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探讨

2018-12-10吴娜娜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用药规律中医药糖尿病

吴娜娜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 方法 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相关文献作为基础,对其中方剂进行分析,并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学软件,明确用药规律,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干预方式进行总结。 结果 在220首方剂中,208味药物应用频率达到2 258次,应用次数较为频繁的为黄芪、当归、白术、川芎、大黄、熟地黄等。补虚类药物应用频次最高,清热药物次之,活血化瘀药物位居第3,利水渗湿药物位居第4,理气、化痰类药物在其中应用同样较为频繁,这些结论或者数据能够反映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规律,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做出参考。结论 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应当注重益气养阴、补脾益肾,还需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明确肝肾间关系,才可对糖尿病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中医药;糖尿病;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a)-0178-02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一种典型并发症,也是致使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肾病在发病初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而发病一段时间,病情恶化后,会出现水肿、尿多、泡沫多、食少恶心等特点。糖尿病控制方法以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为主,但也存在以改善血液微循环为主的治疗方式,若治疗措施不正确,病情会进一步发展,引发肾衰竭,致使患者死亡。随着医学界对糖尿病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取得一定进展。因此该次将对2005—2017年所发表的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文献进行分析,观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使临床可以更好的认识到糖尿病致病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中国期刊数据库中的“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提取糖尿病肾病及中医药等关键词,共计检索出854篇论文。在该次研究中,所纳入的论文中,患者为糖尿病肾病,并未引发其他并发症,经过中医药治疗后能够见到确切效果,有效率在90%上。其中存在完整的方剂及专家经验、对照试验等。将存有其他并发症,或者质量效果不确切等资料排除。

1.2 方法

利用《中药学》等相关典籍,将所有中药名进行规划,保障中藥名称一致,若书籍中并未记载该药物,或者在不同地区名称不同,则采取统一药名记载。比如“淮山”更名为“山药”,“元参”更名“玄参”,“核桃”更名为“桃仁”[1]。

2 结果

2.1 药物使用频率

将收集的220首方剂进行统计处理,经分析后发现药物应用频率能够达到2 258次。将应用次数在50次以上的药物进行排列。主要有:当归、大黄、白术、熟地黄、泽泻、川芎、山药、茯苓、丹参、黄芪等。用药频次最高的为黄芪,应用频次能够达到178次,相对频率能够达到7.8%。其次为丹参,应用次数为127,相对频率能够达到5.6%。第三为茯苓,应用频次能够达到108次,相对频率为4.7%,以此类推为山药、山茱萸、生地黄、益母草、当归、大黄、川芎、泽泻、熟地黄、白术、牡丹皮、赤芍、水蛭、牛膝、桃仁等。

2.2 中药学能效分析及应用频率

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过程中,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剂应用中药为208味,使用频次为2 258次。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后,可以发现应用最为常见的是补虚药,使用药物数为45,使用次数为658,使用频率高达29.1%;功效排名第二的是清热类药物,使用药物数量为38,使用频次为574,使用频率为25.4%;功效排名第三位的是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用数量为22,使用次数为305次,使用频率为13.5%;功效排名第四位的是利水渗湿药物,使用数量为14,使用次数为241,使用频率为10.7%。以此类推分别为解表药、祛风湿药、止血药、收涩药、理气药、化痰药、平肝息风药等。

在上述数据中能够发现,补虚药占比最高,应用频率最高,清热药位居次席,活血化瘀药物排名第三,使用频率在以及功效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药物效果,中医治疗以组合方剂干预为主,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也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特点,针对性选择方剂进行搭配,使患者干预效果最佳。

