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欠发达县(区)中小学志愿服务的问题与创新策略
2018-12-13李发
李发
摘要:我国中小学志愿服务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日益加快前进步伐。但由于比国外志愿服务起步晚、专业研究慢,出现志愿服务理念模糊、主体和人员偏少、形式单一、效果参差不齐、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县(区),中小学志愿服务存在诸多问题。这迫切需要梳理问题,明晰志愿理念;完善志愿服务的协调机制;结合社会需求丰富活动形式等有效途径创新发展模式。
关键词:学生;志愿服务;策略
志愿服务是志愿者不以获取物质报酬为目的,自愿贡献时间、能力和财富,为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我国当代志愿服务活动在深受西方志愿精神影响的同时,主要是中华传统慈善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小学志愿服务是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对社会文明、和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是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触角。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和巨大的社会需求,在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县(区)中小学志愿服务(以下简称学生志愿服务)事业也有了长足进步。这对社会文明进步和中小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社会的外力作用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它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奏响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曲时,本文结合经济欠发达县(区)中小学志愿服务的实际,建议客观研判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梳理出典型问题,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服务的实效性。
一、中小学志愿服务的现状
有资料介绍,香港地区大约有200万志愿者,占其人口的2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香港社会经济发达,在生活富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一些人会追求另一层次的心理满足。参与志愿工作,是追寻满足感的途径。既可从助人历程中与他人分享快乐,又可发挥自我的才能,追求工作以外的成功感,貢献社会。?这就是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
(一)中小学志愿服务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国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截止2011年底,我国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已达到3392万人,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服务中心、服务基地)17.5万个。?而当前我国一些经济文化欠发达县(区)人们的物质生活远没有达到“仓廪实”的程度,并且环保、科技、卫生等民间社会组织不发达,成体系、经常化的中小学志愿服务大都是在学校共青团或少先队的组织下进行的。而参与所居住社区、加入社会团体或由家长带领下的志愿服务表现零星分散,效果不够显著。
(二)中小学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1.志愿理念传播不够,学生志愿意识尚待加强
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的核心,也是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长期开展的内在动力和有力支撑。近年来,尽管中小学师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和参与热情有所提升,但总体上发展速度不快,志愿精神仍需要进一步普及。据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参与过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中,因为“学校领导要求”、“学校统一安排”和“社区组织劝说”而“被动”参与的占40.9%,超过五分之二;而自己“主动”寻找参与机 会的仅占20%。
2.志愿组织行政色彩浓,自身管理也有待完善
首先,中小学的志愿组织多是在学校的引导下开展活动的,其自主性、公益性、民间性受到制约。尽管学校在制定促进与规范志愿服务发展的制度、规范上做了有益尝试,但由于社会氛围、学生觉悟等因素影响,使中小学志愿服务组织的功能实现大受影响。
其次,学生志愿组织多为“无照经营”,自发性、短期性和草根性明显。绝大多数没有到县(区)精神文明建设管理机构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因而属于“合理不合法”的临时团体。很多学校也没有指导学生志愿组织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更有甚者将学生志愿服务简单化为每年几次的“学雷锋活动”。同时,多数中小学志愿服务组织没有活动经费,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更不可能轻易划拨。造成多数中小学生志愿服务都是用的自己的玩具、衣物、零花钱或是从父母那里申请的“专项资金”,这使学生志愿服务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再次,学生志愿组织发展不规范,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很多学生志愿组织没有章程、制度和工作计划等,只是在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简单化为月行事要点。学生志愿组织很少有规范的培训。学生开展活动大多凭借善良、热情甚至好奇等。多由学生干部组织活动,学校团队领导、班主任等参与、安保。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内部建设、外部协调能力都表现不高。
3.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组织协调不够充分
目前,经济欠发达县(区)志愿服务队伍各自独立,彼此协调沟通较少,活动重复性、交叉性较大。缺乏相互之间有效配合、分工合作的有效机制。表现为活动交叉、形式单一、系统性计划性不强等特点,这使中小学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志愿服务的生力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功能的发挥和组织的良性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中小学志愿服务的创新策略
中小学志愿服务的组织者要走出“招法不多,办法不灵”的状态,就应该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参与县(区)文明创建、精准扶贫、关爱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环保公益、服务大型节会等志愿行动,为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发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一)弘扬志愿精神,培养学生美德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认为:“志愿精神是一种在自愿的、不计报酬或收入的条件下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 中小学志愿服务作为学生德育的一种实践形式,有助于学生美德的形成。经济欠发达县(区)的政府、教育、社区及其他组织就应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宣传、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使志愿服务的理念从小植入学生心理,养成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宏观层面上树立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服务体系
