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绿地福利价值量化方法的研究
2018-12-13白雪娇
白雪娇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030
1 研究背景
1.1 “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委员会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主张和要求[2]。中共“十九大”的报告中又明确指出,要加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改革,早日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已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城市公共绿地作为实现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达到了新高度。
1.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
近期召开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遍的人民群众能享受的到的福祉,着力解决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环境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不断增长的需求[3]。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已然指明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人民需求与城市环境供需失衡的矛盾亟待解决。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近年来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公共绿地作为生态文明重要的一部分,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内容也较国内要丰富。
在国外,Vries等人研究发现人们在公共绿地中活动能减少抱怨、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出现,而且这种功能与绿地形式无关。Kaplan认为,城市绿色设施,特别是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必须在设计时考虑到人性化,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便利性和可及性,以便更好地为城市人口服务,改善城市使用者的身心健康。Burgess等人用问卷调查了不同类型绿地的用户,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和老人等群体更多地选择了邻近公园,而高收入群体选择了郊区森林公园。Christina等认为使用者到达城市公共绿地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其社会融合程度,并表明城市公共绿地自身的吸引力和使用者对城市绿地的认可度是评判城市公共绿地规划设计与经营管理合理性的重要标准之一。Anderson、Morales、More等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各类城市绿地对其周边房地产价格的提升作用,以此来评估各类绿地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绿地系统的防灾减灾功能、有益于使用者身心健康的功能、预防城市的蔓延等方面。在城市公共绿地避灾减灾功能方面,谢军飞等的研究比较具有个阶段表性。有利于使用者身心健康的研究有很多,如应君对城市绿地对使用者健康价值的研究;向阳等人认为,城市绿地系统可以陶冶情感,增强城市生活的趣味性。城市公共绿地在指导或制约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方面,如谭伟宁、陈文等人的研究。覃莉等人对北京万柳地区的物业价格和绿地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绿地系统对商品房具有增值作用。
价值量化方法多与经济学联系紧密,其中将价值货币化的方法最为直观,也最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3 基本概念
3.1 城市公共绿地
各国对城市公共绿地有着不同的定义,范围划分也各不相同。在西方的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中用“开敞空间”而不是“城市公共绿地”来表示,如英国将其定义为“所有具有确定的及不受限制的公共通路并能用开敞空间等级制度加以分类而不论其所有权如何的共有地、公共公园、林地以及杂草丛生的荒地”;美国将其定义为“城市中保持着自然景观的或者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即游憩地、风景区、保护地或者为调节城市建设而预留下来的土地”等。我国的城市公共绿地指城市中以绿化为主的各级公园、庭园、小游园、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地、专用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
虽然各国对城市公共绿地(又称开放空间)有不同的定义,但城市公共绿地显然均具有自然属性,是创造、维护和恢复自然景观的地区。本文中城市公共绿地指的是由政府建设与管理、以植物材料为主体、有一定游憩设施的开敞空间,且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开放性,主要包括公园绿地、小游园、街头绿地等,不包括居住区绿地、市政道路绿化、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等。
3.2 福利价值
有关福利的研究,目前并没有绝对统一的指标来衡量,多指从国家层面出发的作用于“人”的总和福利。本文中“福利”特指城市公共绿地为使用者提供的切实可获得的身心方面的益处,是一种强者(如政府机构)对弱者(如公共绿地的使用者)的实实在在的关怀与付出,如公共绿地提供开放空间供使用者进行跳舞、唱歌、交流、野餐、纳凉等活动,满足使用者休闲娱乐的需求;不定期举办展览、组织赏花游园等活动满足使用者需求。简而言之,就是获得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好处”,获得的多少与供需两方的情况相关,存在供需是否达到均衡的问题。
