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018-12-10林昌郑家娜
林昌 郑家娜
摘 要:构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扩展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建设内涵,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存在问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有效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亟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方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内在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法制和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涵;现状;途径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9-0068-0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涵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迫切需要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也是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础工程。
(一)道德建设内涵
古人云“德,国之基也。”思想道德,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存在的根。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现,能将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表现体现出来。它既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又是人们内心深处最崇高的精神追求[1]。道德建设,指的是在一定的国家或阶级为适应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改善社会道德状况,提高人的道德素质而在道德领域内进行的一种精神建设和实践活动[2]。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道德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道德建设不仅仅是精神性的,还是实践性的。道德建设的目的是要在社会中形成具有效力的道德规范,使人们能够自觉地遵守,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所服务。
(二)共产主义道德内涵
共产主义道德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下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在道德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科学揭示道德的起源、本质、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规律等要素的基础上,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道德及其原则的具体内容,使共产主义道德体系成为世界思想领域重大的理论创建[3]。共产主义道德能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道德问题,能够对社会道德失范现象加以纠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当代发展理念。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对未来社会的道德预测,更是与目前实践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对接的价值原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内涵
社会主义道德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是指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这块沃土之上的,既传承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又结合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的实际的道德。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政治理想,指明社会导向,形成行为准则和提供价值标准,为完成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凝聚人心,聚集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为指导,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富实践经验,传承了华夏传统优秀道德与中国革命的高尚道德,萃取了世界其他民族、國家道德建设的文明成果,饱含了华夏儿女的美好夙愿,合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又彰显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新时代特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5]。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文明的道德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优秀的道德传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革命道德传统,结合今天的实际加以综合创新,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状
(一)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
首先,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内容十分丰富。加强道德建设在中央文献中占据重要分量,主要体现在中央文件以及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中央组织部、宣传部通过书籍、网络、报纸、视频等不同角度集中反映了道德建设。例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是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道德思想的源头。《习近平谈思想道德建设》《道德立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建设的论述》等书籍[7],初步勾勒简单的道德建设思想体系,为研究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道德思想提供了丰富而又准确的文献资源。其次,从道德价值的角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一种大德。《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前后关于党员干部修养的重要论述》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然后,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关联。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呼吁重视传统道德文化,《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关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等文章从传统美德的内容、功能、成效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论述。最后,将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支持下,如果更好地解决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个人品德建设的内涵界定、底线原则、方法途径等,在十八大以后的时代背景下,展开了丰富的讨论,十九大过后,理论会得到更加丰富。
(二)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的公民道德素质
道德是提高人民精神境界,促进社会稳定、文明和进步、促进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讲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这为我们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在现实生活中,公民的道德素质不够高,主要体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个人品德等方面。
社会公德是公民所在特定的社会和公共生活中所应该遵循的行为和道德规范。但在社会上存在许多不良的现象,例如随处乱扔垃圾、破坏公共设施、对他人行为漠视、与人疏远以及违法乱纪等。职业道德是公民在职业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也是一个职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和遵循的道德义务。无规矩不成方圆,不遵守道德,势必会造成自己在工作出错、急功近利、萎靡不振和趾高气扬等。现在主要存在的矛盾有:奢靡攀比严重、意识淡薄、邻里之间斤斤计较、虐待老人和孩子等。最后个人品德是前面三种德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一个公民道德体现都会内化成个人品德的表现,它是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多表现得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法制
道德作为法律之上的规范,不具有强制性,它是人类在自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共识,主要是靠人的自我约束,难以在人类的思想上形成警戒,而法律则是国家强制性实施的,它能够很好地弥补道德的不足。近年来,社会道德缺失,社会丑恶现象不断的显露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和法制建設不健全、执法不严、人情规则盛行有关。社会缺失一个奖惩分明、监督有利的法律约束机制,以及政府公信力缺失、政府不及时处置和公民对法制的信仰缺失有密切相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在建党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上,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7]。如何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的深入开展和具体操作。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方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内在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必须坚持法制和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社会的道德,从根本上说是有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当代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道德建设必然尊崇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活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坚定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心骨、定盘星、度量衡,贯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科学提出新思路新对策,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构建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从经济学角度看,市场追求利益和价值最大化,资本主义是“万恶”的根源。市场本身是不可控的,没有顾虑,必须依靠市场规则之外的其他规则来约束其运行。因此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内在、必然要求。构建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要循序渐进,使人们自觉地匡扶正义,扬善惩恶,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新风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观念。3.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加强传统媒体的宣传力度。传统媒体(主要是指广播、电视、报刊等传播媒介)是舆论的支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作用。新媒体(主要指微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的发展缩短了不同地域之间人的距离,增加信息流通量。同时也要注意到新媒体被不法分子利用,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只有正确的引导,才能推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三)坚持法制和德治相得益彰
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强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紧密结合,将他律和自律联系在一起,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治与道德建设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首先,科学立法,推进道德建设;严格执法,推进道德建设;公正司法,推进道德建设。做到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然后,强化道德建设对法制建设的支撑作用。法律是国家意识的产物,是治国之重器,法律是道德制度化的表现,道德反过来又滋养着法制精神。最后,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翠,蒋蒙携.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及其基本路径[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04):7-10.
〔2〕〔5〕赵增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理论成因探析[J].道德与文明,2016,(02):114-119.
〔3〕武卉昕,张佳慧.共产主义道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契合性[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61-65.
〔4〕刘孜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逻辑起点阐析[J].求实,2012,(03):33-36.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田训龙.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2017.
〔8〕李莉,王晓书.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J].行政与法,2012,(05):58-61.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