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认识,强化德育目标管理

2018-12-13彭琼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管理

彭琼

【摘 要】 要强化德育管理,必须在“实”字上狠下功夫。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进行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价,将德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

【关键词】 德育目标;管理;学校教育

一、提高认识是搞好德育管理的根本

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风貌、精神状态、科学文化素质,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祖国的前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能否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从培养跨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看待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健全体制是搞活德育管理的前提

落实德育管理的前提是确定德育领导管理体制。德育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是否健全,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效能。因此,要强化管理,并把它落到实处。

1. 为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应在党委(党支、支部)统一部署下,建立和完善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的实施德育工作管理体制。校长对德育工作负责,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形成德育管理合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组织全体教职工,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各种教育途径,具体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

2. 建立校内德育工作机构,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结构体系。一是教导处和全体任课教师,其主要任务是搞好教书育人;二是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其主要任务是搞好管理育人;三是总务处和全体职工,主要任务是搞好服务育。三条渠道紧紧围绕培养合格人才这个主旋律,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综合育人的整体效应。

3.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优化校外育人环境。建立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同步,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管理的递增效果。

三、落实德育管理的关键是实行德育目标管理

实行目标管理是落实德育管理的关键。明确的目标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也是团结和鼓舞全体教师同心同德办好学校的动力。所以,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重要措施。

(一)正确地确定目标。德育目标即学校德育工作所要达到的境地与标准。建立明确的德育目标,严格考核德育工作,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变“无计划”为“有计划”,这应该是加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把握两点:

其一是目标具体。德育目标的确立,关键在于具体化。所以,要根据培养目标、德育规格和学生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不同年级的德育任务与要求、内容与途径、实施与考核等作出科学而具体的规定。尽量减少规定本身的空泛性和模糊性,竭力避免德育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力求系列化、层次化,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实现目标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其二是责任落实。学校的处室和班级,都必须实行适合自己情况的责任制,而任何责任制都必须落实到每个人,这是行为原则一个根本要求。因此,随着德育目标的确立,务必使学校的每个部门以及每个人,都有确定的、可以考核的具体责任;要把德育工作的各项任务,分解成若干定量指标,变无型为有型,变无据可查为有据可考;把德育工作指标与学校其它工作指标同时下达处室、年级、学科、团队、班级;把德育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行政管理工作轨道,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做到业务工作与德育工作同步考核,同步管理。

(二)科学地实施目标。确定目标是为了实施目标,德育目标确定后,这就需要通过全校人员的努力,以促进目标的实现。

其一,抓管理。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德育考核制度,做到奖惩分明,这是最好的管理措施之一。只有严格考核,才能正确评价一个单位德育工作的成效,才能激励全校教职工搞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促使德育管理目标的实现,也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促使德育管理目标的实现,也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在改进德育工作。

对学生的考核包括两方面:一是德育理论知识的考核,如思想品德考核;一是思想品德行为考核,如政治态度,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劳动观念、思想品德等。德育考核每学期一次。考核结果记入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并与评三好学生直接挂钩。另外,对学校教职工,也要进行考核,考查德育管理目标的落实情况,并把考核与提职、晋级结合起来,以促进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其二,抓教育。学校不能没有管理,更不能没有教育。学校是教育机构,它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四有”新人。因此,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着眼于对学生的教育,塑造学生的心灵。管理实际上也是一种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一种基本手段,它具有导行作用,所以,管理应贯穿着育人。抽掉思想教育的管理,容易迷失方向,管理的目的也难以实现,只有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辅之以规章制度,使之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成长,这才是管理的上策。

四、落实德育管理的基础是管好德育工作队伍

实践证明,没有一支强大的德育工作队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落到实处。那么,如何管理好这支队伍呢?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第一、強化德育管理意识。现代学校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教育因素构成的教育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育“,都不是完整现代学校教育。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应当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德育,否则,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应当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德育,否则就是缺乏完整教育思想的表现。因此,要帮助大家充分认识加强德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增强广大教职工做德育工作光荣和责任感,使之自觉地象抓教学工作那样,努力搞好德育管理。

第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思想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时,而是一生。事实证明,对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教育工作做得不好的主要问题是对教师的素质教育抓得不紧,有的教师职业道德差、事业心不强,有的教师“拜金主义”思想比较严重,不少教师则缺乏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教育教师入手。然而,长期以来,对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是比较明显具体的,业务培训也能排上日程。唯有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是抽象的,一般化的。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育。一个为人师表和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首先要有为人师表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所以对教师的教育,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尤其需要提出突出的地位。

第三、建立德育的激励机制。激励,是组织者采取有计划的措施(包括奖励和处罚),对全校师生施以刺激,引起内部的心理变化,使之产生组织者所期望的行为反应。以便达到预定目标的手段。因此,在德育管理中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可以极大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乐于教书育人,使学生乐学做人。如设“教书育人奖”,每年奖励一批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提职晋级、评定职称、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只要反教职工育人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了,德育管理才有可靠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少华,刘长敏. 把德育做成科学事业、人文事业、艺术事业[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2] 赵庆康. 如何开展小学学校德育管理工作[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2).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