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应着眼于职业的发展

2018-12-13贺瑛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贺瑛

【摘 要】 现在大学生就业已经没有过去那么难了,《就业与创业指导》的重点不是就业,而应该是职业的稳定和发展。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的教学,其师资参差不齐,绝大多数都是以找到职业为目标的教学。在当下,《就业与创业指导》不仅是指导学生找到职业、有创业的常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稳定职业,在成熟条件下发展职业,由此让学生的人生稳定而充满生机;让这门课程具有前瞻性。这就要求教师与专业相匹配,教学与学生职业相关联。大学生接受的就业创业指导就应该与学习专业、个人资源、个人理想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就业意识、就业观念,使职业稳定且有所发展,而不能只重视找职业的技能技巧培训。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就业课程

一、指导学生就业,首先要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培养她们的就业能力

每位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都有相关的专业课程学习,专业学习就是为了就业,而就业最重要的是各专业知识的相互融合,互相渗透,互相支撑,灵活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职业。就业指导老师就应该是各课程的融合剂,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在以后工作中应用自如。

说到《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材对于大学生而言,只要他们愿意学,其中的知识他们一看就懂,其中所教方法一看就会。开设这门课程,老师只要陪伴他们去系统学习,解惑释疑,就能够完成其教学任务。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的教和导是关键。例如,师范专业的学生,职业要求他们必须会说、会演讲,并能准确转递资料所反映的信息,就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些训练都是某单项专业课程所不能完成的;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是了解师范专业的教师来担任《就业与创业指导》这门公共课的教学,才可以通过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加强他们的综合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在教材中有许多地方是纯理论的叙述,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分组、分工的方式来完成,不同的小组完成不同的内容,小组中不同的成员学习不同的内容,然后开展组内讨论,确定讲解代表,代表小组面向全班讲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培养他们对学习材料的分析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及同学之间的交流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训练的目的。通过这个形式把幼儿教学活动知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及面试能力训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让所有的学生得到锻炼。

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用刚毕业的大学生,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各专业课程相对比较独立,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点差,灵活性不够、实践经验又不足,所用人员不能满足工作要求,而学校又没有一个课程能达到这种要求,教学与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要使教学更接近于工作需要,我认为现在开设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应成为教学与职业的桥梁和纽带。这样,既利于学生找职业,又利于他们巩固和发展职业。要完成这目标,作为一个就业指导的教师,就必须认真熟悉所教专业及熟悉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必须是专业中的专业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赋予的任务。

《就业与创业指导》是所有大学的一个新课程,我们发现许多学校只是迫于要求而开设,没有专业的教师,也没有那位领导认真思考过课程队伍建设,感觉是谁都能承担该课程的教学。这是一门公共课,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大学又没有这类专业的系统学习,各级教委必须加强该课程师资的培训,让这课程真正起到开设这门课程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促进学生稳定就业

现在正处于人口老年化的加速期。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一个人口高峰期,这一大批人正逐渐走向老年化,其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大多数又只有一个孩子,找工作已经没有过去那么难了。由此,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就出现了一个新现象,不断地改变工作,单位不断地招聘。这样,找工作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收入不稳定,又不利于职业的发展。《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避免学生走弯路并出现以下误区:(1)同学说好就好(2)收入高就一定好(3)地域好就一定好,等等。追求所谓的好没错,但并不是所谓的好就一定是适合的,更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我有一个学学前教育的学生,2006年毕业,当时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与重庆的幼儿园签了就业协议,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幼儿园,而家乡幼儿园又想要她,她又不愿去,最后,她还是去了重庆;在重庆四年多,到了四所幼儿园,每年入不敷出,还要家里补贴,觉得又累又没前途,快到第五年的时候回家了;现在她已是家乡幼儿园的骨干,还是教务主任。当时要是有这门课,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就可以少几年的奔波。所以,让学生给自己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相对稳定又能有所发展的职业,就必须让学生明白本人所具备的能力、特长、家庭环境资源和社会资源,自己所思所想,充分了解自己的所长所短,明确自己的择业定位和目标才能少走弯路、尽显自己的才能。

通过分组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讨论交流,以此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长所短、自己所拥有的物质资源及社会资源,共同规划自己的求职目标。教师用案例协助学生明确求职目标。在求职中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实力去求职,这样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力、社会资源及家庭条件合理选择就业途径、就业定位,防止这山望见那山高。树立“先就业,锻炼职业能力,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再择业”。有些学生能力和家庭条件都很一般,却和家庭条件优厚或成绩优秀的同学比,不安于现状,不断跳槽,不断失业,这样既不能稳定自己的生活,还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还会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失去信心,跳来跳去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专业,到头来自己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职业,浪费了许多年还回到原点。

三、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拓展就业渠道

大多数学生就业目标都着眼于自己所学专业,其实有很多职业都具有相似性,他们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就业思路更多、就业范围更广。

就业指导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能力和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从而确定自己不同时期的就业目标。例如师范生:它的能力要求就是会说、会正确分析材料中的内容、并能将自己知道的知识正确的传递给他的学生,还要能了解他服务对象的心理、生理要求,要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他们的服务对象是人,这些是很多职业都需要的。他们除了可以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外,还可以从事公司秘书、公司公关、推销等等许多职业。在重庆“东风小康”4S总店,有一位很厉害的小车推销员,她学的不是推销营销,却是学前教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你所教专业的学生知识、技能特点,充分了解市场职业需求,引领學生多渠道就业,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就业指导教师应该比专业教师更专业。

现在学生就业后跳槽现象很严重,因为他们这一代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几代人的羽翼下长大,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弱,一不顺心就不干了。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创业过程的了解,树立创业的意识,以职业发展的理念去就业,让学生就业除了重视自己物质需求外,更重视职业发展,用心去经营、熟悉自己所选择的职业。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是主体,对教师素质能力要求比普通专业教师更高,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创业知识结构,而且要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阅历,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感性的创业理解,然而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多数是半路出家。所以,需要培训更多的师资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总之,《就业与创业指导》是一门新型公共课,既专业又现实,能影响学生赖以生存的就业,就业课程要有前瞻性,使学生职业稳定且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懂专业、了解市场、有较强时代意识的综合型老师了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章小莲.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5.

[2] 魏勃,张晓凤,谢辉. 大学生基层就业与创业[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3] 贾强.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