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报道的特点与挑战
2018-12-12王琳
王琳
摘 要 探索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报道的特点与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求新闻报道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主动创新,逐步适应新媒体的报道环境,充分运用新媒体,服务新闻报道工作。
关键词 新闻报道;特点;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3-0037-02
隨着互联网技术迈入3.0时代,新媒体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对于传统新闻媒体报道渠道的冲击日益增加。尤其是新媒体环节,将微信和微博作为依托,在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逐步凸现出来。对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方式的分析,对于新闻人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突破更是实践的发展。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推动新闻报道方式更加多元,同时也对传统新闻报道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新闻报道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主动创新,逐步适应新媒体报道创新环境,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同时借助新媒体的渠道,充分程度服务于现代的新闻报道相关工作。
1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新特点
新媒体具备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较为广泛、互动高效、传播内容容量大等特点,对传统媒体产生了颠覆性影响。新媒体打破了传统新闻报道的诸多局限,使新闻传播的效率大幅提高,实现了新闻报道的快速传播、传播具有多样性等,报道的模式也展现出创新发展理念。通常,原有的报道都是以“新闻六要素”为指导的,能够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角度进行新闻事件报道,通过这六大因素充分展现出新闻报道的及时性。随着新媒体工作开展范畴不断扩张,新闻素材挖掘深度也在加强,素材使用也更加灵活,这些都直接推动了新闻报道效率提高,指向性更强,课程设置更加精准。
1.1 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大幅提高
以互联网为基础,新媒体各种信息的采集、发布与传播,在短时间内可以呈现指数式增长,对受众的影响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集聚效应,快速形成“舆论漩涡”。相对比于传统新闻报道模式,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双重优势。旧有的媒体新闻报道模式中,采集、制作与传播,通常以“物态”形式进行及时处理发布,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推动新闻报道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都实现“第一”,时效性得到了充分提升。这在一些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差异尤为显著,在可能的情况下,新媒体最先发布新闻事件的比例亦成指数式增长。传统媒体更多倾向于转变传播方式,凭借自身的信息丰富、传播速度快的特征,充分发掘有丰富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通过快速的传播模式和方式进行新媒体传播,扩展新闻传播范畴,这样,很大程度上,传统的新闻报道变成了新媒体新闻报道“炒冷饭”处理。
1.2 新闻报道传播距离限制减少
传统意义视野中的新闻报道,主要依赖于传统渠道实施传播,新闻中的图片、文字和视频传播范围、传播距离、传播影响都十分有限。而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报道利用新媒体的载体,传播距离可以触及网络内所有潜在受众,传播过程中带来的“舆论效应”可以在每个新闻热点中发酵,打破了诸多传统媒体新闻发布的内容与容量限制。
新闻事件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借助当前新媒体具有及时评论和关注的特征,在不同类型不同针对群体的社交平台内部进行转发,扩展新闻事件的覆盖面。同时,新媒体的背景下,用户的传播成本非常低,通常只需要通过移动设备实施转发,能够提升用于体验。同时随着云盘等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存储信息的量被放大了,能够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多发布和传播管理的可能性,渠道更加便捷和丰富,便于实施新闻数据的抓取。
1.3 新闻报道的交互性更强
新媒体环境下,平台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具有良好的先发性优势,同时互动程度也比较高,在传播进程中和传播后都能够实现受众的良好互动,实时跟进大众对于舆论时间的态度,互动方式也能够实现新闻传播的多元化,传播进程也日趋多元化、自动化,提升整个新闻工作的靶向性。
2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面临的挑战
2.1 新闻报道真假难辨
新媒体背景下,每个人自身都是一个自媒体,都是新闻事件的实时记录者,都会参与到新闻事件的传播和交流当中,一方面,给新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由于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混杂程度也在上升,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各个渠道来的信息也容易导致信息的失真,导致造假信息泛滥,导致新闻真假辨别的难度飞速上升,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选择机会成本上升,甚至于会导致经济和精神利益受损。
尤其在部分重大灾害爆发的背景下,短时间内由于信息的真实性难辨,会导致谣言流传程度上升,各种不同的声音充斥在新媒体舆论的范畴内,为谣言的传播和滋生培育了条件。一旦新闻工作者的职位被所有民众所取代,就会导致整个新闻体系专业性下降,消息来源不明,真假自然难辩,会导致新媒体消息的公信力下降,进而导致新闻报道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下降。
2.2 新闻报道应与时俱进
旧有的新闻报道实施制作和传播进程中,都是内容导向的,当前新媒体的背景下,更多的是以渠道为导向的,目的是实现新媒体的渠道传播,应当进一步提升新闻行业整体从业人员的综合性素质。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性素质,实现报道能力的提升,而且也需要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面临得到的挑战不断增多的背景下,必须坚持新闻人应有的原则。
同时,秉持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对于新技术怀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良好渠道,实现自身媒介作用的发挥。作为新闻的参与者,也应当提升对于新闻信息的分辨水平,整合多方的资源,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将内容和渠道两者整合起来,提升新闻报道的水平,实现新闻社会价值的提升。
3 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原则
3.1 坚持“六要素”,杜绝“编新闻”
新闻报道过程中,要按照新闻报道“六要素”要求,坚决杜绝为了报道需要或增加浏览量而存在的杜撰新闻现象的发生,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在充分利用新媒体素材来源广、新闻线索多、内容新闻价值性强等优势的同时,要注意辨别新媒体信息的真假,避免为了博取眼球、一味制作“轰动效应”,实际上则是谣传甚至以讹传讹现象的发生。由于新媒体传播范围广、运行速度快、社会影响显著等特点,一旦假新闻经过飞速传播,如果辟谣不及时任其蔓延,对政府公信力势必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维稳工作受挫。因此,传统媒体应当充分发挥长时间累积下来的公信力,利用新媒体的传播途径,积极对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各种谣言实施辟谣,维护新闻事件报道的真实性,避免各种负面影响的发生。同时,作为新闻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新闻报道的审查与核实制度,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充分利用制度手段,告别假新闻时代,充分保障新闻报道真实性。
3.2 提高能力,敢于创新,适应挑战
技术的创新,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全新的工具,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效率,引领了新闻报道的潮流,指明了未来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当前的新闻报道模式正经历着一场“新技术革命”,这对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更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实时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创新,逐步提高自身应对各类新闻事件的能力,更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报道工作。
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中,除了要继续提高传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以外,另一方面,还应增强自身的“全媒体”意识,通过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增强自身的职业修养,坚持“走转改”,做到“三贴近”,弘扬真善美,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多报道正能量故事,抵制假恶丑,以实际行动更好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报道问题,做一名符合当前媒体环境需要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田春霖.新媒体报道下的新闻要素[J],科技传播,2016,8(17):39,103.
[2]田飞.新媒体环境下灾难报道的媒介伦理研究[J],黑龙江大学学报,2016.
[3]刘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可持续发展——《新闻夜航》的理念与实践[C]//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2010.
[4]张景云.电视民生新闻的特征、问题与取向——传播心理距离视角[C]//新闻学论集(第30辑),2014.
[5]马雅虹,李容.论电视民生新闻“伪事件”[C]//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6]张志安.新闻场域的历史建构及其特征——以《南方都市报》为个案(1995-2008)[C]//“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