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发展为核心再看环境创设
2018-12-11刘洋
刘洋
[摘要]环境创设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是每个学期、每天一直在做的事情。教师用心去思考、制作、投放和更换材料,以为这样的环境会让幼儿玩得很好,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得不到他们的认可。为了让他们在平整干净的地面上活动,教师把草地变成了水泥地面,但是当询问他们喜欢在什么样的地面上游戏时,所有的幼儿却都说是草地。教师善意的初衷常常违背了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反思后不难发现,在说到环境创设的时候,教师往往忽略出发点应该是幼儿的需要,以幼儿发展为目标才是教师进行环境创设的核心。
[关键词]环境创设;幼儿;环境;教师
环境创设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教师在环境创设的时候,其出发点应该是幼儿的需要,以幼儿发展为目标是教师们进行环境创设的核心。为此,幼儿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应注意装饰的主题、活动空间的大小和操作材料的层次。
一、协调统一的装饰主题
过去我们不太强调班级环境创设的主题问题。经常看到墙上色彩斑斓,门上五颜六色,玻璃上花花绿绿,再加之天花板奇形怪状的吊饰,柜子上五花八门的贴纸……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园就应该看起来“乱糟糟”的,幼儿一走进来注意力马上就能够被漂亮的环境吸引过去,能更快地融入到班级和集体生活中。这样的装饰貌似是把幼儿引入了一个神奇梦幻的童话世界,殊不知童话世界也是有故事主题的,杂乱纷繁的线索和人物只会使故事变得一团糟。幼儿教师应当成为一个会编故事的人,只有挑选适当的人物、场景和色彩,才能够讲出好故事。
1.越多不等于越好
一个偶然的机会,参观了一所精心装修的幼儿园。原木色的门和桌椅看上去让人感觉十分舒服,墙壁上贴的乡村田园风格碎花壁纸,给人非常温馨的感觉。但是,当我站在门口向屋里扫视时,却不知道应该看哪里。这个班级的老师在窗户上贴了许多卡通的小粘贴,柜子和地上粘满了各种进区规则和标识,天花板上还吊了不少小熊玩偶。可以说,这名教师做的这些设计真的很用心,内容很丰富,布置起来也很费力,但是效果并不好。对注意力相较幼儿集中的成人来说都不知道看哪里,何况对于幼儿,长时间在这样凌乱、细碎的环境下活动,一定是不舒服的。许多信息相互碰撞,杂乱无章,给幼儿从环境中获得信息造成了麻烦,冲突的视觉表象会使幼儿茫然无措。所以,有时候越多真的不等于越好,怎样帮助这位老师小范围地修改呢?壁纸已经是碎花的了,那么就要尽量减少小物品的使用。首先,要撕掉窗户上的贴纸;其次,可以将吊饰的尺寸增大;最后,以班级公约来代替每个区域的小标识。这种放大和减少的更改,使幼儿的眼睛有了焦点,只有他们知道要看什么了,才不会显得迷茫和注意力过度分散。
2.正确理解去颜色化
近几年,在环境创设里有一个比较火的提法,叫做去颜色化。这个理论一出,许多教师在环境创设上开始束手束脚,不敢做了。我认为,这种做法十分不可取。我们说去颜色化去的是过多的、不必要的颜色。我们生活的环境本身就充满了色彩,没有颜色的物体几乎是不存在的。如果说去颜色化就是不用其他颜色,只使用原木色或绿色、白色的话,显然那并不是一个令人感觉愉快的环境。而当确定好班级环境创设主题后,必然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确定主题色调。色调是主题装饰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它有着严格的不可以超过四种颜色的限定。当做完这部分规划以后,班级中一定不会再出现颜色混乱的现象了,去颜色化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大小适宜的活动空间
说到活动空间的问题,教师的抱怨要么是空间太大,要么是空间太小。我们仔细地想一想,是否存在因为活动内容与空间安排不相匹配而显得空间不够的情况呢?
