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艺术价值

2018-12-12袁铭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030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梁山伯祝英台梁祝

袁铭(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被称为《梁祝》,由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何占豪、陈钢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旋律为基础于1958年创作完成,也是华人世界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首演,俞丽拿任小提琴独奏,樊承武指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学生管弦乐队协奏。一经演奏,立刻引发了轰动,成为了中国小提琴协奏曲的代表曲目。正是这美好的音乐,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传向了世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体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集体创造的智慧。

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本体艺术价值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分组成,分别描述了梁祝草桥结拜、祝英台抗婚,以及梁祝化蝶几个情节,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这三部分的音乐特点。

引子(谱例一)

音乐一开始是几声空旷悠远的弹拨之音,仿佛在诉说古老的故事,接下来,长笛在弦乐颤音的基础上吹奏出了一段优美的华彩旋律,似乎为我们绘制了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景图,之后,双簧管以其柔美的音色演奏出了引子的主题。

(一)呈示部

1、主部(谱例二)

在清淡的竖琴伴奏中,小提琴以其悠扬的音乐和优美的曲调演绎出了纯朴的传颂千古的爱情故事,这段旋律在整首作品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全曲的核心音调,听之使人陶醉。

主部中的爱情主题的旋律特点是不断上行后又不断下行,上行表现出了梁山伯和祝英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行则预示着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坎坷和曲折。在这段旋律中,独奏的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 弦开始,在高音区奏出了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之后从高音区转入中音区,在音色浑厚的G 弦上重复一次,之后乐曲转入A 微调,此时,大提琴潇洒的音调与小提琴柔美的音色一唱一和,似乎是在对答,描绘出了梁祝二人“草桥结拜”的情景,接着整个乐队以充沛的感情奏出这个爱情主题,表现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纯洁的友谊,以及二人相互倾慕的情感。

2、副部(谱例三)

在小提琴独奏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到了副部,这是整首作品最轻快、欢愉的乐段,是根据越剧的过门演化而来的,这一部分与之前的主部中的爱情主题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音乐开始转入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欢快自由。

副部部分可以分为两个插部,第一插部是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运用了活泼的小快板;第二插部的曲调更加欢快轻松,创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特点,用弦乐模仿了琵琶,用小提琴模仿了古筝和竖琴的音色,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在这里,创作者通过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以及轻快的演奏速度展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三年、共读共玩的美好时光。

3、结束部(谱例四)

在一段小快板结束后,音乐转入了惋惜的慢板,抒情而缓慢,创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两个休止符,使音调断断续续,表现了祝英台面对前来送行的梁山伯欲言又止的心情。而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使缠绵的旋律以缓慢的速度行进,仿佛带着无限的感伤和惋惜,生动地表现了梁祝二人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依不舍之情,而这部分最后低沉的音响预示着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二)展开部

1、抗婚(谱例五)

当人们还沉浸在梁祝二人的依依惜别的情景中时,沉重的大锣与定音鼓,以及惶恐不安的小提琴使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预示着悲剧即将发生。越剧《梁祝》中,祝英台的父亲逼迫祝英台嫁给官少爷马文才,祝英台一直钟情于梁山伯,所以违背了父亲的意愿,抗婚不嫁。

小提琴协奏曲在表现这个情节时,以节奏严峻、音调阴沉的铜管乐演奏出了封建势力残暴压迫的主题。接着,独奏的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描绘了祝英台惶恐不安和极度痛苦的心情,创作者在此句采用了切分节奏,同时配合很强的力度,表现了祝英台誓死抗婚的态度。接下来乐队以强烈的快板衬托了小提琴的切分和弦,演奏出了祝英台抗婚的主题。这一主题与封建势力主题交替出现,形成了压迫与反抗的斗争高潮,这也是全曲矛盾冲突的第一个高潮。接下来,封建压迫的主题逐渐占据了上风,音乐突然进入慢板,由单簧管领奏,引出了独奏小提琴如泣如诉的音调,乐曲由此进入“楼台相会”的部分。

2、楼台相会(谱例六)