3 讨论

据我国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逐年递增,与人们不断变化的饮食方式、生活方式存在一定联系[2]。糖尿病肾病为典型综合征,对患者机体伤害较大,并且会患者生命受到威胁,临床干预过程中,对该类并发症重视程度增加,中医治疗方式在近年来兴起,对糖尿病肾病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患者疾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糖尿病肾病为中医“消瘅”类疾病,在中医诸多典籍中有记载。患者发病症状为经常口渴,但是饮水量不大,腿部出现水肿,足部变得瘦小,小便频繁。说明患病主要部位在于肾。肾乃人体先天之本,属水,主藏精,若机体肾气不足,精气外漏,则会引发夜尿频多症状。并且患者会出现口渴问题,长时间患病患者,阴阳无法达到平衡,水湿气无法排出,在体内淤积,可见皮肤表面出现水肿、浮肿[3]。病情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肾脏不断亏损,导致气滞血瘀,血液运行速度减缓,引起各种并发症。久而久之,患者肾脏功能丧失,引发肾衰竭等病情,湿热毒素在体内堆积,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糖尿病肾病在中医辩证理论中为本虚标实疾病,本虚指的是气虚、阴虚、阳虚,或者阴阳失调,两者皆虚。气虚及阴虚为临床常见症状,标实指的是血淤、痰湿、热结等病症。糖尿病病情初期主要以气虚、阴虚为主。所以在治疗过程中经常应用益气养阴、补脾益肾等药物干预。在上文中,也提到用药次数最多的药物,比如黄芪、丹参、茯苓、山药等,这些药物都是益气养阴、补脾益肾的佳品。在中药能效分析中能够发现,补虚药物占比最高,使用频率最高,与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相契合,反映出中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规律[4]。病情不断变化,患者气阴不足转化为阴阳失调,脾肾不断亏损,皮肤出现不同程度水肿,所以药物干预主要以利水消肿为主。在上文中能够发现利水消肿类药物使用数量为14,使用次数为241,使用频率为10.7%,占据能效的第四位。糖尿病肾病在持续发展过程中,脏腑器官功能丧失越发严重,出现气滞血瘀症结,血液循环速度减缓,所以应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次数不断增加,使用数量为22,使用次数为305次,使用频率为13.5%,位居第三名,中医在干预糖尿病肾病过程中,活血化瘀也成为一种治疗特色[5]。

糖尿病肾病在治疗过程中以益气养阴、补脾益肾为主,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次之。在典籍中曾有记载:“火在上者善渴,火在中者消谷善饥.....”这些中医言论能够表明,若糖尿病肾病患者表现为热症,应当应用清热类药物干预。若患者为阴虚内热类型,可明确患者疾病为阴虚生内热,气阴两虚转化为阴阳两虚,出现湿热症,在药物干预过程中,需要清热类药物及利水消肿药物[6]。在上述分析中能够发现功效排名第二的是清热类藥物,使用药物数量为38,使用频次为574,使用频率为25.4%。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与机体、情绪、饮食等多方面因素存在联系。在中医典籍中记载“怒气上逆,胸中积蓄,血气逆流,髋皮充饥,血脉不畅,进而生热,热而消肌,此为消瘅”,其中明确点出肝脏失调为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当应用理气类药物干预,实现疏肝解郁之功效[7]。理气类药物在统计中应用药物为8味,使用频率为84次,位居第五,能够发现中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过程中,对理气药物的重视程度。

因此,中医药在干预糖尿病肾病过程中,应当基于补气养阴、补脾益肾之上,施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干预,并站在肝肾视角,明确肝肾之间的联系,强调干预肝脏对疾病的重要意义[8]。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当分析患者疾病特征,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合理选择治疗方式,选用健脾益肾、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等组合方剂,使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玲,曾慧妍,张锦明,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血瘀证治疗方剂组方分析及新方发现[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5):613-617.

[2] 曾慧妍,赵玲,张锦明,等.基于数据挖掘的早中期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中药复方汤剂用药规律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8,24(7):60-63.

[3] 黄培龙,叶彬华.《伤寒论》少阴病篇治水法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启发[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73-74.

[4] 钟绍.火把花根通过microRNA-29a/PTEN信号通路调控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5] 赵静.崔德芝教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及其常见血管并发症的用药规律探讨[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6] 闫凯.王暴魁“清热凉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分析以及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7] 丘立富.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气阴两虚血瘀证分布特点及其证候诊断规范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8] 曹柏龙.孙光荣教授临床经验总结及补肾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疗效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收稿日期:2018-05-12)

猜你喜欢

用药规律中医药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基于数据挖掘的龙华医院风湿科治疗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与特色分析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