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儿科静脉滴注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12-12孙莹
孙 莹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1)
静脉滴注是常见的给药方法,在各种疾病中均有应用,在护理工作中静脉滴注护理操作也是一项基本功[1]。但是对于儿科的患儿而言,静脉滴注会给患儿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不适感,而且伴随着以患者为中心思想的渗透,这使得静脉滴注护理工作并不是单纯的护理技术操作,更是涉及到患儿身心健康的护理操作。我科结合患儿的个体化特点应用舒适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收治的患儿中选出200例,均接受静脉滴注治疗,根据患儿的护理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儿100例,男患儿48例,女患儿52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3±1.9)岁;病程1-5d,平均(3.1±0.4)d;病种:呼吸道感染43例,腹泻28例,肺炎12例,其他17例。观察组患儿100例,男患儿50例,女患儿50例,年龄9个月-11岁,平均(6.0±1.6)岁;病程1-4d,平均(2.8±0.3)d;病种:呼吸道感染45例,腹泻30例,肺炎10例,其他15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措施为静脉穿刺前的护理、输液过程中的巡视检查、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儿给予舒适护理:(1)舒适的环境。输液室设有中央空调,根据输液室的人流量等调节温湿度,保持输液室的明亮、宽敞、整洁,在墙面粘贴卡通画等,窗帘等选择色彩鲜艳的卡通图案,播放轻柔的舒缓音乐,放松患儿和家属的身心。(2)舒适的心理护理。患儿在进入输液室时,有专门的护士陪伴安抚,护士温柔、关爱的面对患儿,多多赞美患儿,如用坚强、勇敢、美丽等词语夸奖患儿,使患儿产生荣誉感,减轻静脉滴注的抵抗情绪。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经常巡视检查,蹲下身与患儿平视,尊重患儿,耐心指导患儿主诉其感受,积极鼓励患儿,增强患儿的自信心。(3)输液前的对症护理。在静脉穿刺输液前,护理人员仔细核对患儿的药品、姓名等基本信息,并准备好相关物品等,在给患儿消毒时,通过与患儿交谈沟通、引导患儿转过视线看其他事物等,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在穿刺时做到快、准、稳、轻,减轻患儿的痛苦。(4)注重与家属的沟通。在静脉滴注的全过程中,责任护士主动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耐心解答家属的各种疑问,取得家属的配合与协作。交代家属在照护患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如:尽量减少患儿输液肢体的动作,以免脱针等现象;输液中观察患儿有无冒冷汗、面色苍白、心跳加速等不良反应,若有及时通知护士处理。(5)拔针后的舒适护理。输液完毕后,拔针时一边与患儿聊天一边拔针,动作轻柔迅速,减轻患儿疼痛感;拔针完毕后以合适的力度用输液敷贴按压3-5min,避免拔针后出血情况,同时交代患儿及家属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
1.3 观察指标
收集整理两组患儿的静脉滴注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静脉滴注完成率(除去中途因漏针等护理意外因素导致的二次穿刺输液者)。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数数据对比行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在静脉滴注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一次静脉滴注完成率方面,观察组患儿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
表1 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指标对比
3 讨 论
儿科静脉滴注治疗患儿常因输液室的环境嘈杂、穿刺时的疼痛等导致恐惧、紧张、抵抗等情绪表现,体内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增加静脉穿刺的难度,降低静脉滴注的配合度,不利于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也易引起护患矛盾纠纷[2]。舒适护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其从“舒适”二字着手,力求通过各种护理措施最大程度的满足患儿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以达到身心最舒适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理服务中,结合患儿应激反应产生的原因,从输液室的环境、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管理、穿刺操作技能、巡视观察等方面着手,使患儿在静脉滴注全过程中得到最佳、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消除应激反应产生的应激源,提高护理质量,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静脉滴注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一次静脉滴注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儿科静脉滴注患儿中应用是安全可靠的,临床护理人员应不断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势的变化不断完善舒适护理方案,给患儿满意、舒适的治疗护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