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2018-12-10杨书评陈亮赵伟华
杨书评 陈亮 赵伟华
摘 要: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第一批“双肩挑”政治辅导员被选拔任用,我国开启了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90年代党和国家颁布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一系列文件以来,辅导员队伍建设日益被摆到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前台,也开始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历史。本文以2015年国家颁布的《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和我校2014年颁布《赤峰学院辅导员条例》为指针,立足在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际,回顾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程,查找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与不足,以便为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目标寻找可行的路线及改进措施,进而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9-0148-03
学生工作是与教学工作并重的高等学校的两大中心工作之一,在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教育管理服务为核心的高校学生工作中,辅导员是重要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思想舆论战线极为复杂、各种思潮和声音不断搅扰大学生视听、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的今天,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是高校开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尤其是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托,是坚守高校社会主义思想政治阵地的中坚力量。因此研究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查找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寻找切合当前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要求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方略,是关系高等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持续健康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一、赤峰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程和举措
赤峰学院作为赤峰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在2003年由多所中专、专科院校合并组建而成的,到现在仅有10多年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的历史。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我校建校以来在教学、科研及学生工作中都做出了不懈努力。同样,在学生工作中唱重头戏的学管队伍建设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发展、完善和提高中,从2003年建校至今走过了从传统到现代、从粗放到精细、从被动应对到自觉建设的曲折而渐进的历程。
2003年学院合并组建时,正值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产业化”口号下高校迅猛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峰值期。我校虽为内蒙古地区边塞小城的地方院校,虽以愿者自来、坐以待客的招生方式招生,仍有源源不断的生源和疲于应对的教育和管理任务。学生数量以井喷式的方式增长,学生类别包括全员带入原有院校学生,再加上合并后招收的本科生,因而形成了在校生中专、专科、本科共处,“2+3”专科、“3+2”本科同列的生源格局。造成的学生工作困境是:一方面是学管工作对象是学生一端,人数激增、种类多、层次参差不齐,导致教育管理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另一方面是学生工作主体教师一端,从以往中专、专科单一集中管理模式转向多层级复杂化的学生管理模式,短时间难以适应。一方面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导者校方,对院系、班级及公寓学生管理的高要求;另一方面是承担日益繁重的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同时兼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力不从心、疲于应付。随着扩大招生,在校生人数激增,地方院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滑,使得精英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的自主学习、自我约束的传统不在,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增多,学生沉湎于网络、市井、娱乐场所引发的个体、群体事件不断。这是学生多而杂、管理思路未及调整导致的学生工作危机,是刚刚组建、百业待兴的我校一时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目前众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共性问题。
2010年新建本科院校评估前夕,我校对招生及办学方向进行了政策导向性的调整,压缩专科层次招生,继续招收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工、医、经济管理等应用专业专科生,停止基础理论学科专科层次的招生。2010年评估通过后,办学方向由扩大规模向提升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转移。2012年,赤峰学院全面启动学分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制改革(简称“双改”)。“双改”工作推行后,出现了原有的以班级为单位的班主任学生管理体制和与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不匹配的问题,也出现了以“融入赤峰、服务地方”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传统的以系统学科理论知识传授为核心、重在班级教育和管理学生的矛盾,因而难以完成新时期“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对学生职业及人生规划、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业技术技能演练、就业指导等“服务”工作。同时,持续扩招也使教育教学所需室所馆场告急,多班合用教室、合班上课使以独占教室为标志的班级名存实亡。学分制实施后,学生自主选课、分散走班上課又使同班同学“不同学”,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却“同班同学”,使以固定教室为场所的班级集中管理无法进行,使传统的班主任直接面对学生的跟班管理难以为继,而只能以手机、网络隔空喊话的方式遥控进行。学生管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窗期,这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巨大隐患,是我校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为了解决老办法与新形势的矛盾,适应学分制下学生管理体制与教学管理体制脱节的现实,2014年我院自上而下开启了学生管理体制由班主任制向辅导员制的转型。2014年10月我校颁布《赤峰学院辅导员条例》,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依据、辅导员管理的机制体制、辅导员的职责定位和具体要求、辅导员的配备与选聘、任职与考核、培养与发展、经费与待遇等都做了具体详尽地规定。这是我院辅导员制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为今后辅导员的遴选、管理和使用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2015年5月,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征询意见和修改完善,《赤峰学院辅导员选聘方案》出台,7月正式启动了专兼职辅导员的遴选。经过教师自主申报、院系推荐、笔试、现场面试等环节,经过2015年7月和10月两个阶段的初选和补选,共有27位员工和近70位教师被分别选聘为专职和兼职辅导员,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初步形成。2015年9月新生入学,各级各类学生管理人员统一更名为辅导员,班主任制废止,辅导员制正式实施。
