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爱疗愈“爱动手”的孩子

2018-12-12浙江省湖州市蓝天实验幼儿园邬佩华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牛牛攻击行为攻击性

■文/浙江省湖州市蓝天实验幼儿园 邬佩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攻击性行为是3-6岁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它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往往伴随着攻击他人、争抢玩具、蛮横无理、谩骂等现象。本文将从牛牛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外在因素及心理因素入手,分析造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探寻教育牛牛健康成长的策略,以此改善不良的家庭亲子关系,促进牛牛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个案描述

牛牛是一位从其他幼儿园转到班上的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非常讨人喜欢。可是,最近牛牛总是出现攻击同伴、抢夺玩具、谩骂别人等行为。

(一)“问题”牛牛

1.我揍你——打人的牛牛

希希走过来说:“老师,牛牛又打我。”询问原因才知道,牛牛想要加入“百变魔尺战队”,可是“队长”希希说:“我们的战士够了,你不能加入。”于是,牛牛挥舞拳头,直击同桌希希,嘴里嘟囔着:“我揍你。”

2.我要玩——抢玩具的牛牛

牛牛看到壮壮的小汽车玩具也很想玩。但是壮壮对牛牛说:“这是我的汽车,不是你的。”只见牛牛一把抢过壮壮的玩具汽车,并说:“我要玩。”

3.我没有好妈妈——搞破坏的牛牛

角色游戏前,教师告知大家这次游戏的主题是“我的好妈妈”,这时牛牛大声尖叫:“我没有好妈妈,我只有奶奶,我好可怜……”面对如此情形,教师走上前问:“怎么啦?”牛牛摇摇头,突然他站起来将教师放在桌子上准备画妈妈的纸全撕碎了。

(二)隔代抚养的焦虑

牛牛近期的表现让教师感到很困惑,于是试图与家长沟通,共同教育孩子。到了牛牛家,教师的话还没说完,牛牛的父亲就开始用戒尺打牛牛,边打边骂:“你妈妈不要你了,难道我对你不好吗?”从牛牛父亲使用戒尺的熟练程度,可以断定牛牛不是第一次挨打。牛牛奶奶也无奈地告诉老师:“孩子从小就由我照顾,后来他们离婚后,牛牛就成了我的‘小儿子’,他已经很可怜了,我只好多爱他一点了。”奶奶唯恐孙子受委屈,处处迁就他,这为牛牛攻击他人、横行霸道、爱哭爱闹等不良行为埋下了种子。之后,牛牛的攻击行为越来越明显,奶奶也越来越焦虑。

(三)亲情缺失的牛牛

牛牛的父母去年离婚了,离婚后牛牛就很少见到母亲。教师通过与牛牛母亲交流,感受到牛牛母亲虽然关心牛牛,但是因为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孩子,没有精力去照顾、关心牛牛。牛牛的父亲经常在外地工作,与牛牛相处的时间很短,而且牛牛对父亲有些惧怕,也不愿意与父亲交流。牛牛长期与父母分离,情感交流较少。

二、个案分析与诊断

翻阅心理学家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与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的《家庭教育》这两本书,研读后会发现个案中的牛牛持续出现攻击、打人、谩骂等不良行为,无疑是因为其父母没有探究牛牛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只是一味地忽视、呵斥、打骂,而且从牛牛和父亲的话语中我们也能发现,他们的亲子关系已经出现了冲突,长期如此,势必会使牛牛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影响。那么,如何化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呢?这就要求家长必须了解孩子产生攻击行为的原因,并且对症施治。

(一)产生攻击的外部因素

1.家庭系统异常

家庭系统是把家庭看作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亲子关系、三角关系等,任何一种关系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平衡。牛牛父母的夫妻关系冲突,婚姻的解体,亲情给予的空白,势必使孩子缺失了亲情的温暖,降低了孩子的安全感,且忽视了其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父爱和母爱的缺失是牛牛产生焦虑、出现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父亲时常使用威胁、打骂等教养方式,造成了严重的亲子关系危机,强化了牛牛对他人的敌意与攻击行为。

2.园所环境因素

牛牛是插班生,到了新的幼儿园,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规则、新朋友、新老师,难免会感到不安、不习惯。因此牛牛很少与教师、同伴交流,与同伴玩耍时也常常因没有很好的沟通交流而产生矛盾,最终不欢而散。时间一长,就导致牛牛出现争抢玩具、乱发脾气、打骂同伴等情况,加深了他的攻击行为。

(二)产生攻击的内部因素

1.内心出现“双重”矛盾

处于中班阶段的牛牛,一方面内心渴望独立,另一方面还未具备真正独立的能力。因此当家长、教师对牛牛连续说教时,会使他内心产生矛盾、厌烦的心理。加上牛牛不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不良情绪无法宣泄,造成了内心包袱过重,导致他会采用攻击他人的行为来宣泄内心的不满。

2.长期处于“受挫”状态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与其需求是否被满足息息相关。牛牛因家庭中亲情的缺失和在与同伴交往中受挫,就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如,牛牛希望得到父母的爱、教师的关注、同伴的交往等,但这些需求都没得到满足。牛牛内心是受打击的,便出现了偏激的一面:攻击他人,以此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久而久之,加剧了牛牛的攻击行为,使其形成了不良的行为模式。

