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特教语文与形象有个“约会”
2018-12-12张美兰
张美兰
语文是语言与文字的综合性学科,学习语文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绝对不是个问题;但对于特教学校学习有些障碍的孩子们来说,就需要细心指导,多点耐心。尤其在教学设计上,要多一些形象,少一些抽象,让学生学习少一些障碍。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语文教学如何与形象结合起来。
一、创设情境,从形象开始
一堂课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很大一部分还要看开始,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来说,加强学生在情境上的感知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学习的意图,增加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的设计上,要多一些形象性,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模型、实物等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加强他们的感知能力,促进对文本学习的热情。
如学习《草原》一课,为了让学生很快地走进文本,笔者采用形象的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首先播放草原的全貌,蓝天白云下是一碧千里的草原,一群群的羊群,在牧羊人的指挥下,缓缓移动。不仅如此,草原上还有许多的马群、牛群等,这些动物都分布在弯弯曲曲的河流旁边。草原上零星地分布着许多蒙古包,人们在这里生活。这里的蒙古人热情好客,待客主要是奶茶、手抓羊肉,大家在一起边吃边玩,边唱歌边跳舞……投影这些材料,学生对草原的印象就加深了。他们从形象上首先有了深刻的感知,再去理解文本难度就降低了,这比纯从文字上理解来得要深入得多。
二、自主探究,从形象深入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自主学习,长大以后没有别人的督促,自己具备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如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这篇文章的语言特别优美,再加上里面蕴含的哲理味,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把文章的内涵探究出来?笔者认为仅仅靠字面上的意思,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在设计这个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条件,毕竟学生学习有障碍,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太全面,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我们多从形象性出发,通过感性认识来领会文本的意义。如紫藤花的美丽,学生如果能看到实物可能会更好,所以笔者投影许多紫藤开花的图片,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朗读文本,在朗读文本中自主探究体会描写的妙处。有了形象的实物图片的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比原来透彻很多,他们了解了文本应用的比喻、拟人、反复、衬托的手法,就写出了花的生机勃勃及作者愉悦的心情。
三、拓展质疑,从形象延伸
学会文本不是最终的目的,文本只是一个范例,还有很多的文章需要学生去领会,学生能够把自己学到的方法用到这些文章中,能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把自己学会的鉴赏方法用在这些文章中,才是硬道理。这样学生才是真正做到学会了文本。文本的学习有人会设计很多图片等具体可感的东西,来帮助学生领会文本内涵,但对于拓展训练,很少有人会从形象性来设计。而我们面对的是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就需要多從形象性出发,给学生提供多一些具体可感的方法,帮助他们领会文章。
如学习《王几何》描写老师的文章后,结合前面学过的《我的老师》《我的早年生活》等文章,
笔者在“拓展训练”环节让学生先来写写自己,明知道有些学生会写得不好,甚至会丑化自己,但笔者愿意做一个为学生搭桥铺路的人,这个“桥”笔者得保证搭得质量合格。笔者让学生可以从肖像描写开始,再说说性格怎么样,什么事可以表现出来?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大部分学生写出的人物形象比较客观,描写细致,观察入微,看来是笔者多虑了。
四、写作练笔,从形象训练
学习语文,除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文本阅读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相应的写作方法,能够把这些所学应用到写作中去,阅读文本是为了更好地学会写作。
我们可以在课堂学习中,以文本为范例,把文本所学方法应用到作文训练中,如进行小练笔。也可以在写作课堂上,通过复习巩固文本所学,指导学生把方法应用到写作中。让学生从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多一点观察与体验,然后再让学生把所见所感用文章表现出来,这样写出的文章,才可能多一些生活体验,多一些真情实感,多一些灵动与精彩。
如写景的文章,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出秋天树木变化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做到细致观察,在了解树木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笔者就这次写作布置学生在九月末、十月中旬、十一月上旬三段时间进行不同程度的观察,学生有了对这些树木形象性地认识,就能把秋天各种树木的变化写出来,包括色彩、形状、落叶方式等,都进行了细节描写。
总之,只要我们能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多为他们着想,结合学习障碍学生的生理和心智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少一些抽象,多一些形象,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多一些感性认识,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趣味,相信一定可以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