福利价值是福利的获得量,是作为衡量一个产品投入与产出是否平衡的标准、是评价服务有效程度的一种尺度,具有价值共享性、构成多元性、影响因素复杂性等特点。福利价值的研究应以提高产品的价值量、提高产品的有效使用率为目的,并通过有组织的创造性的工作,让使用者获得的福利价值最大化。产品具有的功能、使用者享得的福利以及福利价值三者的关系可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为:
式中:V—福利价值;F—研究对象的功能;C—福利。
一般情况下,C与F呈正相关关系,即产品提供的功能总能满足使用者多多少少的需求,提供服务的同时收获一定的价值。当V值越接近1,说明提供的功能与获得的福利的契合度越高,资源越能得到有效利用,供需的矛盾关系越弱化。
由于使用者年龄阶段、社会角色等的不同,需求也不同,在公共绿地中获得的福利也有所区别,如老年人的诉求是解闷、打发时间等;年轻人的诉求是运动健身、约会等;游览者的诉求是优美的环境、周到的服务;小商小贩的诉求是展示商品,达成交易等。因此,在量化福利价值时除了考虑使用者的共性,也应关注不同使用群体的特性。
4 研究方法
4.1 货币法
本文中的货币法指的是将福利价值通过货币的形式表示,价值的有效程度用V值表示。根据福利价值公式,要想得到V值,首先要确定C与F值,即福利量与功能量。福利量可用城市公共绿地的产出资金表征,即使用者支付资金或使用者支付意愿资金的总和;功能量可用城市公共绿地的投入资金表征,即从无到有到运营阶段所耗费的资金总和,两者均是一个持续增长的可变的累计值。
城市公共绿地的资金产出分2种情况考虑:对于公益性的公共绿地,可使用支付意愿法对使用者进行调查获得意愿支付值;对于盈利性的公共绿地,可采用使用者付费的总和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资金产出值。
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属于工程行业范畴,工程行业中项目建设全过程包含2个阶段:项目决策阶段(编制建议书、可行性报告)、项目实施阶段(含设计、施工、动用前准备和保修),笔者认为项目投资全过程还应包括运营管理阶段。相应地,在这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费用,《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CECA/GC 1—2007)》中规定工程建设投资费用由建安费、其他费、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停征收)以及铺底流动资金组成。本文排除了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性的费用(如征地、拆迁补偿费)以及与本文研究内容、时间不符的费用(如基本预备费),增加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如养护费等费用,对城市公共绿地资金投入不能详尽的费用在“其他费用”中按“建安工程费用”的5%综合考虑,整理后的城市公共绿地资金投入费用详情如表1所示。此投入费用是作为研究城市公共绿地福利价值而计得的估算值,会存在与实际值不符的情况。
表1 城市公共绿地资金投入估算表
续表1
4.2 满意度调查法
满意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一个人对一段关系质量的主观评价,是客户得到满足后的满足感,是客户使用产品并得到服务后的实际感受与对产品服务期望值的对比关系。满意度就是把数据作为衡量指标来衡量这种心理状态。
近10年以来,满意度调查已从关注服务落实度、服务质量的调查发展到建立满意度指数模型、建立服务管理体系,期间采用多种研究理念和研究技术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满足不同需求的满意度调查方法。截至目前,根据满意度调查的侧重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同,调查方法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10个阶段。
满意度调查法的前3个阶段分别强调调查服务过程、调查服务效果、调查满意度指数,最后7个阶段是基于前3个阶段,并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进行扩展。第4阶段的重点是提升不满意的客户的满意度;第5个阶段为短板改进调查;第6个阶段采用KANO模型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第7阶段将为分析差异化服务需求而进行一项包含满意度调查的研究;第8阶段的满意度以高度满意度人群为重点;第9阶段以提高用户体验为重点;第10阶段强调建立基于满意度调查的服务管理系统。
满意度调查法也可应用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城市公共绿地的福利价值量可通过使用者的满意度表示,满意度越高表示价值量越大,公共绿地越能得到有效使用。调查内容应包含使用者的基本信息、对各类服务的客观评价、使用者对服务的期望3个部分。获得基础数据后再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如以建立服务管理体系为目的,则应选择第10阶段调查方法,当然也可多种调查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
5 结语
城市公共绿地的存量与质量关系到一座城市的生态宜居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强调公共绿地总面积和人均覆盖率等指标的同时应注重其服务质量,发展方向的侧重点从量向质过渡。但关于城市公共绿地的服务质量好坏、价值高低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普适的可量化的方法,本文对货币法和满意度调查法2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城市公共绿地福利价值量化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方法,但由于城市中公共绿地形式多样,所发挥的功能不尽相同,其福利价值也会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过程中应考虑到公共绿地的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