记得小班的下学期,由于班级里男幼儿比较多,对车、枪、炮类的物品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在娃娃家的柜子面上设置了一个停车场的活动区域。每次进区活动时,娃娃家总是男幼儿争抢十分激烈的区域之一。由于柜子面上的空间有限,男孩推挤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游戏时间超过5分钟以后,部分幼儿出现了撞车的现象:开始我以为幼儿太小,还不懂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方面的教育。随着游戏时间的延长,幼儿出现了砸车和摔车的现象,我认为可能是这些幼儿行为本身的问题,又对他们进行了个别指导。在游戏时间超过10分钟以后,娃娃家里已经很少能看到玩车的小朋友了。偶有一两名小朋友去停车场,也只是拿起小车摆弄两下,很快就放下了。在收拾整理的时候,幼儿也都是将小车随意地收到了玩具框里,而没有停到停车场里。这时,我才发现前面的判断是有问题的。即使他们再不懂交通安全,再不爱护玩具,也不会出现从一开始的疯狂争抢到后来无人问津的情况。我开始考虑这个停车场的设计对幼儿来说是否适合,规则制定是不是有问题,又或者是材料选择或空间大小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我对停车场的游戏规则、车辆和场地分别进行了相应调整,将活动室的地面设计成车道,幼儿从停车场取完车以后,需要在车道上按照交通规则来行使。游戏结束之后,需要将自己玩过的小车再停回到停车场去。如果行驶时发生了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小司机需要被关进警察局;如果发生了车祸,伤者就需要被送进医院里面进行治疗……这下幼儿们可乐坏了,他们开着自己喜欢的小车在车道上跑来跑去,真正地沉浸到了玩车的游戏中去。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关注环境创设时的活动空间问题,根据不同的环境创设,选择适合的空间大小,更好地为幼儿营造活动空间。
三、层次分明的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的投放是环境创设的重要一环。每每讲到操作材料的投放,都会提及适度原则,既不要材料太少过于单一,也不要太多,种类、数目要适度。大部分教师经常考虑的是材料的多寡问题和种类丰富程度,即材料水平方向的扩展,却很少会想到纵深方向的操作层次問题。我认为纵深维度的操作层次问题更应受到教师的重视。
1.墙上的光点
中班下学期的科学活动涉及到了光的问题。出于培养幼儿探究兴趣的考虑,我在科学区里投放了几支激光笔。刚开始幼儿因为它一按就会在墙上出现光点十分感兴趣,经常是几名幼儿用激光笔在墙上玩追逐光点的游戏。一个月以后,基本上全班幼儿都玩过一遍,并且开始对它不那么感兴趣了,此时我增加了面粉。在我的演示下,幼儿看到穿梭在空气中面粉里的红色光线后,他们又开始对激光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单纯的追逐光点游戏,到观察光沿直线的传播,同样的几只激光笔通过纵深维度的扩展,使幼儿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水平得到提升。
2.趣味拼图
拼图是一种非常好地锻炼幼儿思维能力的游戏。同样的一幅图,将它剪成不同的块数和形状,在背后做数字标记,给出完整图片提示……这些都反映出了材料的不同操作层次需求。教师在投放拼图后,通过区域观察和指导来提升班级幼儿的操作水平和能力发展。比如,教师可给出图片提示,让幼儿从块数较少、形状较规则的图片开始拼;幼儿完成后,可不给图片进行盲拼;完成后,可更换拼图形状或增加块数……依次向更高难度发展。
环境是无声的教科书,幼儿园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精心创设幼儿园环境,可以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有利于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对幼儿和幼儿园本身都要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些信息保证了我们的设计目标与教育活动目标有紧密的关联,促使我们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环境创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对幼儿进行认真且细致地观察,并且根据幼儿的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来对环境和活动做适当的调整,让环境真正“活”起来,幼儿与环境积极地互动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红雨.幼儿园环境创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高月梅,张弘.幼儿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吴丽芳.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06).
[4]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