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对幼儿进行知恩感恩教育

2018-12-11王佑娟

黑河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感恩教育认知

王佑娟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然而,当今社会人们感恩意识的缺失,却有蔓延的趋势,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幼儿进行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幼儿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關键词]知恩;感恩教育;国学经典;认知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衔环结草,以报恩德。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但有些孩子的知恩感恩意识相当淡漠,他们觉得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对父母、亲人没有半分感恩之心,更不要说感恩社会、感恩祖国了。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怀有一颗知恩、感恩之心,我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所认识,有所感悟,有所启迪,培养他们的知恩感恩意识。

一、在背诵国学经典中懂得知恩感恩

国学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精髓。诵读经典,相当于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轻松地接受他的教诲,吸纳他的智慧。也许这位智者说的话、讲的道理幼儿刚开始不是太理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体会就会越来越深,这些智慧也会融入到他的知识结构中,慢慢地运用在生活、工作、学习、处事等各个方面,让幼儿从小就传承民族精神,涵养自己的修为。

我园的幼儿每天入园晨检过后,都要诵读十分钟的国学经典。在幼儿稚嫩的诵读声中,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彰显。每天幼儿在如厕的路上、上下楼梯、到餐厅准备吃饭时都会背诵国学经典。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此外,我园每月都要举行一次大型的国学经典比赛,为了获得好的成绩,各个班级使出浑身解数,有的把国学经典编排成舞蹈,有的编排成武术操,有的编排成童话剧。其实,比赛不是目的,只是想通过比赛让幼儿在国学经典中感受国学的内涵和哲理,让幼儿从小传承民族智慧,在其中懂得知恩感恩的道理,为使自己成为一名德才皆备、知恩感恩的人做精神和知识的积累。

二、在每周的主题活动中进行知恩感恩教育

每周五下午是我园的主题活动时间,我们会结合特定的日子对幼儿进行知恩感恩教育。如在“教师节”通过主题活动让幼儿感恩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感恩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感恩教师给了他们妈妈一样的爱。幼儿在活动中亲自为教师制作小礼物,教师会给幼儿一个轻轻的吻和一个深深的拥抱。再如在“9?18事变”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观看影像资料和教师讲解,记住了这段屈辱的历史,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爱国之心油然而生,更加明白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发奋学习的道理。

本学期我园制定了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助残日等主题活动计划。如在“母亲节”主题活动中,确定了“感恩母亲节——爱护蛋宝宝”活动主题,让幼儿在保护鸡蛋的过程中,体验妈妈的辛勤付出和不求任何回报的浓厚亲情,懂得如何感恩,如何关爱他人。这一活动的具体过程是:

活动前,幼儿园向家长发出了邀请,请家长在家和幼儿共同商量如何更好地24小时保护蛋宝宝。幼儿在接受这项超级任务的前一晚,为蛋宝宝制作了温暖的“小窝”,以便更好地保护蛋宝宝。“母亲节”的前一天,在幼儿离园时,各班教师向幼儿发放鸡蛋,发放前宣布本次活动的要求,小朋友们要保护“蛋宝宝”24小时,要像妈妈爱护我们、照顾我们一样去爱护“蛋宝宝”,如果“蛋宝宝”打碎了,你的任务就失败了,不可以拿家里的鸡蛋代替,活动结束后要说出护蛋的经历和感受。领到蛋宝宝的幼儿好兴奋,精心给蛋宝宝们起名字,有的叫“小甜甜”,有的叫“小葡萄”“小米”“小可爱”,满满的爱意爆棚。晚上,家长在班级的微信群里互相交流。通过交流,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护蛋”的经过,如给蛋宝宝洗澡,陪蛋宝宝唱歌,睡觉的时候把蛋宝宝放在早已精心准备好的小窝里……