二、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以2014年《赤峰学院辅导员条例》颁布为起点,以2015年7月和10月两次专兼职辅导员遴选为关键环节,以2016年9月学管人员更名辅导员为标志,我校学生管理体制实现了由班主任制向辅导员制的转型。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传统与文化的原因,以及受我校现行学生管理体制及教学管理体制的影响,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并未真正完成国家2015年《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和我校2015年《赤峰学院辅导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提出的“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和“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目标,也未真正完成学分制下班主任制向辅导员制的彻底转型,以及辅导员学生管理体制与导师制教学管理体制的全面对接,也没有达到“十三五”期间我校进入国家百所向职业应用型转型地方院校试点单位后对学管队伍提出的加强学生职业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目标和新要求。
目前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最明显的问题是,专兼职辅导员人数不足,尤其专职辅导员缺口很大。经过2015年7月和10月两次辅导员遴选,共选聘专职辅导员27人、兼职辅导员近70人,这离2015年国家《规定》和我校《条例》提出的“总体上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辅导员岗位”的要求还相差很远。按1:200师生比计算,截至2017年7月我校在校生总数12538人,应配备专职辅导员63人,而目前只有27人,实际缺额达57%。此外,与国家《规定》和我校《条例》提出的“辅导员的配备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国家《规定》提出的“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我校《条例》提出的“每个有本科生的二级学院都必须配备专职辅导员”的总体要求也存在距离。截至2017年7月我校共有教学院系25个,选聘的27位专职辅导员分布在15个院系,而其他10个院系(包括历史文化、口腔医学、音乐、教育、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工程等学院等)没有专职辅导员。有专职辅导员但缺额最大的是经济管理学院和医学院两个“学生大院”。经济管理学院现有学生1792人,应配备专职辅导员9位,但目前仅有1人,缺额8人。医学院现有学生1997人,应配备专职辅导员10位,但目前仅有2人,同样缺额8人。
通过遴选选聘的专兼职辅导员不足,直接引发了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第二个突出问题,即并未真正完成学生管理体制由班主任制到辅导员制的彻底转换。专兼职辅导员人数不足,使各院系在学生管理实践中只能大量起用未参加遴选连兼职辅导员资格也不具备的课任教师担任学生管理工作。全校现有担任学生管理工作的“兼职辅导员”153位,其中超过半数没有自主担任辅导员工作的意愿,没有参与2015年7月和10月两次专兼职辅导员的遴选。2016年9月起虽然也称他们为辅导员,但事实上他们工作的兴趣和重心在教学和科研上,职业发展目标是专业技术职称。虽然担任了学生管理工作,但与他们教学、科研主业相比学生工作被放置在“业余”和“副业”的位置,其工作实效实难与别无旁骛的专职辅导员相比。而专职辅导员缺位,只能由课任教师临时承担辅导员工作的院系,在工作模式和工作任务分配上也只能勉为其难地沿用一人管一班的传统班主任模式。可以说,辅导员遴选及辅导员制实施后,我校学生管理体制仍未脱传统班主任制的窠臼,实行的是辅导员制和班主任制共存的混合体制,一定程度上是以辅导员制之名行班主任制之实。
目前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第三个突出问题,是离国家《规定》和我校《条例》提出的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目标相差甚远。我校现有27位专职辅导员,从学历层次看,具有全日制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分别为14.8%和30%,占比不足辅导员总数的一半。而专科、中专甚至无专业学历者,分别为18%、15%和22%,合计占比竟高达专职辅导员总数的55%强。从专业背景看,具有在大学组建辅导员队伍时就被赋予辅导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主责的、拥有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背景的仅有6人,而其他21人则以不相关的艺体类专业背景为主,或者无任何专业教育背景。辅导员队伍这一非职业化非专业化问题,是我校同时也是国内高校现存的共性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国内未有任何高校开设辅导员专业,或在教育学、思想政治学专业下开设辅导员方向课程,全国性辅导员先天性专业缺位使各高校无法通过后天自主努力来改变。二是各高校为了优先解决本单位教职工家属子女就业问题,录用了一些本校教师子女,但这些职工学历不高,不能进入专业性强的教师序列,只能安置在“专业性不强”的学生管理岗位,拉低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新建院校共有的,专科及中专院校合并时把不具备高校专业教师任职资格人员分派到学生及其他日常管理岗位。四是缘于我校新入职教师一律坐班两年、负责日常事务性教管和学管工作的政策性规定。无论是国内高校共存的同质化欠缺,还是我校特有的问题,最终多因一果,都造成目前我校輔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欠缺。
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第四个问题是,现有的兼职过剩而专职不足、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欠缺的辅导员队伍,无法满足“十三五”期间向职业应用型办学目标转型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辅导员队伍中占比较大的兼任辅导员工作的课任教师们,他们更长于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学生知识应用、职业技能培养所需的实践能力和一线经验,甚至缺乏履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职能所需的政策理论积淀和实践积累。
可以见得,我校高素质的、专业化与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步秋艳,王秦俊.数十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研究,2013,(12).
〔2〕王金文.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17).
〔3〕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https://wenku.baidu.com/view/70006f68814d2b160b4e767f5ac fa1c7aa008231.html?from=search.
〔4〕杨金戈.内蒙古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03).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