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就诊者毒品滥用及其影响因素

2018-12-13尹鹤峰2庄鸣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美沙酮冰毒吗啡

傅 洁 尹鹤峰2 岳 清 庄鸣华 宁 镇

(1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 上海 200336; 2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中心 上海 200433)

静脉注射毒品(injection drug use,IDU)一直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是针对阿片类毒品滥用者的替代治疗方法。我国自2004年开始对MMT试点开展工作以来,在减少服药对象吸毒行为和疾病传播,改善和恢复治疗对象社会、家庭功能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1-2]。上海市MMT工作自2005年开始,目前已在11个区开设了14个门诊,截至2017年5月已累计对8 365名服药对象开展了药物替代治疗。目前,我国吸毒者吸毒模式正由原来的单一海洛因滥用模式逐步转变为多药滥用模式,新型毒品的滥用情况正日趋严重。2016年中国毒品形式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现有的250.5万名吸毒人员中,60.5%为滥用合成毒品人员,44.5万名新发现吸毒人员中滥用合成毒品人员占81%。新型毒品滥用者数量和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这对吸毒者疾病传播、MMT门诊服药对象治疗效果及依从性都会产生负面影响[3]。

既往研究大多针对MMT门诊中的吗啡滥用开展,针对新型毒品及毒品并用的研究较少,本市也尚未开展对于MMT门诊吗啡和新型毒品滥用情况的研究。本次对研究期间本市在治的绝大部分MMT服药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及尿液检测,调查了目前本市MMT服药对象毒品滥用的情况,分析影响毒品滥用的相关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减少毒品滥用、改善门诊治疗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资 料 和 方 法

研究对象于2017年7—10月期间对本市14个MMT门诊在治的服药对象进行招募,纳入标准为:(1)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诊断标准参见《中国精神疾病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3》中的“药物依赖诊断标准”);(2)年龄在20周岁以上;(3)本市户籍居民或在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且具有本市暂住证的外地户籍居民;(4)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于已感染HIV的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可以不要求第2项条件。调查期间本市MMT门诊在治2 067人,本次研究共对1 960名(94.8%)服药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及尿液检测。

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由调查员向研究对象介绍研究过程、收益、可能的风险、自愿参与和保密原则后,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开展一对一自编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别、民族、年龄、婚姻、学历、生活来源、居住状况等)、对新型毒品的认识、药物滥用情况(吸毒方式、使用毒品、近期吸毒状况等)、维持治疗情况(治疗时间、服药剂量、脱失情况)及行为与社会家庭功能等信息,问卷调查后开展五合一尿液毒品[吗啡、甲基苯丙胺(冰毒)、大麻、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氯胺酮(K粉)]检测。

统计学方法收集问卷后,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完成数据录入,双人录入后进行逻辑校验,用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频数分布描述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情况、MMT情况等,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MT服药对象滥用毒品的影响因素,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以双侧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α=0.05。

结 果

社会人口学特征共对1 960名MMT门诊服药对象开展调查。其中男性1 541人(78.6%),汉族1 952人(99.6%),平均年龄(49.3±8.7)岁,已婚921人(921/1 953,47.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 131人(1 131/1 952,57.9%),与亲人朋友居住1 509人(1 509/1 949,77.4%),待业或无业1 262人(1 262/1 932,65.3%),以工资作为近半年生活来源701人(701/1 941,36.1%)。

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大部分调查对象(1 707人,87.1%)听说过新型毒品,分别有88.1%、52.4%、47.5%的人认为冰毒、摇头丸、K粉是新型毒品。641人(641/1 896,33.8%)认为使用新型毒品成瘾性比海洛因小,188人(188/1 896,9.9%)认为使用新型毒品没有成瘾性,369人(369/1 900,19.4%)认为新型毒品危害比海洛因小或没有危害,1 675人(1 675/1 930,86.8%)不会使用朋友提供的新型毒品。1 010人(1 010/1 921,52.6%)认为新型毒品的使用会影响美沙酮服药,1 290人(1 290/1 928,66.9%)认为服用新型毒品会影响性行为,973人(973/1 929,50.4%)认为服用新型毒品会加速艾滋病性病的传播。

