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2018-12-12何晓琴谭双吴龙飞

医学信息 2018年17期
关键词:多学科病毒性心肌炎

何晓琴 谭双 吴龙飞

摘 要: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发病较少,但其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死亡率极高,本例患者通过多学科、多专业的联合抢救与护理,患者的疾病成功治愈。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多学科;联合抢救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7.058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17-0181-02

Abstract:Severe viralmyocarditis in clinical incidence is less,but its serious complications lead to a very high mortality,this case of patients through multidisciplinary,multi-professional combined rescue and nursing,the patients disease was successfully cured.

Key words:Viralmyocarditis;Multidisciplinary;Combined rescue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是指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年龄与感染的急性或慢性过程,预后大多良好。大多数患儿有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病毒感染等前驱症状。心脏受累轻者可无症状或有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活动受限等症状,少数重症可发生心力衰竭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1],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其并发症严重,死亡率高[2],我科成功治愈1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0岁,因“发热伴胸闷4天余”入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无肝炎、结核病史,无外伤史,无明确过敏史。体检:T 38.3 ℃,P 108次/min,R 18次/min,BP 86/58 mmHg,神清,精神可,查体合作。急性病容,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睑结膜无苍白,口唇无紫绀,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8次/min,律不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门诊资料:门诊查血液分析:WBC 7.18×109/L、RBC 3.68×1012/L、HGB 112 g/L、PLT 151 g/L、NE% 79.9%、LY% 13.3%;心肌酶提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93 U/L、肌酸激酶(CK) 687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53 IU/L、乳酸脱氢酶(LDH) 302 IU/L、α-羟丁酸脱氢酶(HBDH) 297 IU/L;心电图:窦性心律,室性早搏二联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抬高(ST V2~V4弓背抬高0.20~0.50 mV,不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可能)。

8月14日入院后查18导联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早伴差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抬高(ST V2~V4弓背抬高0.20~0.50mv)。急查血气分析无明显异常;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血沉(ESR)无明显异常;钾(K):3.3 mmol/L;心肌酶:肌酸激酶(CK)758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3 IU/L,乳酸脱氢酶(LDH)337 IU/L,α-羟丁酸脱氢酶(HBDH)289 IU/L;床边心脏彩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二、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EF:64%。查心肌标志物结果为:NT-proBNP 1589.66 pg/ml;cTnT 13.689 ng/L;CK-MB 26.233 ng/ml;D-二聚体:1497.48 μg/ml。给予抗病毒、营养心肌、补充能量及对症治疗。查电解质:钾(K+):4.4 mmol/L,氯(Cl-):111 mmol/L;心肌酶: AST:117 U/L, CK:943 IU/L, CK-MB:56 IU/L, LDH:415 IU/L, HBDH:389 IU/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25.02 mg/L;8月18日09:00复查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早二联律,从室早形态上观察发现存在R-ON-T现象, 16:15突发室颤,行胸外心脏按压,呼吸囊辅助呼吸,电除颤1次等抢救,患者于16:16恢复自主心律,为室性二联律,给予利多卡因缓慢静脉推注,并持续缓慢泵入,行中心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之后多次出现室速、室性二联律等情况,给予持续泵入异丙肾上腺素,提升窦性节律,控制室速发作,同时静脉泵入小剂量胺碘酮。8月20日血液分析示轻度贫血肝肾功能电解质示:钾正常4.9 mmol/L,钠稍低131.6 mmol/L,给予补充。肌钙蛋白0.858 μg/L 升高。8月21日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见室性早搏,且呈多形性,有部分呈现R-ON-T表现,见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未見明显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停用胺碘酮针剂,继续给予异丙肾针剂、抗病毒、增强免疫力、营养心肌、抗栓、调脂、预防控制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8月22日给予异丙肾静脉泵入提升窦性节律后室性早搏明显减少直至停用,逐步减小异丙肾剂量直至停药,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心功能稍减低心包积液(少量),平卧位探查:双侧胸腔未见明显积液,EF:50%。后患者病情较稳定,基本无明显心律失常情况,并且心功能状况尚可,肝功能及心肌酶、血液分析逐步恢复正常。9月3 日复查动态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52~115次/min,平均心率73次/min;②偶发多元室性早搏有328个/全程;③监测中未见ST-T异常改变;④心率变异性:正常。9月6日复查肌钙蛋白、肝功能未见异常,高敏C反应蛋白5.91 mg/L。后患者病情稳定并好转并出院,患者1月后复查冠脉CTA示:冠状动脉未见明显异常,故患者考虑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排除急性心肌梗塞。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患者因为病情危重,入院时需要入住中心ICU,首先要告知患者和家属入住ICU的重要性:先进完备的抢救设备,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抢救的及时进行。但是入住ICU后患者易出现恐惧、愤怒、孤独感、焦虑、抑郁,甚至出现谵妄[3],原因可能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自身疾病方面原因:循环系统疾病和电解质紊乱能引起情绪的不稳定;②患者自身的知识、学历及认知能力方面自我领悟能力导致对疾病的看法,可导致患者焦虑和恐慌等心理反应;③环境因素,这是引起ICU患者心理反应的最主要特殊因素[4]。

2.2休息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3~4周,隨后逐渐恢复正常活动,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尽量保持环境的安静与舒适,有条件的尽量住小房间或单间,必要时使用镇静安眠的药物,避免患者因心情烦躁消耗过多的能量,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引发心律失常,患者患病初期由于入住ICU大病房,患者入睡较差,导致焦虑不安,心率明显增快,后来转入比较安静的小病房后,患者的心率逐渐下降。给予持续吸氧,鼻腔可以涂清鱼肝油来预防鼻粘膜干燥。

2.3营养管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含丰富的蛋白质,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指导多食用粗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韭菜、香蕉、猕猴桃等,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避免便秘时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2.4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注意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观察患者心电监护有无心律失常的情况,尤其有无频发室性早搏,室早二联律及R-ON-T现象,有恶性心律失常征象及时处理,备好抢救器材,并保证器材的完好,处于紧急备用的状态,避免延误抢救时机,该患者正是由于及时发现了恶性心律失常的征象,做好了紧急应对准备,因此能够及时处理,紧急抢救,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2.5药物使用的管理 该患者在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后,静脉使用了胺碘酮注射液抗心律失常,胺碘酮是一种酸性很强的药物,其辅料是盐酸,对血管的刺激性很大,在外周血管中使用,极容易发生静脉炎。

2.6对症治疗 防治诱因,控制继发细菌感染,控制心力衰竭、纠正心律失常,抢救心源性休克。

2.7出院指导 ①出院后1年内心血管门诊定期复诊心电图、电解质及肝肾功能,行冠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②出现以下紧急情况需及时返院或到当地医院治疗:出现气促、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胸痛,伴心悸、气短;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

综上所述,该病例的成功救治,除了跟以上因素有关以外,患者的心理、休息、饮食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医、护、家属的相互配合,以及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也是患者能够完全康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陆琼芳.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特点[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1):1842.

[2]刘英,吴丽萍.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719.

[3]杨慧,郭爱敏.ICU患者睡眠障碍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4):566.

[4]邓颖霞,刘翅,潘春丽,等.ICU患者心理问题护理对策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232.

收稿日期:2018-1-8;修回日期:2018-1-15

编辑/雷华

猜你喜欢

多学科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超声心动图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分析
黄芪益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多学科跨专业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分析与探索
城市体育文化品牌价值形成的多学科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