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模型在全球城市建设中的运用
2018-12-10省晓晓
省晓晓
摘要:2018年年初,上海市政府正式公布《上海市总体规划(2017~2035)》的规划书,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城市。文章针对上海市“全球城市”这一战略目标,分析上海目前城市发展的现状,借助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分析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要素,对全球城市的实现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全球城市;钻石模型;实现路径
一、引言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的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特别是往中国转移。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也面临着向全球城市转型的挑战。根据上海发布的规划书,要将上海打造成适宜人居住的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科技发达的创新之城。如何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城市目标是亟待考虑的。
二、全球城市研究综述
(一)全球城市概念
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Lefebvre最先提出了全球城市这一概念,他把全球城市看作是一个权力和决策中心。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科恩Cohen(1981)提出:全球城市是国际劳动力分工下的产物,是全球的协调和控制中心,例如现在公认的全球城市伦敦、纽约和东京,并且金融业繁荣和高端的服务业集聚是其重要特征。在互联网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Castells(1996)从“流”的角度出发,创新性的提出了城市网络和空间流动的理论,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评判一个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主要看其在全球经济整个社会网络中的作用,高端形态的城市通过其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城市之间的资本流动、人才流动、信息流动等,快速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取财富同时提高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他强调的是全球城市的节点作用。而美国经济学家Sassen(2001)则认为全球城市是后工业化时代发展起来的,是金融发展度高,高端服务密集的所在地。
(二)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理论综述
沈璐(2014)分析了全球71个城市指数,指出了上海在国际竞争力和城市软实力方面与全球城市之间存在差距;肖林(2013)通过分析上海实现全球城市的过程,发现在经济政策、制度等方面还存在未解决的现实问题;刘江会(2014)则对许多跨国公司、服务业、生产行业等指标进行分析,从网络能级分析差距;庄少勤(2014)认为,建设全球城市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强调城市发展要能够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并认为注重一个城市的特有魅力是重要的,其研究范围涵盖了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创新能力、生态环境等各个层面。
(三)研究述评
目前对上海建成全球城市的战略、路径、差距问题等方面的研究非常丰富。问题分析方面,很多研究通过将上海对标目前公认的全球城市:伦敦、东京、纽约,寻找差距,再针对性提出对策;在实现路径的选择方面,更侧重研究全球城市的经济内涵,更多是从金融、贸易、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经济指标的追赶。本文从实现战略目标的主要要素切入,运用钻石模型对如何建设全球城市进行分析。
三、全球城市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一)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
20世纪90年代,迈克尔·波特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以产业结构的五大竞争力为基础,提出用四类要素组成的钻石结构来描写竞争环境的组成,也就是“钻石理论”。波特认为,国家特定产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四个要素;另外,机会和政府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波特的理论模型是从微观层面分析产业竞争力,以及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因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虽然城市如何获得竞争优势并实现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不同于产业和国家的竞争优势,但其蕴含的内容有相似的地方。
(二)钻石模型在实现全球城市中的运用
1. 实现全球城市的重要要素
全球城市的评价指标繁多,本文在综合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形成全球城市这一形态的主要要素概括为三个方面:经济基础环境、社会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其中经济环境就包括对各项经济指标的衡量,如人均GDP;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如第三产业占比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能源、交通等。社会发展环境方面,包含居民生活质量、居民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衡量;生态环境方面考核城市绿化水平、空气指数、污染控制等。
2. 基于钻石模型对上海实现全球城市的路径分析
上海城市发展的定位与战略目标是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全球城市,这是上海未来战略实现路径选择的基础。实现这个目标的各项重要资源即是生产要素;城市发展的内外动力即是要达到的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是辅助战略目标成功的重要要素,即是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环境;最后,全球经济的大发展,经济重心的东移为上海发展成为全球城市提供了机遇,政府发布的经济政策也对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上海全球城市的定位
上海发布的未来30年战略目标,到2050年要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大都市,经济发达的全球城市,极具吸引力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城市的各项发展指标均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生产要素
上海处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也相对丰富。初级生产要素包括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劳动力等。上海处于沿海城市,经济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程度高,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集聚。随着社会化分工,经济发展的程度更高,高级生产要素显得更加重要。例如技术、人才資源、知识资源等。北上广目前仍然是人才集聚的最佳选择,高新技术发达,创新指数排名领先,金融、科技、新兴产业的中心。
(3)需求条件
促进城市的发展,首先要促进城市的需求增长。影响城市内需的因素包括,居民数量、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等;影响城市外部需求的是人口、技术、资本的流动。上海城市居民消费水平虽然高,但由于电子商务的发达以及跨境旅游的人数增长,一部分需求转移到国外,特别是对奢侈品等高档商品的需求。一方面需要提高国内高奢产品服务的提高,促进内需,并吸引外部消费。另一方面,推动供给侧改革,不要依赖于传统的投资拉动需求的模式,以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来拉动。
(4)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的支持,这里是指生态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人文环境的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绿色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而独特的人文魅力,和谐的社会环境也是经济正常运行下去的支柱,同时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因此,以这两方面的发展作为实现全球城市战略的基础。
(5)机会
我国经济环境的良好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都给了上海很好的发展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中提升自我,构建卓越的全球城市。
(6)政府
政府政策的匹配,对于城市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上海提出的“四个中心”建设,正是基于上海已有的发展基础与比较优势提出的。为早日实现“四个中心”的目标,上海还提出了“四个率先”的要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提升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建議
(一)建设创新之城,提高社会创新水平
我国一直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不能只存在于口号中。国家、政府、各个社会团体都应提倡创新、创造,落实到各行各业、各群体中,对各种有利于社会的创新成果予以奖励,并提高创新技术的转化率,真正发挥创新成果带来的益处,利于社会发展。
(二)注重与周边城市共赢发展,发挥节点作用
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不能一枝独秀,要与其他城市竞合发展,发挥自身的节点作用,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在竞争与合作中共赢,周边区域的繁荣也能促进上海的进一步发展。
(三)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设生态之城
在未来30年的发展中,上海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而环境容量有限。因此,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否则,随着人口不断集聚,环境会变得更加恶劣,而人们注重养生健康的生活理念正不断提高,这势必会降低上海城市的魅力值。
(四)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打造人文上海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愈加显现,人口流动性大、社会公共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也愈加引起重视。被称为“魔都”的上海生活节奏相对较快,人们往往更加注重经济物质的丰富,文化氛围的营造反而被忽略,这不利于丰富城市的整体文化内涵,可以大力发展上海特色的街头民间艺术,城市雕塑等,发扬传统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Cohen R B. Dear M_ Scott A J.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urbanhierarchy[M]. Methuen,1981.
[2]Castells M. The information age: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Vol.1.The rise of the net work society[M].Blackwell,1996.
[3]Sassen S. The global city: New York. London. Tokyo[M]. Princeton Universih Press,2001.
[4]沈璐.全球城市指数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4(06).
[5]庄少勤.迈向2040:上海城市规划战略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4(06).
[6]刘江会,贾高清.上海离全球城市有多远?——基于城市网络联系能级的比较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4(11).
[7]肖林.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战略路径[J].全球化,2013(02).
[8]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 华夏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