毒品滥用情况1 960名服药对象平均吸毒(19.0±6.0)年,自述既往主要吸毒方式为单纯注射(899/1 953,46.0%)和单纯口吸或烫吸(871/1 953,44.6%),既往使用的主要毒品为吗啡(1 891/1 946,97.2%)。456人(456/1 960,23.3%)自述既往吸食过新型毒品,其中使用的新型毒品主要为冰毒(439人,96.3%)、K粉(67人,14.7%)、摇头丸(62人,13.6%)和大麻(55人,12.1%),吸食新型毒品的方式主要为单纯口吸或烫吸(347人,76.1%)和单纯口服(90人,19.7%)。324名回答每月吸毒次数的对象中,67.6%(219人)每月吸食新型毒品3次以下;142名回答每天吸毒次数的对象中,56.3%(80人)每天吸食新型毒品1次以上。过去1个月有139人(139/1 953,7.1%)报告发生过吸毒行为,其中使用的主要毒品为吗啡(116人,83.5%)、冰毒(20人,14.4%)等。437名回答首次使用新型毒品原因的对象中,主要为好奇心(250人,57.2%)、替代吗啡或美沙酮(85人,19.5%)、朋友介绍(48人,11.0%)和追求刺激(42人,9.6%)等。

对1 960名服药对象进行了尿液检测,结果吗啡阳性率9.1%(179人),冰毒阳性率3.7%(72人),K粉阳性率0.1%(1人),摇头丸阳性率0.3%(6人),大麻阳性率0.2%(3人)。愿意使用朋友提供的新型毒品的对象,其吗啡及新型毒品尿检阳性均最高,是否愿意使用吸毒朋友提供的新型毒品与家庭关系不同的对象,其新型毒品使用率存在显著差异,详见表1。

影响毒品滥用情况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拒绝使用朋友提供的新型毒品(OR=0.23,95%CI:0.14~0.39)、与吸毒朋友没有交往(OR=0.59,95%CI:0.40~0.87)、治疗期间未发生脱失(OR=0.44,95%CI:0.30~0.64)的MMT服药对象吗啡滥用的风险较低;相比于与家人关系良好、每天服药剂量0~39 mL的服药对象,家庭关系一般(OR=2.40,95%CI:1.17~4.92)、每天服药剂量40~59 mL (OR=1.96,95%CI:1.05~3.65)的服药对象滥用吗啡风险增加;相比于参加MMT 3年以下的服药对象,参加MMT 4~6年(OR=0.51,95%CI:0.31~0.82)的服药对象滥用吗啡风险降低。拒绝使用朋友提供的新型毒品(OR=0.08,95%CI:0.05~0.15)的MMT服药对象滥用新型毒品的风险较低;与参加MMT 3年以下的服药对象相比,参加MMT 4~6年(OR=0.41,95%CI:0.17~0.97)的服药对象滥用新型毒品风险降低(表2)。

表1 MMT服药对象特征及尿检结果Tab 1 Characteristics of MMT objects according to urine tests

aThe total number of subjects may not add up to 1 960 due to small amount of data missing;bP-value of attitude towards club drug offered by friends and relations with family<0.05 tested by chi-square test.

