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疗效及预后评价
2018-12-13刘志广韩江红
刘志广 韩江红
(1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胸瘤一科 新乡 453099;2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护理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3)
贲门癌是胃癌的特殊类型,多发于食管、胃交界线下2 cm处。相较于食管癌,贲门癌出现梗阻症状的时间较晚,且梗阻发生风险较低,多数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1]。待患者出现典型症状入院确诊时,往往已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影响胃底贲门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包括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转移、浸润度等[2]。其中,手术方式的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术式包括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等。本研究旨在探讨胃底贲门癌治疗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研究组男68例、女22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5.62±5.54)岁,乳头状腺癌30例、管状腺癌27例、黏液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9例、印戒细胞癌9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65例、女25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5.54±4.49)岁,乳头状腺癌28例、管状腺癌26例、黏液腺癌13例、低分化腺癌10例、印戒细胞癌8例、其他5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2017年第五版更新要点解读》对于胃底贲门癌的相关诊断标准[3];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排除标准:肿瘤侵及齿状线>2 cm;肿瘤向下浸润至胃中部癌;合并重要脏器疾病;合并远处转移。
1.3 手术方法
1.3.1 研究组 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气管插管全麻,暴露术野,于上腹部正中作一切口,进入腹部,处理胃结肠韧带,钝性分离横结肠韧带下空肠系膜,游离至空肠远端,在幽门环远端4~5 cm处将十二指肠切断,残端常规缝合,荷包包埋;游离切断胃网膜左、右经脉,肝胃韧带切断,清扫肝总动脉及腹腔干动脉周围淋巴结;提起远端胃,结扎切断胃左动脉,清扫贲门周围淋巴结脂肪组织,切断贲门上3 cm左右的食管下段部;端侧吻合空肠远端及下方28~30 cm处,形成“P”环,端侧吻合食管残端与空肠P袢顶端,吻合距离延长至空肠袢40~45 cm,完成吻合后,以吸收线缝合系膜。
1.3.2 对照组 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主要以26号吻合器吻合重建食管残端与残胃大弯侧后壁,再钳闭胃大弯,腹腔以蒸馏水冲洗,关腹。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等处理。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2)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胃瘫、吻合口狭窄等)及死亡发生情况;(3)随访3年,观察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生存率=(无瘤生存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理论频数T>5时,用χ2检验,1<T<5时,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排气时间(d)研究组对照组90 90 t P 202.50±35.60 199.62±40.68 0.505 0.307 156.60±28.55 162.50±26.58 1.435 0.077 3.56±0.57 3.60±0.50 0.500 0.309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住院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生存率比较 两组术后1年、2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存率比较[例(%)]
3 讨论
胃底贲门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外科手术仍为主要治疗方法,能完整切除肿瘤,对胃周淋巴结进行清扫,达到治愈目的。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解剖学、外科学、淋巴造影、病理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胃底贲门癌手术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方式。以往认为全胃切除会导致机体出现较大创伤,且手术方式较为复杂,手术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而近端胃大部切除手术方式相对简单,且能对部分胃部功能进行保留,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但随着全胃切除术的逐渐完善,其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5]。此外,全胃切除术吻合重建方法为食管空肠Roux-en-Y,即使出现吻合口漏,也易于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且并发症类型较为相似。由此,笔者认为,胃底贲门癌治疗中全胃切除术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安全性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相似。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及术后恢复上效果相似。两组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均为2.22%,死亡原因考虑与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有关,一旦合并吻合口漏,会导致残胃失去迷走神经支配、去血管化等,致使大量消化液溢出,严重污染腹腔,治疗难度大,进而造成死亡。
术后生存率是评价胃底贲门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李鹏等[6]调查发现,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术后1年生存率相似。钱崇崴等[7]分析了31例行全胃切除术、33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1年、3年生存情况,同样证实两种术式术后1年内生存率差异不显著,但全胃切除术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较高。冯立中[8]研究结果与此相符,并提出全胃切除术能更好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张焱辉等[9]调查分析了胃底贲门癌患者治疗中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发现两组3年内生存率差异不显著,但全胃切除术5年生存率(48.28%)高于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0.69%)。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所选病例数、术后康复指导等因素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术后1年、2年生存率相似,研究组3年生存率(47.78%)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提示胃底贲门癌治疗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的近期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相对更佳,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