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8-12-11河南省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466200田海诚邢辉
河南省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466200)田海诚 邢辉
目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常规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有开腹手术和新型的腹腔镜手术。本研究以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接收的8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每组42例。甲组:27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32~63岁,平均(37.4±5.2)岁;病程1~6天,平均(3.7±1.5)天;乙组:26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33~65岁,平均(37.8±5.3)岁;病程1~7天,平均(4.1±1.4)天。研究入选对象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1.2 方法 甲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处理,在患者右侧肋骨下方10cm左右处行手术切口,逐层切开患者皮肤及皮下组织,进入腹腔探查被结石堵塞的胆囊管,依次离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并进行结扎,剥离胆囊后再切除胆囊,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是否需要缝合胆囊床和引流置管。乙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在全麻后,在其脐部下方1cm处行小切口,建立CO2人工气腹,气腹压力为10~12mmHg,分别于患者脐下缘及剑突右下方置入10cmTrocar,在患者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和腋前线分别置入5cmTrocar,使患者处于脚低头高的斜卧位,对患者病灶处及其周围组织进行观察,用电凝固烧灼其胆囊底部2cm左右的小口,抽净胆汁,切开胆囊前后壁浆膜,对胆囊三角区、胆囊动脉及胆囊管进行钝性分离,切除并取出胆囊。术后进行电凝止血或海绵填塞压迫型止血,并引流置管。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的观察指标比较(n,±s)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的观察指标比较(n,±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甲组 42 95.8±12.2 85.3±8.4 32.4±3.2 9.8±3.2乙组 42 84.2±10.3 45.4±6.9 21.7±3.1 3.8±2.2 P<0.05 <0.05 <0.05 <0.05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其并发症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及计量数据用例数(%)和(±s)表示,组间比较差异用x2和t检验,P<0.05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期间的观察指标对比 乙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甲组,且其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甲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
2.2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甲组发生出血、肠粘连和胆总管损伤各1例,术后感染3例,发生率为14.3%,而乙组仅发生术后感染1例,发生率为2.4%。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针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常用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且易造成患者术后感染,引发诸多并发症。因此,选择全新、有效、安全性较高的手术方式,对改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通过给予患者不同的手术治疗措施,结果显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且乙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明显低于甲组,表明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提高手术效率,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患者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主要原因在于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组织创伤小,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术后疼痛感,利于患者术后的肠胃功能恢复,能减少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有助于患者的康复[2]。
综上所述,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和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肛门排气速度,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术后的身体康复有益,更适合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