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班乡土美区活动在大班美术活动中的有效研究及反思

2018-12-13吴凌丽

赢未来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班

吴凌丽

摘要: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陈鹤琴先生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纲要》中也指出:“应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身边的乡土材料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与我们的大社会、大自然以及我们孩子的自主选择息息相关。文章从问题入手,联系以往幼儿乡土美术活动实际,尝试改变现有的封闭式教学活动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宜大班美区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指导策略,优化乡土美区活动中的组织指导,更好的调动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提高教师对混班美区活动的评价能力,成为孩子真正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关键词:混班;乡土美区;大班

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根据周边环境,我们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收集相关材料,开展集体活动,投放区域材料,玩出乡土气息。并在前期两位老师关于乡土材料和区域活动的两个课题的推动下,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与乡土材料更是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的不断改革,思想的进步,以及现代化社会的进步,我们发现了存在于我园乡土美术活动中的不少问题:

问题一:形式单一,发挥局限。

集体式的学习占主导,多为幼儿个体表现,而创造力是幼儿与生俱来又潜在的,美术活动是幼儿展开创造想象翅膀翱游的最适宜空间,幼儿美术活动应该是区别于那种刻板模式化的美术教育的。在我们以往开展的乡土美术活动中都是老师定好一个内容,全班孩子用同一种材料创作,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而我们提倡创意美术,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有充分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的权力,让幼儿有探索寻找新的创作方法的权利,让幼儿有充分想象创造作品的空间。

问题二:材料单调,地点固定。

丰富多样的材料是引发幼儿创作的基础,自主自由的創作空间能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而我们每一次投放材料不仅相同而且又单一;另外,孩子们还都在固定的班级,固定的座位,固定的主题下来创作,因此,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进行。

问题三:评价欠佳,无法提升。

教师有效的评价是总结幼儿学习经验,为幼儿拓宽创作思路的一个上升台阶,但是由于教师技能不足、美术素养和能力的欠缺,使得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无法得到提升。在美术活动后的评价环节老师们最经典的评价方式就是提出浮于表面的问题,如:“你画的是什么?你们喜欢他的作品吗?”问题结束意味着评价环节完成,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老师总是从成人的角度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缺少对幼儿美术作品的深入体验和理解,没有及时给予肯定,扼杀了幼儿创造的思想火花。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几点,结合本园大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提高教师对美区活动中的混班策略作为有效提高幼儿园混班乡土美区活动的重要途径,并提升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交往能力,提高教师对混班美区活动的评价能力。

一、创新模式,混班美区生根发芽

(一)时间按排:紧凑型→充分型

《纲要》指出:“提供幼儿自由活动的机会和时间,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鼓励他们认真完成。”可见在活动中给予幼儿自主的选择和充分的时间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根据以往乡土美术活动时间上的缺失,我们定于每周五的下午为全年段混班美区活动,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活动区。在这样的时间里,发现了孩子们的奇妙变化:动作慢的孩子在时间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有主见的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发辉了更大的表现和价值。

(二)表现形式:单一性→多样性

以往我们的乡土美术活动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局限,但随着《指南》的颁布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材料和表现形式相结合,再归类整理,最后以分区块的形式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分散到四个大班,每班开设两个乡土美术区域。见表格:

(三)活动组织:集体化→小组化

《纲要》指出:“因时、因地、因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活动形式。”因此,对于材料多、人员复杂的混班美区活动来说,运用小组化、小班化的组织形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基于此,我们取消了在美区活动中主班老师带班,配班老师协作的组织模式,采用两位教师各负责一个区块的指导、分享、评价。

(四)实施进程:大跨步→小步走

我们大班年段每班35人,队伍比较庞大,我们想如果毫无思考,一下子全部混班,不仅老师累,场面混乱,而且孩子也会没有目的的去操作,效果会适得其反,另外跨班区域活动幼儿必须先熟悉各区的位置和材料,所以我们采取了分批、分阶段混班的方法。商量后混班形式如下:

3 (数字3表示四个班混班操作)

(数字2第二阶段 大一班和大二班混班进行操作,大三班和大四班混合操作)

从熟悉自己班内容,到两两混班,再到最后的四四混班,我们的孩子不仅

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更加重要的是充分发辉了自己在美术活动中的价值,创造力、想象力、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抓住契机,混班美区枝繁叶茂

契机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创作灵感

我们都知道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孩子的情感,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创设有趣情境,引导幼儿参与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 如在一次情境美术区域活动中:每班每个区中的主材料都是萝卜,其余辅助材料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准备,前期先请孩子们选择好自己想要去的区域,然后每个区块中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商量,选定一个情境名称,最后和孩子们一起在情境中创作。

各美术区域情境具体如下:

通过这样的一次有续列性的情境创设活动后,在后期的活动中,我们惊喜的发现很多孩子也会自己创设情境进行美术活动了。如在一次普通的美区活动中,立体造型区的主材料是玉米,在作品完成的时候惊喜的发现有四位孩子的作品出现了充满创意的情境:一个孩子做了章鱼、两个孩子做了大小不等的鱼,还有一个孩子将玉米上面的须铺在下面做海草,将多出来的玉米壳把桌子围成了海洋,无意中发现三个孩子在操作,一个孩子在讲述,把一次美术活动变成了创作后的故事创编。