母亲节那一天,幼儿拿着自己要保护的蛋宝宝走进教室,开启了一天的幸福之旅。从他们接受这个任务,保护蛋宝宝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万分小心的。活动中,有的幼儿不小心把蛋宝宝打碎了,伤心地哭了起来,教师就耐心地安慰小朋友:“你们如果受伤了,妈妈的心情和你们现在是一样的难过,所以你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保护好自己,这样妈妈才会一直开心、快乐。”就这样,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并让他们更爱自己的妈妈。

下午全园进行了感恩“母亲节”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请幼儿讲述爱护蛋宝宝的经过。幼儿因为是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所以每个人都讲得很动情,有的甚至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通过本次的爱护蛋宝宝活动,幼儿感知了父母呵护他们健康成长的辛苦,他们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三、通过体验性作业教育幼儿知恩感恩

现在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家人们每天围着他们忙碌,幼儿已经习以为常,不仅自己的动手能力差,而且还不知道感恩。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园通过设置体验性作业,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同时,教育幼儿知恩感恩。

每天离园前,教师都要为幼儿布置回家的体验性作业,即帮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第二天入园,每位幼儿都要讲讲在家帮助家人做了哪些事情,家长及时在班级的微信群里和教师交流,发一些幼儿在家帮助家人做事的图片和视频,教师及时表扬。过了一段时间,教师及时引领:“宝贝们你们现在可真棒,每天都能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们是不是觉得有些辛苦啊?可是爸爸妈妈们每天不仅要上班,回家还要给你们做饭,照顾你们,他们是不是更辛苦啊?那你们回家后还应该怎么做呢?”通过引导,幼儿知道不仅要知恩,还要感恩,回到家后他们除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有的还为妈妈爸爸洗脚、给爷爷奶奶捶背,这些温馨而充满爱意的图片,记录着幼儿知恩感恩的成长历程。

四、家园携手提高知恩感恩效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往往比有声的教育作用更大。为此,我园开设“父母大学”课程,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形成家园携手合作的局面,督促幼儿知恩感恩。

中班的一位家长在课堂上交流时,反映家里的瑞宝现在越来越不尊重爷爷奶奶了,很是着急。通过了解,我们知道这是一个五口之家,在餐桌上,只要是瑞宝爱吃的东西都是自己享用,从来不会跟爷爷奶奶分享;让爸爸最不能容忍的是,瑞宝跟爷爷奶奶说话总是很不耐烦,有时还是命令式的。随后,我们寻找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爷爷奶奶对孙子有些宠爱,二是是父母的榜样没有做好。爷爷奶奶的身体不错,又闲不住,就把家里的家务基本都包了,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等,可爸爸妈妈从来没有表示过谢意。特别是瑞宝爸爸,觉得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说话从来无所顾忌,有时嫌弃老人唠叨或者事情做得不合心意,还經常会对老人指责或发脾气。找到原因后,我们决定爸爸妈妈先从自己做起,二位老人进行配合。首先,爸爸妈妈下班后帮助老人一起准备饭菜、收拾家务;吃饭时先请两位老人入座,给老人夹菜盛饭,好吃的先请二老吃。其次,经常主动为老人做些事情,如主动给二老倒水、端洗脚水,为他们洗脚;妈妈在给奶奶捶背的时候,示意瑞宝给爷爷捶背;周末带着老人一起去公园散步谈心;遇到节日都不忘给老人买些礼物等。最后,教育爸爸不再随便对老人发脾气,说话时少一些抱怨指责,多一些感激与和气。慢慢的,瑞宝变了,变得能干了,变得不自私了,最让全家人欣慰的是,瑞宝懂得尊重老人了,给爷爷奶奶捶背已经变成了他的“专利”,爸爸妈妈下班一进门,瑞宝立即把拖鞋递过去,在餐桌上只要老人不入座,瑞宝不会动筷子,爷爷奶奶帮他做了事,会主动说谢谢。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知恩感恩的孩子。

我园开展的一系列知恩感恩教育活动,在幼儿的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相信这颗种子,在知恩感恩养分的滋养下,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为他人遮蔽风雨。

参考文献:

[1]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1).

[2]李爱娟.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J].新课堂,2014,(23).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感恩教育认知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