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军队院校文化建设浅探

2018-12-12夏志鹏

国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我军工匠

夏志鹏 龙 露

内容提要:军队院校,是我军干部生长的源头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军队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建设一流军队院校,必须重视加强军队院校文化建设。要始终把培塑“战斗文化”作为立校之基,把培育“工匠文化”作为立校之本,把传承“红色文化”作为立校之根。

军事文化规约国防发展方向,关乎军队建设质量,进而影响战争成败。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0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指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我军根本职能教育,加强军事文化建设”“培养官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②习近平:《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 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奋斗》,载《人民日报》,2014-11-02。纵观我军90年建军史,正是因为有了先进军事文化的引导和推动,人民军队才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军队院校文化作为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拥有院校文化的普遍属性,也具有军队文化的鲜明特色。加强军队院校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促进科研进步和人才培养,而且必将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加强军队院校文化建设,必须始终把培塑“战斗文化”作为立校之基

军队的一切工作都应以战斗力为根本标准。军队院校文化建设是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战斗力标准,必须注重营造“一切为打仗”的战斗文化氛围,并将其作为立校之基常抓不懈。

一是树立文化“软利器”观念。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为军事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信息战”“网络战”等新的作战样式不断出现,舆论法理斗争和心理攻防成为战略行动并被全程运用,这些现象直接表明“文化利器”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果忽略“文化”的力量和作用,将会对作战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以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为例,美军虽然依靠技术优势轻松取得胜利,但是战后陌生地域的民族、宗教矛盾,以及恐怖暴力事件却将其卷入战争泥潭。研究两场战争,不难发现纯粹地以牙还牙式的刚性作战对战争目标的实现并不完全有效。相反,在战场上熟悉对手的语言和民族文化,对于理解对手的作战思想和意图、促进战争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文化”之于现代战争绝不仅仅是辅助性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左右战争的结局。军队院校作为输出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基地,应当着力构建“学习就是战斗力”的文化氛围,引导教员、学员多角度研究战争历史、战争心理、战争艺术和民族宗教文化,着力提升学员的文化感知能力和作战指挥能力。

二是突出联合文化。“联合文化”(joint culture)属于军事文化范畴,是随着联合作战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战斗文化,最早由美军提出。对于联合文化的内涵,美军多从功能上去谈论。牟显明研究员则认为,“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文化是联合文化的基础,作为价值观念的‘联合制胜’价值取向是联合文化的核心,作为思维工具的联合思维方式是联合文化的灵魂”①牟显明:《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186页,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随着联合作战实践的不断发展,联合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而其对于促进联合作战能力提升和联合指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功能已经被广泛认同,联合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军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重要支撑。要建设好我军特色联合文化,必须在军队院校文化建设中突出联合文化培养,从知识体系、学科构设、手段设计、教员匹配等方面注重联合,把学校文化教育的每个环节都融入“联”的思想之中。

三是打造“实战文化”。习主席反复强调,“实战化军事训练,必须坚定不移”②总政治部:《习近平关于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重要论述摘编》,61页,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当前,部队的实战化训练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军队院校教育作为我军军事训练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同样要瞄准实战。2011版“军语”界定,“实战化训练是在近似实战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训练”③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300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部队的实战化训练可以通过构设实战环境来组织,同样,军队院校教育实战化也可以通过打造“实战文化”来促进。要把建设“实战文化”突出出来,把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向实战聚焦,积极营造军队院校“实战文化”氛围,探索建立院校教学融入部队联训联演的长效机制,实现课堂与战场无缝对接。

二、加强军队院校文化建设,必须始终把培育“工匠文化”作为立校之本

“工匠是我国古代‘士农工商’四民中‘工’的重要群体,他们熟练地掌握手工业技术,是农业与手工业分工后古代技术发展的主体。”④叶桉、刘琳:《略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载《职教论坛》,2015(34)。古有以鲁班为代表的能工巧匠,近有各种全国闻名的老字号,“工匠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和精神追求,不断孕育着对时代发展具有独特作用的“工匠”精神文化,这种“工匠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新的时代背景下,军队院校教育仍然需要培育具有中国气派、我军特色的“工匠文化”。

一是建立一支工匠型的教学队伍。教学是院校的根本任务,是院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员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是最具主观能动性的教学“发动机”,塑造校园工匠文化,关键在教员。要在深化教学效果上狠下功夫、用心钻研,善于结合学员特点和授课规律因材施教,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做一名能教善教的教学型“工匠”。

二是建立一支工匠型的研究队伍。学术研究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军队院校研究队伍的学术素养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时效和质量,也深刻影响着我军军事理论的发展。推动新时代军队院校文化建设,必须重视抓好研究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坚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要坚决摒弃以往闭门造车的研究习惯,加强与外校、外军学术交流,增强理论研究的实践性。

三是着力培养学员的工匠精神。“匠人”文化的推广和发扬,既是我军职业化转型的需要,也是军队院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学员个人发展的需要。我军院校的教育工作不单是要培养业务精干的岗位人才,更是要培育品质高尚的军事职业“工匠”。这就要求军队院校要通过科学的管理为学员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员在学习和研究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加各种比武和竞赛活动,让学员在院校文化与教育的浸润之下,逐渐形成善思苦钻、爱岗奉献的精神品格。

三、加强军队院校文化建设,必须始终把传承“红色文化”作为立校之根

我军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在军队发展变化中不断丰富和拓展。红色文化,其本质是一种以思想、精神、道德、情操、信仰和追求为质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赋予人们以正确的思想、坚定的信念、崇高的道德和远大的理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和强军兴军的宝贵财富。加强军队院校文化建设,要在传承我军红色文化上下功夫、用实劲。

一是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设计。我军红色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比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当时当地,更重要的是对社会进步和军队发展能够产生积极影响。课程是院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融入课程设计之中,推动红色文化课程化,对于军队院校文化建设及我军红色基因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氛围。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具有一定的隐性特点。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将隐性的文化显性化,强化红色文化氛围构设。一方面,通过建立校史馆、名人室、伟人雕塑等,形成校园红色文化窗口;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红色校园广播、组织红色文化活动等方式,使广大师生耳濡目染红色记忆,自觉浸润红色传统。

三是将红色文化融入优良传统。我军红色文化中所体现出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既蕴含着丰富的、军人特有的“战斗”精神,也与当代工匠精神所具备的敬业、专业、耐心、专注、执着、坚持、创新、创造等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交相辉映、一脉相承。加强军队院校文化建设,要继承和发扬这些红色文化传统,使学员在不断地认识—实践—再认识过程中,真正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我军工匠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部队评价机制探析
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90后大工匠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工匠风采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混合式教学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工匠神形
26所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1.2万名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