业生很抢手,有一部分是来源于“虚假就业”和“被就业”。这些虚假数字掩盖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真相。
二、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生源基础差
我国民办院校还处在生源竞争激励的阶段,招收的学生门槛较低。生源无论是入学成绩还是综合素质都较公办院校生源偏低,先天的基础不足是导致毕业后就业竞争力薄弱的客观原因。
2、师资力量的水平有限
民办学校相对公办学校,办学历史较短,政策待遇悬殊,缺乏高素质人才积累,如果完全依赖自身的培养,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人才,则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师资质量,而人才引进需要很多的物质条件和软环境作为基础,绝大多数民办学校所提供的薪酬待遇缺乏竞争力等因素给人才引进带来了压力,使得民办学校的高素质人才总量很少。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整体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學生汲取的知识养分也是有限的。教学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都与公办院校有一定差距。
3、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公办院校基本一致,特色不明显,专业设置明显存在不足。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需要的人才也是在不断变化,民办院校设置的专业应洞察市场需求,发挥学校本身的优势,灵活自行设置一些有地方特色、满足地方发展的专业,而盲目设置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缺乏内涵式发展,根本不适合市场的实际需要。专业本身缺乏特色,培养目标不明确,造成该专业毕业生过剩,不具备就业竞争力。
4、就业观不正确
民办院校毕业生对于就业期望较高,当今经济消费水平提高,毕业生更加追逐高起点、高收入、高职位。而自身就业能力有限,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即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绝不降低就业期望值。毕业就待业的人数逐年增加,逃避啃老成为当前毕业生的现状。还有大部分毕业生依赖心理较重,觉得念书是给父母念的,毕业后理所应当家里给解决就业问题。解决不了也不从自身找问题。就业的迷茫和懒惰导致很多民办院校毕业生毕业后一至三年都一直处于待业状态。
5、大学生就业指导薄弱
很多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没有作为必修课出现在课表里,而是作为选修课甚至是自修课出现,学生更是不注重此类课程,如此形同虚设的课程对于学生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缺乏指导的毕业生很难给自己正确定位,更别提职业生涯的规划。迷茫、失望、不安成为大多数毕业生的真实写照。
三、促进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1、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育模式
民办院校应该调整招生专业,以市场为导向,重点研究社会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贴近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来设置专业,使学科、专业更加科学合理。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应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更新课程体系,调整教学计划,优化培养人才的结构,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在以理论课程为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全面综合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建立就业指导体系,加大就业指导力度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解决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必要手段。建议学生从入学开始,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目前就业形势,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调整自己的就业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职业决策,帮助提高职业技能,促进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素质的发展,最终让学生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顺利上岗。
3、提供多元化就业平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民办院校应该健全就业服务,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招聘会不再是毕业生找工作的唯一平台,通过网络平台、自媒体的多元化,即时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就业机会。如通过校企合作的单位解决部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通过优秀校友单位解决对口专业就业问题;响应国家号召,加入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征兵入伍,为基层社会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国家目前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不但有经济上的优惠,还有政策上的扶持。大学生创业也可以分担就业压力。
4、做好毕业生就业调研及回访工作
毕业生调研和回访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就业调研和回访工作不仅能让学校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的现状,更是母校对校友成长的关切和激励,对进一步确保人才匹配度、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社会问题,是自身问题,是家庭问题更是个人问题。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树立好学校品牌,也希望国家对于民办高校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帮助。让那些从民办高校走出来的学生不再受歧视,才能真正缓解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07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中国教育报,2008.
[2] 王忠华.关于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3] 徐体高.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作者简介】
耿 旭(1983—)女,辽宁朝阳人,本科学历,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学生科科员,人文艺术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