三、措施

针对牛牛攻击行为的分析诊断,教师从绘画治疗、沙盘游戏及科学教养三方面出发,对牛牛进行了较深入的引导,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话童心——在绘画治疗中解读心灵密码

精神分析学家南伯格认为绘画治疗是心理艺术治疗的一种模式,是幼儿以绘画的形式,结合他们对作品的联想和诠释,对攻击性行为、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治疗。

1.克服心理防御,彼此建立信任关系

绘画治疗是一种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参与治疗的活动,在自愿的基础上,克服幼儿的心理防御,提高治疗效果的方式。

绘画活动开始时,牛牛显得比较安静,不愿意与教师说多一句话。教师先让牛牛在绘画游戏中画了自己(见图1)。

图1

我们看到整幅画画面很小,从人物的位置以及大小来看,可能暗示着牛牛比较拘谨,缺乏安全感。但从人物的面部表情看,笑脸代表着积极向上。正如罗杰斯所说:“只有让个体在一个无条件的正向尊重的环境中才能建立信任。”通过绘画游戏的形式,牛牛开始克服心理防御,与教师建立了初步的信任感。

2.大胆解读作品,了解幼儿内心世界

作品传达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于是,教师请牛牛画了作品《家》(见图2),为的就是了解牛牛的亲子关系和家庭互动模式。

我们看到作品中牛牛与母亲之间留有空隙,说明现实中与母亲的心理距离比较远。与父亲离得最远,意味着虽然牛牛跟随父亲生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牛牛与父亲有着比较大的隔阂,而且牛牛给父亲画了很多刺,说明在牛牛的心里父亲脾气很暴躁,很难让人接近。后来,当教师问到一家人在干什么时,牛牛沉默了,看得出一家人平时没有亲子互动的经历。

图2

(二)正向能量——在沙盘游戏中建立人际氛围

沙盘游戏是借助沙具使幼儿说出身边发生的故事,将幼儿的潜意识内容可视化,帮助他们宣泄不良情绪,增强自我力量,根除攻击行为,与父母、教师、同伴等建立良好的交往模式。

1.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第一阶段(玩了3次):第一次牛牛用乐高小人与怪兽反复打斗、对抗,最终怪兽被埋在沙子中。第二次牛牛手拿乐高小人自言自语道:“反正打不过我,我们还是别打了。”第三次牛牛让乐高小人与怪兽手拉手。 第一次打斗过程是攻击性儿童的突出表现,第二次没有战争,第三次不仅没有打斗,反而乐高小人和怪兽成了朋友。教师的接纳与包容,为牛牛营造了自由、安全的环境,使他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在自我治愈里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感和成功感,有效地改善了自身的攻击性行为,促进了良好行为模式的养成。

2.培养乐观自信的品质

第二阶段(玩了4次):这一阶段的主题是保护动物。当动物发生战斗时,牛牛以正义的奥特曼形象维护和平,正义公平的外在权威出现,促进竞争的公平合理,是牛牛寻求发展的愿望表现。在辅导中,教师尝试帮助牛牛学会用积极的角度看问题,培养他乐观、自信的品质。

3.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

第三阶段(玩了3次):这3次的游戏中牛牛主动与教师交流,而且沙盘中并没有出现怪兽,而是呈开放式,出现了生长的树木、灵动的动物、行驶的汽车,看来,个案中的牛牛在沙盘游戏体验中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沟通,还会用一定的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科学教养——在家庭治疗中改善亲子关系

所谓的“问题”孩子往往都是由父母制造出来的。我们首先要找到父母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在与牛牛父母交流的过程中,我重点引导牛牛父母认识到亲子关系对孩子心理和行为发展的重要性,建议他们从行动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加以沟通与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模式。牛牛的母亲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如每个星期抽出半天时间带牛牛进行亲子活动,满足牛牛对母爱的需求。父亲也要利用时间陪伴牛牛,比如减少出差的次数和时间,给牛牛讲述睡前故事或进行亲子聊天等。家庭的破裂已经不可挽回,但父母陪伴的缺失是可以恢复的,满足了牛牛爱与被爱的需要,让牛牛重新生活在爱的阳光里,自我得到了治愈,在家庭中得到的幸福与满足就可以大大降低他的攻击性行为。

四、反思

经过以上的策略引导,牛牛的心理问题得到疏解,攻击性行为不再存在。集体活动时能看到牛牛高举的小手,自主游戏中能看到牛牛积极参与,并和同伴友好相处的身影,户外活动时能看到他运动时矫健的身姿,现在的他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有一次,希希游戏时摔倒在地,牛牛主动上前扶起希希,并为他拍去衣服上的土。渐渐地,那个“爱动手”的牛牛不见了,他在寻找合适的与同伴相处的新模式。而牛牛的父母,也在尝试多理解牛牛,尊重他的想法与做法。另外,我们感觉到牛牛与父母间良好的亲子关系正在建立。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孩子人格、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面对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我们要注重家庭系统、亲子关系、学校教育对孩子行为发展的影响。从观察、了解孩子攻击行为的表现到认识分析攻击行为的性质,寻找原因,用爱疗愈孩子的攻击行为。

猜你喜欢

牛牛攻击行为攻击性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可笑的牛牛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家乡的变化
顽皮的牛牛
牛牛的耳朵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