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2018-12-10林碧芳谢巧双王鑫
林碧芳 谢巧双 王鑫
[摘要]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特点,评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控制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妇产科室收治的9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妊娠合并糖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妊娠结局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后的FPG、2 hPG和HbAlc均出现下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FINS水平上升,HOMA-IR值下降,较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INS、HOMA-IR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胎膜早破和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具有全面性、整体性的优势,更利于有效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孕期的血糖状况,减少高血糖因素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促进妊娠安全,提高分娩质量。
[关键词] 妊娠合并糖尿病;综合护理;血糖;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a)-0118-03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u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属于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之一,指妊娠期前代谢正常却在妊娠期内首次出现或发现糖尿病的一种糖尿病,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1]。GDM女性发生酮症酸中毒、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自然流产等并发症的风险高,还容易引起胎儿畸形、胎死腹中及高胆红素血症等,是产科干预的重点[2]。不过,临床上一些孕妇及其家属对GDM严重性认识不够,自我护理依从性差,导致孕期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对孕产妇自身和胎儿预后造成潜在的影响。从孕期至产褥期进行护理,对良好控制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极具临床意义。该文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选取9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控制其血糖的效果及妊娠结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产检并确诊的9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6.32±2.43)岁;平均BMI(27.13±2.47)kg/cm2;孕周25~38周,平均孕(32.26±3.51)周;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42±2.2)岁;平均BMI(26.22±2.12)kg/cm2;孕周24~38周,平均孕(31.43±2.44)周。两组孕妇年龄、BMI、孕周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排除标准
①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孕前体质量(BMI)>25 kg/m2;③经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证实;④孕24~28周时检测空腹血糖(FPG)≥5.1 mmol/L且<7.0 mmol/L;⑤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孕周<24周;既往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史;药物禁忌证;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等病例。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GDM常规护理,包括饮食、营养指导;有规律运动指导及一次性健康教育,定期其做好产检和血糖监测。随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 健康教育 ①纠正孕产妇焦虑、恐惧或抑郁等不良应激情绪,从心理和专业角度进行疏导;②由经验丰富的产科主任进行妊娠糖尿病知识的介绍,如发病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个体化营养膳食、食物选择及食物交叉搭配及如何避免低血糖、高血压等;③向孕产妇介绍运动治疗重要性及适合孕产妇的运动疗法,指导其通过运动调节体重的重要性;④对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情况下,如何通过药物疗法进行干预及注意事项;⑤向孕产妇讲解高血糖状态下如何分娩、分娩方式及产后新生儿护理、产褥期护理等知识;⑥增加讲座次数及条件设置、电话随访等形式,增強孕产妇开展营养、运动的依从性,增强孕产妇家属的参与性,实现监督督促的作用,使健康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
1.3.2 营养膳食干预 由医院专门的营养师根据孕产妇的饮食习惯、产检情况及体质量等,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膳食计划。一般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和晚期每日能力供给,还有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摄入等,每日餐次可增加至6次,分为早餐、早餐加餐、中餐、中餐加餐、晚餐和晚餐加餐。
1.3.3 运动干预 同样根据产检情况及孕周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运动以有氧运动方式为主,如散步、孕妇操、瑜伽等,时间设定在餐后30~60 min,一次持续时间30~45 min。不能空腹,以免出现低血糖反应。不过,对于习惯性流产的孕产妇,不适合开展运动训练。
1.3.4 体重、血糖监测 ①每日晨起分别检测空腹血糖、中餐及晚餐前30 min和早中晚餐后2 h血糖。如检测血糖状况不佳,及时通知医院,由营养师重新调整饮食计划,如后期检测仍表现为血糖值过高,则有产科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胰岛素干预;②每日清晨排空大小便后称体重,体重增加的正常幅度为0.3~0.5 kg/周。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F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HbAlc)等;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以此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其中HOMA-IR=FPS×FINS/22.5;③随访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包括剖宫产、早产、胎膜早破、胎儿发育异常等。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
两组护理干预后的FPG、2 hPG和HbAlc均出现下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FINS、HOMA-IR水平比较
两组护理后FINS水平上升,HOMA-IR值下降,均较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INS、HOMA-IR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从随访统计来看,观察组早产、胎膜早破和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高糖血症对妊娠期孕产妇的损害程度与其维续的时间正相关,即高血糖持续时间越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就越大[3]。较正常孕产妇,妊娠糖尿病孕产妇更容易出现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以及早产、胎膜早破等并发症。分析原因,是高血糖状态更容易发生血管病变,导致胎儿供血不足,此外还更容易并发感染、高血压,进而诱发早产。此外,糖尿病状态下孕产妇的羊水量会相对更高,这将增强对羊膜分泌的刺激,导致羊水体积增大,诱发胎膜早破[4]。因此,加强孕产期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从护理角度上说,妊娠期糖尿病首要干预就是通过采取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疗法,达到控制体重和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5]。临床实践证实,改变饮食习惯,加强运动,超过80%的孕产妇血糖可得到理想的控制。然而,营养膳食和运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孕产妇依从性差的问题,致使持续性干预无法实现。因此,强化健康教育,消除孕产妇家属的认知误区和障碍,似有必要。一些孕产妇或其家属认为控制饮食会导致孕妇和胎儿营养不良,还有认为只需减少饭量或用餐次数就可以控制血糖等,这些错误认知是影响依从性差的深层次原因,应强化对此类认知误区的宣传教育,让其从思想认识上逐步接受并依靠医护人员达到信任并进行良性互动,慢慢在日常行为中接受并实施,这也是综合护理干预必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侯菲等[6]研究发现,通过控制饮食可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饮食控制中应保障孕妇的能力需要,不至于出现过度节食导致低血糖现象发生。因此,这有赖于建立个性化的营养膳食计划,并加强日常的监测及效果跟踪。此外,有规律的运动对控制体质量也有积极的作用。该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干预后FPG、2hPBG和HbAlc出现下降,改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是反应血糖稳定性的重要参考指标,该组观察组FINS、HOMA-IR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妊娠结局方面,观察组早产、胎膜早破和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强化营养膳食、运动的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妊娠糖尿病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从而改善母婴结局。总体来说,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妊娠糖尿病孕产妇血糖水平,且对减少母婴并发症有良好疗效,值得积极推广。
[參考文献]
[1] 王会霞,邱宜梅. 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糖尿病合并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4,34(13): 51-52.
[2] 王畅,陈娜. 围产期综合护理模式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基层医药. 2014,21(2): 319-320.
[3] 荣国琴. 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中的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4,21(32): 145-146, 151.
[4] 回玉杰.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糖尿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疗效评价[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40(8): 1139-1141.
[5] 蒋霞. 综合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8,8(8): 124-126, 241.
[6] 侯菲.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探讨[J]. 中国医药科学. 2013,3(8): 148-149.
(收稿日期:2018-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