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12-13冯文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组组乙型肝炎病毒

冯文海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检验科 中山 528429)

目前,对乙型肝炎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约有1亿左右的人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数的8%~10%,慢性乙肝患者(肝脏已出现炎性病变者)约有2 000万人[1],乙肝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负担最大的疾病之一。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其中替诺福韦、恩替卡韦是已知对乙型肝炎病毒最有效的药物,这类药物耐药性小,易服用,副作用小,患者只需要接受有限的监测。有相关研究显示,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肝功能的损伤程度有相关性[2]。本研究重点分析了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1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纳入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5.87±4.25)岁。观察组中男60例,女41例;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46.01±4.33)岁。观察组根据病情再分为四组:急性乙型肝炎24例(A组)、慢性乙型肝炎25例(B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25例(C组)和肝硬化27例(D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试者均充分、全面了解本研究相关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观察组纳入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等确诊为乙型肝炎者;18~80岁者;近6个月均未接受过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治疗者[3]。

1.3 排除标准 精神类疾病患者;有沟通障碍或视听障碍者;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凝血系统疾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4 研究方法 抽取201例研究对象次日空腹静脉血4 ml,使用离心机分离血清,离心速度控制在3 0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采用我院特定蛋白仪,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测定免疫球蛋白。观察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包括免疫调节药物和抗生素治疗等。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分析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方案》[3]中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血清转氨酶降至正常,或比原水平下降超过50%,临床症状彻底消失,血清总胆红素比原水平下降超过50%;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血清转氨酶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不足50%,症状基本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血清转氨酶与血清总胆红素无变化,甚至有上升,临床症状未缓解。显效和有效患者作为改善组,无效患者作为恶化组。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研究对象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组组内四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A组<B组<D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所有研究对象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s)

表1 所有研究对象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与C组相比较,#P<0.05。

组别 n IgG(g/L) IgA(g/L) IgM(g/L)A组B组C组D组对照组24 25 25 27 100 12.67±1.98*#15.73±3.99*#22.42±7.48*19.01±5.35*#10.34±2.17#2.85±1.09*#3.52±2.39*#6.84±2.76*4.95±2.18*#2.11±1.09#1.59±0.48*#1.82±0.68#2.88±0.84*1.92±0.57*#1.43±0.69#

2.2 观察组组内改善组和恶化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比较 根据临床疗效将观察组分为改善组和恶化组,改善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组内改善组和恶化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比较(±s)

表2 观察组组内改善组和恶化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比较(±s)

?

3 讨论

乙型肝炎患者在疾病早期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临床症状,但是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误诊,加上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待确诊后乙型肝炎患者已经出现肝腹水、肝硬化等,严重危害生命健康。HBV病毒进入机体后会引起一系列的特殊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出现病理性的免疫损伤[4]。当肝脏感染到乙型肝炎病毒,病毒的抗原在肝组织中会持续存在,并活化机体中的多克隆B细胞,导致致敏B细胞迅速转化成为浆细胞[5]。有临床研究显示,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的病情进展与肝脏中Kupffer细胞的功能发生障碍有关,由于机体已经无法清除从肠道吸收的抗原和自身抗原,进而引起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6~7]。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组内四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A组<B组<D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发现随着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乙型肝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损伤[8],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升高主要表现为IgG、IgA和IgM的升高,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体液免疫功能亢进,而体液免疫是慢性乙型肝炎病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9~10]。本研究发现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肝细胞受损情况是四组中最严重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升高也是最高的,其次是肝硬化组。起病后,病毒不断复制并持续存在,会进一步导致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升高[11]。

当乙型肝炎病毒侵袭人体后,人体会出现一系列免疫防御反应以抵抗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是非细胞性病毒,侵袭人体后病毒表面抗原会在人肝脏细胞内留存,对人体造成刺激,合成活化B细胞,活化B细胞可转变成浆细胞,形成可结合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本研究同样可以佐证,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要明显高于健康者,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会进一步升高,可见免疫球蛋白水平可用于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疾病程度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程,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通过在治疗后再次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可发现,受药物影响,免疫球蛋白水平也会出现变化。本研究中,根据临床疗效将观察组分为改善组和恶化组,改善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免疫球蛋白检测可评估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从而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

综上所述,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评估、分型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治疗前,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对判断病情发展和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治疗后,检测免疫球蛋白可判断治疗效果,这为调整临床用药方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组组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品学兼“忧”的好孩子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组组通 通幸福
贵州将研发“四好农村路”管理系统
合力破解“养护”难题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