讨 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MMT服药对象在服药期间存在滥用毒品现象,主要滥用毒品为吗啡和冰毒,这与武汉[4]、无锡[5]、江苏[6]等地的调查结果一致。服药对象出于好奇心、替代美沙酮、追求刺激等原因,仍会在服用美沙酮的同时滥用吗啡或其他新型毒品。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吸食新型毒品者更容易发生包括多性伴、群交商业性行为等高危性行为从而更容易感染或传播艾滋病性病[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MMT服药对象听说过新型毒品,但有1/3的服药对象认为新型毒品成瘾性较海洛因小,近10%的服药对象认为新型毒品没有成瘾性,近1/5的服药对象认为新型毒品危害比海洛因小或没有危害,近50%的服药对象认为使用新型毒品不会影响美沙酮服药,也不会加速艾滋病性病的传播,因此还有相当部分的MMT服药对象对于新型毒品的认知存在偏差,对新型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滥用吗啡的服药对象近6个月每次性行为都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显著高于未滥用吗啡服药对象,滥用新型毒品的服药对象近6个月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比例显著低于未滥用新型毒品的服药对象,这些结果提示仍需对MMT服药对象开展针对新型毒品对疾病传播、健康与行为改变等危害的宣传科普,进一步提高服药对象对新型毒品危害的认知。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愿意使用朋友提供的新型毒品是滥用毒品的危险因素,服药对象对于戒毒的意愿和抵御毒品的意志力是否强烈,对于维持稳定的MMT治疗,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复吸、偷吸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与吸毒朋友有交往、与家人关系一般是MMT服药对象吗啡滥用的危险因素,提示MMT服药对象稳定地参加MMT需要社会与家人的共同支持,这与鲍宇刚等[8]在湖南MMT服药对象中开展研究的结果相同。多因素分析结果还显示,相比于参加MMT 3年以下的服药对象,参加治疗4~6年的服药对象滥用吗啡和新型毒品的危险更低,治疗期间发生脱失的服药对象滥用吗啡的危险较大,提示服药对象稳定持久地参加MMT,减少治疗期间的脱失,对于减少治疗期间毒品滥用起到积极作用。

表2 影响海洛因和新型毒品滥用的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Tab 2 Univariate and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the risk of morphine and club drugs abuse

aCrude OR obtained from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bAdjusted OR obtained from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by adjusting for other potential confonding variables;cVariables with aPvalue of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slysis<0.1 were included in the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有职业、近半年生活费来源与MMT服药对象滥用吗啡有关,且无职业、近半年生活费来源于社会或他人者滥用吗啡比例较高,但与服药对象滥用新型毒品无关。陈涛[9]等的研究也发现,无职业是其他物质滥用的危险因素,却是偷吸吗啡的保护因素,这可能是由于新型毒品较吗啡容易获得,花费也较少,因此没有稳定收入。经济状况较差的服药对象用新型毒品来替代吗啡。经济上的可及性也是目前新型毒品滥用者日益增长的原因之一。

本次研究对象为调查期间MMT门诊在治的服药人群,无法对调查期间已脱失的服药对象进行调查及尿液检测,而MMT治疗脱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偷吸毒品[10-11],因此本次调查缺乏已脱失MMT服药对象的相关数据,调查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五合一尿液检测结果仅能反映近期数天内的毒品滥用情况,而服药对象自述的近期吸毒情况也可能存在瞒报,因此根据调查及尿液检测所判断的毒品滥用结果也存在一定的误差。调查中还发现,个别长期稳定服药、依从性及主观戒毒意愿良好的服药对象吗啡尿液检测结果吗啡为阳性,询问中发现都在近期服用了镇咳药、中成药等相关药物,这也提示尿液检测结果也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本次调查为一次横断面调查,因此无法根据研究结果判断各影响因素与毒品滥用的因果关系。部分对象拒绝回答调查问卷中的敏感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相关数据有少量缺失。这些调查中存在的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索MMT服药对象毒品滥用的影响因素,从而减少毒品滥用的发生。

猜你喜欢

美沙酮冰毒吗啡
勘误:
美沙酮国外研究进展综述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戒毒瘾丸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
基于时间分辨免疫分析的冰毒检测微流控芯片
海洛因依赖者美沙酮维持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分析
上海市青浦区海洛因成瘾人群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
特殊形态的冰毒认定问题分析
μ阿片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中的研究进展
美沙酮服药人员坚持维持治疗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