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临床疗效分析

2018-12-13

当代医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宫外孕甲氨蝶呤孕酮

邵 楠

(沈阳市沈河区妇婴医院妇科,辽宁 沈阳 110011)

宫外孕属于临床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在临床中又被称为异位妊娠,主要指的是孕卵于子宫腔之外出现着床发育的一种非正常妊娠过程,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妊娠,其在异位妊娠中占比90%左右。随着近年来盆腔炎症、药物、人工流产及个人不良生活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病的患病数量出现明显增多的迹象。宫外孕具有发病急骤、进展速度快等特点,如果不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药物保守治疗依然是临床治疗宫外孕的优先选择方法,且一直以来效果较好。本文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治疗效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B超检查发现异位妊娠包块在5 cm以下,经辅助实验室相关检查确诊;②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无异常,无输卵管破裂现象出现;③患者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不全或障碍;②患有其它慢性疾病;③血液疾病、恶性肿瘤;④精神异常或意识不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n=57)和试验组(n=57)。对照组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46.8±5.7)岁;病程16~35 d,平均病程(25.9±3.7)d;包块直径在2.9~4.8cm之间,平均直径(3.7±0.5)cm;其中宫颈妊娠1例,卵巢妊娠3例,阔韧带妊娠4例,输卵管妊娠47例,腹腔妊娠2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47.2±5.6)岁;病程17~36 d,平均(26.3±3.8)d;包块直径在2.8~4.9 cm之间,平均(3.8±0.4)cm;其中宫颈妊娠2例,卵巢妊娠4例,阔韧带妊娠3例,输卵管妊娠45例,腹腔妊娠3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854,药品规格:化学药品,5 mg)加以治疗,选择肌肉注射的方式,每次50 mg,每天1次,连续治疗1周后对血β-HCG水平进行检测,如果比治疗前降低15%以下,则按照相同剂量在进行1周的重复给药治疗。试验组采用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347,药品规格:化学药品,25 mg)联合甲氨蝶呤加以治疗,选择口服给药的方式,每次50 mg,每天2次,连续治疗5 d的时间;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法和时间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期间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测,间隔3 d对血β-HCG水平进行1次复查,对患者有无腹痛等不良反应出现,并对肝肾功能和血常规进行监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以及阴道流血消失时间、β-HCG水平恢复时间,并对消化系统、肝肾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定和统计。

1.4 疗效评价标准 以《实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为依据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显效标准:阴道流血、包块、腹痛症状彻底消失,血β-HCG水平恢复至正常标准(<50 U/L);阴道流血、腹痛等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包块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血β-HCG水平下降明显,但依然(≥50 U/L);无效:阴道流血、腹痛等症状无变化或明显加重,包块未见缩小,血β-HCG水平未降低或出现阴道积液、血β-HCG水平升高明显。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版本为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全部涉及到的数据和资料,计量资料(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等)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用组间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2.2 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β-HCG水平恢复时间 试验组包块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阴道流血消失时间、血β-HCG水平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β-HCG水平恢复时间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β-HCG水平恢复时间

?

2.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孕酮水平和血β-HCG水平变化治疗前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血孕酮水平、血β-HCG水平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进行比较,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孕酮水平和血β-HCG水平变化

表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孕酮水平和血β-HCG水平变化

?

2.4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宫外孕作为临床十分常见的妊娠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近年来明显升高,其中90%以上的患者均为输卵管妊娠。对本病的诱发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输卵管发生炎症以后,导致输卵管功能出现异常或发生阻塞,致使受孕卵子不能实现正常运行、停滞和着床等步骤。其具体分为宫颈妊娠、子宫壁妊娠、公角妊娠等类型。治疗不及时或选择的治疗方法不恰当的情况下会导致急性出血性休克,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属于胎盘分泌的一种特异性激素,通常情况下,正常受精以后β-HCG会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如果每2天血β-HCG增加超过66%,则可确诊为宫内妊娠,反之则可确诊为宫外孕或宫内发育不良,所以对β-HCG进行检测,可对宫外孕进行准确判断[4]。

当前,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是临床治疗宫外孕的主要药物,其中的甲氨蝶呤是抗代谢药物之一,将本品应用于宫外孕临床治疗中,可与二氢叶酸还原酶实现有效结合,进而对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进行抑制,减少嘧啶核苷酸与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同时阻碍RNA、DNA与蛋白质合成,一旦胚胎滋养细胞增生受到抑制并产生分裂现象以后,血β-HCG水平会随之降低,绒毛也会受到破坏,最终的结果是胚胎组织细胞发生死亡脱落吸收[5]。然而,甲氨蝶呤作为具有较高敏感性的药物,使用过程中患者很容易出现肝肾功能受损、胃肠道不适、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差[6]。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之一,其可发挥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在对宫外孕进行治疗时,可与孕酮受体实现有效结合,孕酮活性出现拮抗现象以后,会抑制孕酮对蜕膜发育发挥的维持作用,蜕膜和绒毛板实现分离以后,黄体萎缩明显,胎盘逐渐游离死亡[7-8];与此同时,患者子宫内膜会将大量前列腺素释放出来,宫颈发生软化以后子宫收缩明显。且米非司酮可有效减少卵泡雌激素与黄体生成素的含量,促使滋养细胞发生快速凋亡,降低血β-HCG水平,对胚胎发育发挥抑制作用。在甲氨蝶呤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可发挥良好的协同功效,进一步缩短临床治疗和康复时间[9-10]。值得注意的是,医护人员在给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出现,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

本次研究得到如下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包块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阴道流血消失时间、血β-HCG水平恢复时间及治疗后血孕酮水平、血β-HCG水平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充分证明,宫外孕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可行,值得临床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宫外孕甲氨蝶呤孕酮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怎样预防宫外孕
腹腔血与静脉血β-HCG与孕酮比值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
腹腔镜治疗宫外孕的护理体会
宫外孕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随机对照研究
孕酮调节子宫内膜的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