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10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8-12-13许泽锋

当代医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修补术腹股沟张力

许泽锋

(丰城市矿务局总医院普外科,江西 丰城 331100)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其发生率较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肥胖症几率的增加,使得腹股沟疝的患病率,在不断升高[1]。目前,为腹股沟疝患者实施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其可以分为开放式手术和腹腔镜下手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主要对腹股沟疝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价值作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腹股沟疝患者100例为本研究对象,所选是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按手术方式不同分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其资料完整、无手术禁忌证、无穿孔等并发症、非复发疝,且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实验组中,年龄33~83岁,平均年龄(65.23±12.50)岁,其中10例2型腹股沟疝患者,36例3型腹股沟疝,4例4型腹股沟疝患者;ASA分级:2例患者为3级,23例患者为2级,25例患者为1级;其中36例同时伴有其他疾病疾病,4例患者其嵌顿疝。

对照组中,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65.50±12.69)岁,其中11例2型腹股沟疝患者,37例3型腹股沟疝,2例4型腹股沟疝患者;ASA分级:3例患者为3级,23例患者为2级,24例患者为1级;其中36例同时伴有其他疾病,3例患者其嵌顿疝。

本次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实验组实施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术前,全面为患者实施血压检查、生化指标检测、血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尿常规检测等。

实验组: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协助腹股沟疝患者保持仰卧位,作纵形或弧形切口于患者的脐部下缘1 cm左右处,将腹腔镜和Trocar置入,对二氧化碳气腹建立,维持压力在3 mmHg~10 mmHg左右。将血管、输精管等重要组织牵开,查找疝囊,并进行剥离处理,在近端结扎,旷置远端。置入聚丙烯补片于患者的腹腔内,使其可以对耻骨肌孔完整的覆盖,之后实施缝合固定干预,在排气后,退出腹腔镜。

对照组:实施椎管内联合阻滞或硬膜外麻醉,作切口于疝区,切口长度控制为4 cm~6 cm,高位结扎和分离疝囊,将适宜大小的聚丙烯补片在骨内斜肌、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等部位固定,之后逐层缝合切口。

两组腹股沟疝患者在围术期,均为其实施抗生素治疗来对感染预防。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比两组发热、切口感染、阴囊积液等并发症以及半年内疾病复发情况的差异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 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其中并发症几率、疾病复发率等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而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表1 两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

2.2 并发症、复发比较 实验组腹股沟疝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00%)(P<0.05);两组疾病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复发情况对比[n(%)]

3 讨论

腹股沟疝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若为腹股沟疝患者实施传统修补术治疗,则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影响其切口愈合,增加患者的局部疼痛程度,延长术后恢复的时间;部分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多器官功能严重衰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2-3]。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其是以新型材料作为手术的填充物,可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

目前,临床为腹股沟疝患者实施治疗,对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实验组腹股沟疝患者,其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或短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00%);两组疾病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文结果表明,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治疗的时间以及术后康复的时间,将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降低,且可保证治疗的疗效。张云等[5]研究中表明,在腹腔镜下,为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能够对治疗的效果进行保证,且可明显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将腹股沟疝患者的康复时间缩短。本文研究结果与张云等[5]研究中的结果相比,一致性较高,表明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虽然腹股沟疝患者接受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时,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医疗人员应熟练度对手术的禁忌证和适应证进行掌握,合理操作,从而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有效性进行保证,提高治疗的安全性[6]。

以聚丙烯作为补片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聚丙烯是一种惰性材料,其置入人体后,与组织间的相容性较好,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异物反应以及炎症反应,且不存在致癌的作用,不会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7]。聚丙烯片,其空隙在10 um以上,这样不会对中性粒细胞的自由出入造成影响,且可以限制细菌的进出,抗感染能力较好。同时,聚丙烯补片在植入后,并不会对组织愈合造成影响,患者的毛细血管和肉芽组织,能够通过补片进行生长,在4~6周内,可以对具有强度的组织层生成,对机械性张力进行对抗,从而对患者腹股沟疝的后壁进行修补,应用价值较高[8]。

综上所述,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应用于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中,其治疗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不仅可以保证治疗的疗效,且安全性更好,可缩短腹股沟疝患者的康复时间,对其预后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修补术腹股沟张力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论张力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张力
张力2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