梁山伯来祝家探望英台,知道了她的女子身份,也知道了她正遭逼婚,二人在楼台相会,此时大提琴与小提琴一问一答,时分时合,仿佛描绘出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互诉衷肠的情景。在这个部分,大提琴的音色圆润、深沉,接近男人的声音,而小提琴的音色明亮、柔和,接近女人的声音,因此,创作者用大提琴代表梁山伯,用小提琴代表祝英台,用两种鲜明的音色向人们描绘了梁祝二人楼台相会的感人画面。

3、哭灵投坟(谱例七)

在大小提琴一问一答之后,音乐突然急转直下,转入了“哭灵投坟”的部分,这里的弦乐采用了快速的切分节奏,小提琴的散板节奏与乐队的快板节奏交替出现,创作者在这里采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紧拉慢唱相结合的手法,再配上板鼓的尖锐声响,以及小提琴奏出的哭腔音调,表现了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以及时而呼天抢地,时而泣不成声的哭坟情景,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给整个乐曲营造了强烈的悲剧气氛。

在这里,小提琴借鉴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声和配器等多方面的处理也都巧妙地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祝英台悲痛欲绝的心情刻画得极其精准。接着,乐曲由二拍发展为三拍,鼓、板、锣、钵齐鸣,表示祝英台纵身投坟,说明了她以自己的生命向黑暗的封建压迫势力做出了最后的反抗和斗争,此时乐队以最强劲的力度演奏,似乎在倾泻所有的怨恨、不满、同情,而音乐也达到了全曲的最高潮。

(三)再现部

再现部即化蝶,在这里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但已不是引子所描绘的春光明媚的美景,而是长笛以其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入了轻盈飘渺的仙境,再现了传说故事中“化蝶”的情节,两只蝴蝶似乎在阳光的照耀下翩翩起舞。接着小提琴在弱音处理的弦乐背景上再现了爱情主题,而这里的爱情主题具有朦胧、飘渺、神秘的色彩,象征了一种美妙的梦幻世界。最后音乐在慢板静静地结束,似乎是梁祝二人在歌唱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不分开。

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旋律审美价值

首先,作品中使用了很富于情感表达特性的歌唱式旋律,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抒发出来,仿佛是由主人公深情的将自己的心声唱出,更加饱含情感,更加感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主部主题,也就是爱情主题。(如谱例二)这就是在听众心里那个最深刻的“梁祝”主题。对于器乐作品而言,它的主题几乎是不可能用人声演唱的,但是“梁祝”主题是不一样的,它极富歌唱性,并且具有些许通俗或民间音乐的特质。这一旋律具有优美、简单、通俗、上口等特征,小提琴本身是一种纯净的弦乐器,它的音色如泣如诉,高音部分飘渺唯美,低音部分深厚内敛,具有很强烈的人声特质,所以在演奏这类旋律时应将其作为自己的“发声器官”,仿佛用它在吟唱自己内心的声音。

其次,作品中还使用了大量的织体式旋律。(如谱例六)因为对于小提琴而言虽然是绝对的主角,但是一种音色连续演奏也会令人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在音色的不断转化过程中,乐队成为主角,而小提琴作为伴奏角色形成衬托,这样不但会使音乐主题的音色变化有致,而且也是小提琴的旋律性格与特质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

最后展开部中运用了吟咏式旋律其实这类的旋律在整个作品中非常多见,多用于描写主人公的个人情感,在悲惨命运中挣扎的主人公心情起伏动荡,满怀悲愤,这类型的旋律非常准确生动的表现出了人物的内心情感的波动。(如谱例七)这一类的旋律在演奏中是较难掌握的,因为一方面要准确的演奏音乐的音符与节奏,另一方面又要较好的表现人物情感的宣泄与节奏,要将两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自然的流露出来才是真正的演奏好这一旋律的吟咏。

在作品中除了以上三种旋律类型外,还有很多的各具特色、作用不同的旋律,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副部的欢快主题旋律、悠长旋律,展开部的等时值律动式旋律、和弦式旋律等都运用的丰富而生动,演奏者可针对其不同的用法与

