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脏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的研究
2018-12-12王冬梅
赵 娜,周 静,王冬梅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0)
由于现如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在朝着多样化转变,但饮食作息的不规律。平日里生活压力的加大也使得换上心血管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年纪较大的人群,更加容易患上这种疾病。心血管疾病突发性强,需要及时救护,并且病情转化速度快,这时就需要看护人员对病患进行良好的护理干预。在心内科病患在住院期间,看护人员的耐心以及对病人的细心看护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关乎到了病患的康复速度,也同时关系到医院的良好声誉,并且避免医患矛盾冲突的产生。心脏介入治疗是心内科进行急救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心脏介入治疗复杂性的原因,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血压下降、呕吐、穿刺点出血、恶性心律失常等可能会出现的护理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防止护理风险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进行实验之前,选取了我院二零一六年一月至十二月收治的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一百二十名参与实验的病患划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的设立能够提高实验的信度,减少不确定条件的发生,在正式试验中经过对对照组的六十名病患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28例,年龄54-83岁,平均年龄61.4±2.13岁,采取心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33例,年龄53-84岁,平均年龄62.4±1.76岁,根据患者临床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为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病患在各个要素(性别年龄差异、病情以及综合治疗的手段)上都没有太大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 法
将划分到对照组内的六十名病患,对他们进行普通的护理干预。
将划分到观察组内的六十名病患,根据患者临床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为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一开始,医护人员就需要与病患以及家属建立起信任感。医护人员在病患及其家属对治疗方法以及疾病发展情况产生不安时,一定要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利用自己所学的医疗专业的相关知识,对症状的医学表达删繁就简,使得患者及其家属明白病情的具体情况,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对于医院的具体疗程需要给病患及其家属做具体的介绍,调节好医患关系,从而为疗程的良好进行打下基础。
紧接着,要对护理的风险要素进行一定的评估。第一是患者接受治疗中可能预见的风险。即病患在疾病恶化时有可能出现心脏功能衰退的风险,这种情况下看护人员的难度也加大。第二个要素是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部分病患接受药物反应的差异性。并且在实际操作中的静脉留置针、注射泵等操作中都存在安全隐患。第三个要素在于看护管理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CCU)进行病患看护的护理人员都需要有着极强的医学专业素养以及护理的风险意识。要是看护人员缺少必要的护理技能,可能会导致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出忽略,影响到病患的治疗水平,甚至会增大医疗事故或者以上的三护理风险。
最后的一步,也是关键不可或缺的。在病患的疗养期间,医院需要制定患者的康复方案并且安排优质的看护人员对病患的身体状况进行定期的观测,并且注重排除以上所叙述的三种护理风险;使用特殊药物时做到标识醒目、清晰,注意监测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药物用量:注意观察留置针穿刺周围皮肤情况,规范使用留置针。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医院的整体实力,需要对看护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增强他们的护理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病患的疾病管控几率,提升病患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整体好感。除了这些以外,在医院的硬件设施以及基础设备的运行上,也要定期进行维修,以保证其良好运作。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患者护理满意度: 以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4级,满分为100分,其中>90分为非常满意,85-90分为满意,80-85分为一般满意,<80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该文章内的全部数据皆使用了SPSS19.0的分析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进行验证,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用x2来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照组60例患者中,出现血压下降的有7例,出现呕吐的有6例患者、桡动脉穿刺点出血的有5例患者、出现室颤的有4例患者,各自占到对照组人数的11.7%、10%、8.3%和6.7%,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了36.7%。对照组60例患者中,出现血压下降的有2例,出现呕吐的有2例患者、出现桡动脉穿刺点出血的有0例患者、出现室颤的有0例患者,各自占到对照组人数的3.3%、3.3%、0%和0%,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了6.6%.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小于观察组,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患在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2 两组实验病患对与看护情况的满意度比较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百分之六十八点三,观察组则为百分之九十八.可以得知,观察组的满意程度更高,并且在看护专业性以及看护风险发生的概率要小,这其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脏介入治疗是心内科进行急救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心脏介入治疗复杂性的原因,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血压下降、呕吐、穿刺点出血、恶性心律失常等可能会出现的护理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防止护理风险的发生。在以后的心脏介入治疗护理过程,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临床情况,为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首先,医生需要给患者讲解病情的具体情况,在病患及其家属对治疗方法以及疾病发展情况产生不安时,一定要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利用自己所学的医疗专业的相关知识,对症状的医学表达删繁就简,使得患者的恐惧心理得以消除。一定要建立起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在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实际护理中,如果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积极配合抢救:穿刺点出血时要及时处理并安抚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如果有的患者出现心情烦躁、狂躁、不配合治疗等消极情绪,医护人员就需要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安慰,帮助开导病患的心理,使他们在面对疾病时有积极的应对心理。除此之外,医护人员也要不断地同病患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为患者创造出一个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为患者的康复打好基础。
再次,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医院可以定期聘请有经验的医生来为医护人员讲解专业的理论知识、新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新的护理模式等,从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并进行定期的考试来了解医护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较少医患纠纷打好基础;此外,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和病患进行交流与情感上的疏导,充分使用所学的专业技能,看护技能来解释病情,使患者及其家属在获得病情信息后能够安心的疗养,另外,对于病患家属的疑问要给予正确、及时的解答,及时打消化患者家属心里的顾虑,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此同时,在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增强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首先,医院要制定一套合理的护理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从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当临床患者增加的时候,可以协调医院护理部适当的增加护理人员的人数,避免由于护士超负荷工作而引起护理上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