契机二:围绕节日背景,烘托情感主题

在开展具体的活动时,仅仅依靠大自然、大社会中有效的资源是赋予不了活动的真正意义的,节日的背景氛围是开展美区活动的点睛之笔,是建构和生成主题的有效形式,能将活动中的情感共鸣推向高潮,让美区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如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我们开展了“无限的爱給妈妈”的序列式的主题活动。活动前,请孩子们和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拍照留念后将照片带来幼儿园;然后每位孩子选择好自己想要去的美术区域,并将照片放在所在区的材料架上;节日当天我们全体孩子集中在幼儿园多功能教室,说一说妈妈的辛苦事迹和伟大贡献,最后孩子们在各区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制作送給妈妈的礼物——爱的相框。在这样由浅到深的序列节日主题活动中,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还让孩子体验到了利用乡土材料制作礼物送给妈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比任何金钱能买到的东西更能体现对妈妈无限的爱意。

契机三:抓住幼儿兴趣,表现真实主题

陶行知曾经说过:“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打破鸟笼式的小学校,建立森林式的大学校,把鸟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自由的翱翔,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乡土美术活动更加需要这样的氛围,在一次远足活动中,发现孩子们被海边的贝壳深深吸引,有长的,圆的,扇型的。带孩子们去海滩捡贝壳时孩子们要求带回幼儿园,于是便将孩子们捡回的贝壳运用到了美区活动中,生成了《漂亮的海贝》这一主题活动:小制作区中给打好洞洞的海螺、贝壳串成了海螺项链;立体造型区中将海螺、贝壳与其它辅助材料进行结合,出现了美美的房子、孔雀、雪人等立体作品。

在这样一次普实而又难忘的活动中,看到了孩子认真的模样,看到了丰富多样的作品,看到了老师最自然的教态。这一刻,最真实的感受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重视评价,混班美区落地开花

往往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会忽略游戏评价环节,草草收场。其实,在实践混合活动时,我们发现游戏评价环节相当重要,活动的深入开展是建立在每次活动评价的基础上,精彩评价能使外在的情境得到进一步升华。同样,我们的混班美区活动更加需要评价,只有评价到位才能为下一次活动提升经验。另外,在混班美术活动中更加需要不同的评价形式,提升教师的评价能力,给予幼儿相互促进作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实行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一)及时评价,点亮童趣

根据最初美术区域活动时的区域认领情况,我们每位老师负责跟踪自己所在的一个美术区域进行及时评价。在及时评价中我们常常将好的作品中的亮点进行局部展示,给予其他幼儿适当的创作灵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够明显的发现孩子们出现的作品丰富、多样化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引导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且逐步走向观察型的教师。

(二)巡回评价,提升经验

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自我意识发展较快,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及评价他人的能力,语言表达迅速发展,我们也采用了不同的形式让孩子参与评价,使幼儿在评价的过程中获得相互学习、分享收获的机会。对于保质期比较长的作品来说,每个区域的老师不仅对来参加美术活动的幼儿进行讲评,还利用了晨间谈话、餐前活动、起床后的时间到各班进行巡回评价,让所有的孩子都能随时了解活动的发展。比如雕刻区中 “南瓜灯”雕刻,能够保存一周的时间,老师们就利用餐后散步时间带领孩子们散步到大四班的走廊,边走欣赏“南瓜灯”,有的孩子说“这个比较可爱,眼睛是三角形的,嘴巴是大笑的,嘴巴里还贴了大牙齿,还用毛线做了长辫子”,有的孩子说“这个有点简单,只有嘴巴、眼睛,如果再加点别的更好看”,还有的孩子说“这个好滑稽哦,上面还撑了一把伞,下次我参加美术区域活动的时候也可以用”。在这样轻松的评价中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分析、吸收,我想这就是评价的意义所在。

(三)分享评价,给予启发

在混班活动时,每个区域中的教师是一个观察者,我们采用了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有价值的活动片段和作品,在评价环节教师亮出录像片段和照片,和孩子们一起回顾。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帮助那些想要表达但却已经忘记过程的孩子,还能够带給其他孩子下一次创作的启发和灵感。

在自主、丰富、好玩的混班乡土美术区域活动中收获着属于孩子们和老师们的快乐,形成了适宜大班混班美区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指导策略,优化了乡土美术在大班区域活动中的组织指导,提高了教师对混班美区活动的评价能力。一段时间的努力中虽然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我们将会继续努力开展更加丰富、精彩的活动,让教师成为孩子真正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更好的提升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大教学论》.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

大班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基于“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的游戏化歌唱活动设计——以大班歌唱活动《顽皮的杜鹃》教学为例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想要一个家》
发动数学的趣味引擎——以游戏活动为载体的大班数学教育
我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大班绘本阅读活动《高个子皮皮》
幼儿园大班成长课程的开发
浅谈幼儿园大班讲述个别化活动材料的问题和投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