作用进行研究与揣摩从而使不同的旋律体现出不同的特质,散发出不同的光彩,最终为整部作品服务。

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艺术价值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和陈钢先生在1959年共同创作的,50 多年来,《梁祝》的旋律久久地在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脑海里萦绕着。其中蕴含着的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的鲜明风格,使之成为中国音乐作品中永恒的经典,使音乐作品经久不衰、源远流长。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依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采用越剧里的曲调音色元素谱写而成的小提琴协奏曲。

作为器乐作品,有很多具有的高度创作水准,有很多独具特色标新立异,但是却不一定能够深入人心,流传广泛,做到妇孺皆知;作为音乐作品,有很多是西方创作技法的经典,但是却不一定有在音乐中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戏曲元素进行创作的精妙设计;对于音乐题材的选择,有很多林林种种的音乐题材让人目不暇接,但是却很难有这样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令人感动至深,但是《梁祝》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在方方面面都可圈可点,是非常值得研究与学习的精品。从作品创作的角度而言,在创作上将西方音乐结构以及发展手法与中国戏曲音乐素材相结合,将西方音乐体裁形式与中国音乐风格结合;从音乐效果的角度而言,不仅具有音乐创作富有哲理性的美感,更是令人百听不厌、流传甚广,所以真的可以堪称:“中西合璧、雅俗共赏”。对与这部作品的研究和探知应该是不断的,可以在学习和演奏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并从中获得更佳的演奏设计与内心体验,这样会使对这部作品的演奏逐渐得到成长与提高,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其丰富的音色组合,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其中根据剧情创新运用的各种音色元素使音乐作品更加多姿多彩、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由于作品在音色方面创新的运用,加上作品蕴含了中华民族音乐的鲜明风格与特点,因此得到了国际的公认。在音乐作品内涵更加丰富的今天,中国音乐作品中的音色表现也更加丰富多彩。中国的音乐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中国音乐作品中的音色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不断传承与创新。正是有无数音乐家的不断创新,中国的音乐作品中才涌现了许多娓娓动听、扣人心弦、能够表现音乐作品内涵的音色,完善了中国音乐作品的内涵与形式。透过中国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音色表现,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深厚的中国音乐文化的内涵。

我国的古代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在我国的流传广泛,它从我国的古代传承至今,已经被人们以多种形式展示出来,通过电影、话剧、电视剧等等的形式,但是,在这当中,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受到国内外艺术家的一致好评,它的中西结合的创新理念和艺术造诣的升华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将西方浪漫温馨的音乐艺术应用到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这个大胆的尝试是中国音乐艺术的又一次伟大尝试,它带领中国音乐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能够在世界乐坛造成重大的影响,不仅仅因为它是中西结合的产物,还有是它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内涵。因此,对于一个音乐专业的学生,我们要不断地对这部旷世之作进行仔细的分析,理解其中的具体的表现手法,并将其灵活的运用到自己平时的音乐演奏之中,同时不断提升自己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在演奏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激发灵感,为自己的音乐事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首乐曲一方面充分诠释出中华民族独特的音乐美学意境,另一方面高度符合全世界人民所共同向往的爱情观、生命观等一系列具有普适性的审美价值观。

不论是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还是一部享誉世界的音乐作品,想要被更多的受众接受、欣赏,除了需要在形式、内容上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之外,更需要在思想、价值、情感的体现上符合大多数受众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从这个角度来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既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审美价值,同时也契合了世界人民普遍追求的音乐美学理想和审美追求。

通过以上阐述,这部作品不愧为是中西音乐结合的典范,是中国民族音乐“交响化”的具体体现;而且作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及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因而在人们心里易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艺术感染力。当你静静地欣赏这部作品时,抒缓深情的爱情主题,在你的心灵深处会悄然升起这样的情思,让相爱的人沉醉,让分离的人相思,让诀别的人怀念,它不愧为是爱的千古绝唱,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莉叶”,是外国的“蝴蝶的爱情”。

猜你喜欢

梁山伯祝英台梁祝
永恒的梁祝 永远的蝴蝶
梁山伯问路
大型传统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明清闽南梁祝戏曲、俗曲的出版与传播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之比较
饰演“梁山伯”人物浅析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谈《梁祝》中祝英台的人物塑造
高考生梁山伯与富二代祝英台
改装读书和草桥结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