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护理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心理、Cor及IL-2水平影响

2018-12-11施晓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35期
关键词:总分乳腺癌护理人员

谢 俊,施晓丽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在国内女性常见妇科肿瘤中,乳腺癌位居前列[1]。目前乳腺癌根治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术后免疫功能下降、形体改变以及术后疼痛等给患者造成了强烈的刺激,心理应激反应较大,容易出现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预后恢复[2]。因此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认知行为护理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患者认知水平为依据,给予患者认知干预,改变不良行为,提高自信心,是极为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3-4]。本文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予以认知行为护理,探讨其对患者心理、血清皮质醇(Cor)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于本院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9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入组者均为首发入院;②均为已婚女性患者;③术前经细胞学、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④肿瘤TNM分期为Ⅰ~Ⅱ期;⑤入组者对该次研究知情,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院部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实施。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疾病者;②意识障碍、听力障碍者;③生存期预计小于1年者;④乳腺癌转移者;⑤合并其他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⑥治疗依从性差,一般资料不齐全者。采用随机平行法将9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3~72(58.79±1.23)岁;肿瘤TNM分期:Ⅰ期25例,Ⅱ期2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及以上3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4~77(59.15±1.47)岁;肿瘤TNM分期:Ⅰ期23例,Ⅱ期2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及以上3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基础干预。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给予积极支持并建立良好关系。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情况,掌握患者心理特征、需求,从而相应采取应对措施,寻找心理应激源,给予针对性安慰与疏导,例如术后躯体的变化,患者压力大,护理人员可给予安慰并告知解决方法,如行乳房重建术等。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认知行为护理,具体内容:①护理人员积极分析患者的心理应激源,例如对放疗、化疗的恐惧,疾病的未知因素,确诊癌症的现实等。耐心告知患者,强烈的负面情绪变化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免疫防御力,进而导致癌症转移,甚至肿瘤复发恶化等。耐心为患者解释,错误的认知会给家庭、自身心理、躯体均造成不良影响,延缓预后恢复,帮助患者纠正以往错误的认知状态,实现认知到情感直至行为的和谐,鼓励患者,培养适应力,从而积极应对病情。发挥机体潜能,纠正错误理念及人格,消除心理不良冲突,建立起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积极鼓励疏导,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挖掘自身潜能及自我管理能力。②积极的行为干预,指导患者进行冥想训练,放松自身,听和谐舒缓音乐,感受快乐,消除负面情绪,保持精神与身体的放松,对症选择音乐,如患者失眠,可听《二泉映月》等,头晕则可选择《梁祝》,情绪低沉可听《春来了》等。护理人员可语言引导患者,音乐辅助,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指导患者闭上眼睛,想象美好的事物、人生中愉快的一幕等,再缓缓睁开双眼,重复训练。指导患者学习情绪宣泄法,从而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环境氛围。护理人员耐心聆听患者的主诉,给予足够的鼓励,支持患者自由表达心中压抑的情绪,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尤其是以往强烈的情感体验等,在交谈中,护理人员耐心温暖,善意地给予患者支持,并适时给予患者劝慰,根据不同患者的情绪变化,每天进行1~2次行为干预,10~20 min/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心理变化,在干预前后由专业护理人员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①HAMA量表主要包含14项内容,主要包括紧张、失眠、害怕、认知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变化等,全部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0~4分)。0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2分:中度症状;3分:较重症状;4分:极重症状。总分<6分为无焦虑症状;总分>7分轻度焦虑;总分>14分为中度焦虑;总分>21分为明显焦虑;总分>29分为极严重焦虑。②HAMD量表共包含15个条目,主要为:负罪感、抑郁、自杀、早醒、入睡困难、迟缓、躯体性焦虑、自知能力、胃肠道症状等。同样采取5级评分法(0~4分)。0分为无症状;1分:症状不明显;2分:中度症状;3分:较重症状;4分:极重症状;总分<7分为无抑郁;总分为7~17分为轻度抑郁;总分为17~24分为明显抑郁;总分>24分为严重抑郁。③观察预后指标,包括睡眠质量、疼痛评分(VAS)、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护理满意度。睡眠质量可采用PSQI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0~21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睡眠质量越差。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总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明显。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护理满意度,总分为 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满意度越高。④检测患者血清Cor、IL-2水平,取患者晨起空腹血4 mL,采用GC-2016γ放射免疫计数器检测二者含量。

2 结 果

2.12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2组HAMA评分、HAM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护理干预前比较,P<0.05。

2.22组预后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VAS)、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预后相关指标比较

2.32组干预前后血清Cor、IL-2水平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血清Cor、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患者血清Cor水平均明显降低而IL-2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Co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Cor、IL-2水平比较

注:①与护理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 论

目前,乳腺癌根治手术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法,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疗效,但手术会给患者形体造成一定创伤,乳房缺损,术后放化疗损伤患者外形及容貌,给患者身心带来较大的痛苦,也因此乳腺癌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5-6]。近年有大量临床实践及文献报道,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术后恢复,还会促进癌症进展,同时对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产生严重影响,负面情绪与免疫功能呈正相关性[7-8]。因此围手术期给予乳腺癌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后恢复及免疫功能均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容易忽视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术后的恢复,无法缓解患者的痛苦,生活质量下降。认知行为护理是以患者为核心,以认知行为干预理念作为关键内容,在基础性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落实认知行为干预,在围手术期积极开展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能够做到灵活运用,纠正患者既往认知及行为的错误,满足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进而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水平[9-10]。

近年临床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的负面情绪会增加血清Cor的含量,进而影响机体的正常免疫反应[11-12]。Gold等[13]研究发现,具有家族病史的乳腺癌患者,在强烈的应激刺激源下会出现较高的内分泌反应,继而导致血清Cor以及垂体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升高,因此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的不良心理应激状态会造成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失调。而血清中的IL-2是免疫应答的主要因子之一,会促使B细胞的快速增生,其水平增加表明患者的抗肿瘤及免疫能力有所增强[14-15]。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在常规基础上强化护理中的细节,从患者的认知及行为入手,让患者切身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从而能够打开心扉,将护理人员当成家人,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改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预后恢复。在本次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下床活动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各项指标恢复。同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血清Cor、IL-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在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后,患者的心理问题有了显著改善,提高了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患者成功开展认知行为干预后,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明显消除,免疫功能明显改善,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缓解了患者因癌症所带来的痛苦,缩短了疾病恢复时间,对预后及今后的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普及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总分乳腺癌护理人员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