一是积极加强志愿者注册工作。学校要引导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按照《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及时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对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有计划、有目的培训和管理。使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成员素质不断提高,骨干力量不断成长,工作开展有序进行。
二是积极加强志愿者社团建设。结合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生涯规划教育等项工作的开展,积极发挥学生会、团组织和少先队主导作用,争取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组建学生喜闻乐见、特色鲜明的社团。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更好参与志愿服务,保障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有序、运转灵活。
(三)纳入发展规划,从制度上保障发展
鉴于经济欠发达县(区)志愿服务经费匮乏的现状,中小学校应从两个方面适当对志愿服务予以经费支持:一是做好学校志愿服务的经费测算,尽可能地划拨一定数量的资金适当用于学生志愿服务的支持工作。二是通过校友会、家长学校和社会爱心组织捐赠等多种渠道引导社会资源对学生志愿服务的投入。从而使学生志愿服务拥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保障,让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档升级,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相关对象。
(四)建立协调机制,完善有序的服务体系
中小学校要主动协调所在县(区)的民政、人社、精神文明委、环保、文化旅游、医疗和卫生等部门,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协调机制。 既可以合理配置好县(区)志愿服务资源,又可以使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优质高效服务,中小学志愿服务运行有保障,开展效果好。
(五)结合新时代主题,创新志愿服务品牌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问题、新需求会相继出现。必须遵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積极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科学有序发展,向社会提供全面、细致、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志愿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校和老师的带领下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力争与时俱进取得良好的志愿服务实效。
确立与时俱进的志愿者服务主旨,是品牌创建的关键。敏锐捕捉活动契机,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立足学校、学生和县(区)实际,做到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和注重国情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让学生在服务中淬炼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爱党爱国的精神品质。在主题的选择上,要注重贴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实践,让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实践教育和过程教育。
1.创新校内服务品牌
随着时代的变化,独生子女率偏高,校园网瘾早恋频发,学生厌学恶劳,欺凌弱小同学,师生、家校关系紧张等社会教育问题不断出现。组建校园内的学生问题劝导队、爱心社,用优秀学生干部或“回头的浪子”教育身边的人。往往会取得预想之外的效果。
2.创新社区服务品牌
结成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网络。充分开辟好社区志愿服务这个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领域。在社区组织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互联网服务介绍,毒品预防教育,传染病常识宣传,孝老爱亲、信息传递等志愿服务;开展社区文明劝导、环保宣传、植绿护绿等方面的服务,通过志愿服务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促进社会和谐。围绕公民道德、文明社区创建、文明礼仪等相关知识,广泛普及文明知识和幸福理念,倡导文明新风,构建文明和谐社区。
如某校结合所处社区实际,将每年3月确定为敬老爱老主题志愿服务月,以“践行志愿服务、传承雷锋精神”为主题,以敬老、助残、帮困、社区服务为内容,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深入家庭,为“五老”开展生活照料、圆老人一个心愿(陪老人过一次生日、逛一次公园、参观一次市容市貌、看一场演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提供一次生活护理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对低年级的部分志愿者可以在校内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如清洁学校宣传栏、灯箱,大型活动引导员等。让他们在劳动中不仅感受到自我服务的自豪与合作精神的可贵,更感到劳动后的幸福喜悦,增强生活自信心。
3.创新绿色环保服务品牌
成立环保社团,组建家乡河湖巡逻队,森林、湿地护卫者,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环保自觉性。积极参加“节能减排绿手帕”、“保护母亲河”、节能减排等环保志愿服务和生态建设。可以组织志愿者参与植草护绿,在旅游区开展宣传展示会,组织志愿者环湖沿河开展捡拾白色垃圾和环保宣传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的文明意识和环保观念。
4.创新服务新农村建设品牌
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家风家训评比、农村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组织志愿者深入村屯、田间地头,集中开展科普宣传、毒品预防教育、婚丧新风、时事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为孤寡老人、五保户环境保洁,心理辅导,捐赠衣物送温暖活动。在农村集市进行公益汇演、法律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开展消灭蚊蝇、街道绿化、清理垃圾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正气;与农村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关爱其学习生活、认亲结友,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增强了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实质上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助人为乐、甘愿奉献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在伟大的新时代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志愿服务,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甘南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