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重塑国防动员体系的几点思考

2018-12-12王炳跃

国防 2018年7期
关键词:动员军民重塑

王炳跃

内容提要:国防动员是将动员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重塑国防动员体系,必须紧跟习主席思想步伐,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以保障打赢为根本目的,坚决贯彻实战化标准要求,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

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根据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命令,成立军委国防动员部,统一领导管理省军区系统,这是我国国防动员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习主席和中央军委重塑国防动员体系、重构国防动员力量的重大战略举措,必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动员建设跃上新的台阶、迈步新的征程。新时代,重塑国防动员体系,必须紧跟习主席思想步伐,坚持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着眼保障打赢、树立实战标准,不断夯实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基础支撑。

一、重塑国防动员体系必须以保障打赢为根本目的

国防动员是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重要途径。重塑国防动员体系,必须以保障打赢为根本目的,着眼适应新体制、担当新职能、履行新使命,牢牢把握支援保障作战这个根本,切实在保障打赢中优化体系、建强体系。

新体制催生新动力。新的国防动员体制设计,成立国防动员部并将其划为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同时,将省军区系统纳入战区“作战指挥链”上的重要一环。这一体制设计,是国防动员战略地位提升的重要体现,是国防动员服务主战根本属性的良好回归,必将为重塑国防动员体系催生新的动力、开启新的篇章。要坚持以“应战为本、应急为要”,实现军委国防动员部及省军区系统与战区在国防动员职能上的高度耦合,精准做好潜力统计、方案制定、人员编组、物资储备、军地协调等国防动员准备,为部队能打仗、打胜仗提供坚强保证。

新职能需要新定位。调整改革后的国防动员体系,其专司主营国防动员的职能更加突出。专司主营国防动员,不是离打仗远了,而是离打仗更近了。省军区系统离打仗远不远,不能光看其带不带作战部队,还要看其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如何,作用越大离打仗就越近。现代战争,战场环境复杂多样、战争态势瞬息万变,保障打赢任务更加繁重,国防动员的作用绝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这一职能定位,决定了重塑国防动员体系决不能偏离备战打仗的标准要求。要从政策制定、财力保障、规划计划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供需对接方式粗放、平战转换机制不顺等矛盾问题,不断提高国防动员体系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建设水平,确保国防动员在支援保障作战中发挥应有作用。

新使命呼唤新作为。新体制下,国防动员服务主战的使命任务更加凸显。未来作战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重塑国防动员体系,必须主动将国防动员系统融入联合作战体系,使国防动员在联合作战体系中履行服务主战的新使命、开拓专司主营的新作为。要理顺省军区系统与战区联指、主战军种、联保部队的关系,完善联战联训联保运行机制,使动员准备与作战筹划、动员调控与作战指挥、动员保障与作战需求彼此渗透、精准对表、无缝链接。

二、重塑国防动员体系必须坚决贯彻实战化标准要求

服务战时、保障打赢是国防动员的核心价值。重塑国防动员体系,提升国防动员系统打仗能力,必须始终贯彻实战化标准要求,坚决克服和平积弊,切实做到一切工作向能打仗聚焦、向打胜仗用力。

国防动员力量编组要紧贴实战。国防动员力量寓兵于民、亦兵亦民,平时不脱离生产,参加演训时间不多,其实战化能力更多地体现在编组上。因此,国防动员力量编组必须紧贴实战要求,以战领“编”、以“编”促战。与机械化战争时期大规模动员组织人力物力参战支前相比,信息化战争靠的是精兵、打的是技术、拼的是效能,国防动员参战支前、保障打赢更多表现为科技支前、信息保障。因此,国防动员力量编组要聚焦信息作战要素,围绕信息化条件下遂行战时军事任务需求,把编组的重点向专业技术分队拓展、向高新企业单位拓展,走开信息密集型编组路子,提高国防动员力量编组科技含量和信息效能,牵引推动国防动员体系重塑重构、转型发展。

国防动员军事训练要紧贴实战。国防动员军事训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国防动员服务战时、保障打赢的能力。因此,国防动员训练必须紧贴实战标准、紧盯作战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动员训练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坚持依法治训、科学施训,决不能搞花拳绣腿、面子工程。比如,在动员文书的撰写上,要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防止冗长繁杂、似是而非。据史料记载,1979年南疆边境作战结束后,许多部队的阵中日记,甚至是作战命令都是记在烟盒背面上的,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却一字千金、言简意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我军广大官兵的训练是有素的、过硬的。在当前全军掀起的“像打仗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打仗”的新一轮军事训练热潮中,这种紧贴实战训练的好传统迫切需要发扬光大。

国防动员基础建设要紧贴实战。实战化水平是检验国防动员能力建设的根本标准。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实战化要求加强国防动员基础建设,将国防动员体系全面融入战区联合作战体系,以各战略方向的作战任务为牵引,科学制定战时动员保障方案,定期组织辖区军地联合演练,精准落实战时人员、装备及物资储备动员任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辖区动员潜力资源综合数据库,做到平时情况掌握精准、战时动员快速高效。另一方面,要健全国防动员相关法规制度,完善军地指挥协调、需求对接、情况通报、征用补偿、检验评估等运行机制,确保战时国防动员体系高效运转,支援保障作战行动及时有力。

三、重塑国防动员体系必须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和习主席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提升国防动员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重塑国防动员体系,必须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军民兼容、平战转换、快速动员和持续保障能力,促进国防动员实战化水平不断跃升。

要完善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领导体制。国防动员工作涉及军地双方,涵盖各行各业,重塑国防动员体系,必须健全完善军民深度融合的国防动员领导体制。一是坚持自上而下。在充分搞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率先建立能够有力协调、统领军地两大系统的顶层机构,再自上而下理顺关系,建立机构,确定编制。二是坚持军地同步。应牢牢把握当前军队、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军地双方共同努力、一体筹划、同步推进。三是坚持依法推进。要运用好国防法、国防动员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有力推进相关立法和改革工作,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领导体制发展完善提供法律支撑。

要找准军民融合具体抓手。重塑国防动员体系,是关联军队和地方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找准具体抓手,稳步推进、循序渐进。一要在全民国防教育中促进融合。把国防教育内容渗透到学校教育、社会职业教育各领域、全过程,发挥全民国防教育的大众化、普及性作用,大力培育全社会的尚武精神,不断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二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促进融合。比如,铁路、公路、机场等建设要考虑部队重型装备运输、装卸和起降需要,民用通信设施建设要考虑战时互联互通需要,城市大型建筑物施工要考虑人民防空需要等等,确保一旦有事,这些基础设施能够快速平战转换,迅速形成战斗力。三要在军地优势资源中促进融合。发挥地方人才、科技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军地之间人才交流,发展军民两用科研产品,推广军民两用信息技术,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要拓展军民通用标准。国防动员体系一头连着军队、一头连着地方,具有“天然的”军民通用性。重塑国防动员体系,必须立足军民通用,统一技术标准。要针对我国当前技术军民通用程度还比较低,军用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自成体系的现状,加强统筹规划、协调搞好统一。对各领域现行技术标准进行全面系统梳理,按照兼顾联合作战和经济建设需求的原则,加快制定重大建设项目和民用设施设备贯彻国防要求的目录及标准,探索建立衔接配套、切实管用的军民通用标准体系,统一规范技术参数和建设依据,促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高国防动员平战转化能力。

猜你喜欢

动员军民重塑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重塑未来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一生多旦”与清代“红楼戏”对十二钗群像的重塑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李沧:再造与重塑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