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研讨在干部教育培训项目中的应用实践
2018-12-10许丽琼葛全胜
许丽琼 葛全胜
摘 要:作为一种新型培训方式,结构化研讨与传统研讨相比,更注重主题和过程设计,具有保证全员平等发言、突出水平思维、提高决策可接受程度的优势。作者结合本单位在农业干部教育培训项目中应用结构化研讨的情况,总结了结构化研讨的实践流程、实践效果、存在的问题,并对结构化研讨成果的应用及提升结构化研讨效率进行了探讨,为结构化研讨的更大范围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结构化研讨;农业;干部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2013-2017年农业部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干部教育培训不仅要注重培训规模等数量指标,更要注重培训质量与培训效果,真正提升广大参与培训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近些年来,干部教育培训中,由于学员性格与年龄差异、资历与经历差异、职务与职位差异、对选题是否感兴趣等原因,传统的小组研讨出现一些不和谐的情形,如“一言堂”“走过场”等。结构化研讨作为一种新型培训方法,由于其更适合成人学习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教育培训项目。作者所在单位在干部培训项目中试点应用结构化研讨,亦取得不错效果。
一、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规划》提出“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因为决定培训效果的几个要素,如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其中培训方法对培训效果具有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干部教育培训不断发展过程中,从传统单向式培训向小组讨论式教学的转变,是一次重大创新。传统单向式培训是以教师为中心,是教师向学员大水满灌式传递信息的过程,不能有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教师输出与学员吸收不能呈正向放大关系。鉴于满堂灌的培训效果不尽人意,逐步发展出小组讨论式教学,目的是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建立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方法。
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存在一些硬伤,如只能做到以部分或少数学员为中心,只能叫做传统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为三类,一是少数人(权威人、领导人、职务高的人、发言欲望强烈的人等)发表观点,多数人附和或沉默,意见不能充分表达,观点不能全面收集;二是研讨过程缺乏引导与控制,容易偏离主题,漫无目的,或形成对抗氛围,无法保证平等发言,表达观点,因而难以形成有效或正确决策,一些观点被提出后未能经过充分讨论就被采纳或被忽略;三是学员没有得到均衡的锻炼,达不到培养人的目的。
本着一切以学员需求为中心,以提高学员满意度为目标的培训宗旨,各培训机构试图在小组研讨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再创新。国家行政学院培训中心率先于2007年在其承办的澳门行动学习项目中,探索了结构化研讨方法。该方法于2011年获得国家行政学院“最具创意成果奖”。可能出于对结构化研讨方法起源于较高层次的培训项目,其他培训机构均有选择地在比较高层次的培训项目中进行了一定推广与使用。实践表明,结构化研讨是更符合成人学习习惯的一种方式。成人学习者本人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并且是带着问题来学习,需要一个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良好环境,希望能获得知识更新、素质提升或思路拓展等。结构化研讨用“水平思维”替代“垂直思维”,客观上使学员的思维慢下来,围绕问题,层层深入,借助工具使每个人贡献思想并尊重差异,整个研讨更加有序,也更加有成果,值得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使用。
二、结构化研讨的优势
结构化研讨是指由催化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采用相关的结构化分析工具,根据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引导学员围绕某一主题多角度、分层次开展讨论的方法。可见,结构化研讨需要一定规则和工具的辅助,可操作性较强。讨论内容分层次、多角度,全面性得到保证。规则、流程、研讨工具共同构成结构化研讨的三大核心要素。结构化研讨的根本目的在于破除非结构化讨论过程中的随意性、参与的非广泛性以及对某一意见的垄断性等弊端,存在如下主要优势:
第一,确保全员平等发言。通过团队列名法、头脑风暴法等工具,保证学员在发言权利上平等,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学员首先在规定的3分钟时间里,独自写出自己关于当前议题的想法,其次,学员按座位顺序,依次说出唯一一个与前面不重复的想法;通过提前准备、按序发言的安排,学员们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必说,真正释放内心想法,能体验到平等对话、被尊重、被倾听的感觉,有效规避了传统研讨的“一言堂”现象;同时学员来自不同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也可以汇集一起,进一步提高研讨的质量。
第二,突出水平思维。通过主题结构化和研讨分阶段化,客观上把思維的不同阶段划开,避免了思维方式的互相干扰。在现场讨论时,学员只针对当前议题简要表达自已的观点,既不拓展自己的想法,也不评价他人想法,只是表达事实。如有偏题趋势或现象,催化师及时纠偏,保证讨论回到正常轨道。整个讨论过程就像织锦一样,先织纬线,再织经线,大家一起织完一个经线,再织下一个经线,经纬、经经之间不在同一时间交叉,过程十分有序,内容比较全面。
第三,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程度。经过每个人展示观点、投票决策,对当前观点中的重中之重形成一致意见。决策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的过程,有利于集体建设。学员完全参与整个决策过程,对决策结果更加认同,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程度。
三、结构化研讨于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之实践
为了有效贯彻落实《规划》,提高学校干部教育培训效果,作者所在单位尝试将结构化研讨引入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项目,开展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实施结构化研讨的基本情况
于2017年2-4月组织了10个湖北省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培训班规模为80-100人。当时考虑在学员规模较大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实施结构化研讨的目的,主要是让工作人员在实践中熟悉结构化研讨流程,为今后在高级研修班推广结构化研讨方法积累经验。其中以湖北省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以下简称测报班)和湖北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水稻综合一班(以下简称水稻班)为代表,两个培训班的研讨主题分别为1个和4个,催化师分别由工作人员担任和学员担任,两个培训班共同点是学员均分成四组,每组一名催化师,研讨过程设计为三个阶段,完成三个层次的讨论内容,再通过一次全班集体汇报,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二)实施结构化研讨的准备工作
相比传统自由式的研讨方式,结构化研讨更注重讨论主题、讨论程序的结构化设计,所以结构化研讨除了做好常规的研讨场地、文具材料等准备之外,还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精心策划:研讨主题确定与结构化、组员结构化、催化师确定、研讨方法确定。
1.研讨主题确定与结构化
研讨主题一般来源于主办方或学员,无外乎工作热点与工作难点等,数量为1-4个。也可来源于学员,主要由学员在培训开始后的前二天,提出自己關心的研讨议题,由组长收集、综合而成本组研讨主题。而主题结构化,最常分解为三段式,如解决问题型或对策型主题,采用“问题——原因——对策”的结构,变革型主题采用“目标——条件——路径”的结构,发展式主题采用“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结构,理论型主题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作者单位实践的两个培训班主题均由主办方确定。测报班的研讨主题确定为1个,水稻班的研讨主题确定了4个,均选用解决问题型结构化模型,即主要问题——原因——对策。
2.组员结构化
组员由催化师、组长和学员组成。组员结构化主要是对学员进行分组。学员分组则需要根据研讨目标以及主题涉及范畴来进行。可按学员结构、层次、区域、岗位等进行平等或混合分组。同一结构构成的小组,便于问题的相对集中,针对性更强。不同结构混合构成的小组,便于问题讨论的全面性。作者单位实践的两个培训班根据主题的范畴,均按地区对学员进行分组。
3.催化师确定
催化师是在传统讨论基础上新增设的一个角色,是讨论中除组长之外的另一个关键人物。如果说组长主要对讨论程序负责,那么催化师则主要对讨论内容把关,是负责引导学员进行有效思考和观点表述的过程专家,重点引导学员多角度发言、把握讨论内容不偏题等。催化师要熟悉学员构成,熟悉主题背景,参与流程设计,了解研讨任务。催化师可由授课教师、工作人员或学员来担当。测报班的催化师由工作人员担任,水稻班的催化师由学员担任。为确保催化师顺利开展催化工作,我们提前对催化师进行了集中培训,主要是统一认识,了解流程和职责分工,熟悉研讨主题、突发状况解决方案等。
4.研讨方法确定
结构化研讨的高质高效离不开一些方法、工具的使用。常用的方法有:团队列名法、头脑风暴法、金鱼缸法、鱼骨图法、六顶思考帽法、四幅眼镜法。作者单位实践的两个培训班,均采用了程序性较强的团队列名法。团队列名法具体程序为:首先学员自我介绍,每人最多一分钟;其次,个人独立思考,三分钟内把观点写在纸上;第三,组内轮流发言,每人只讲一条,最多不超过一分钟,强调(发言人)不解释、(倾听人)不评判的规则;第四,小组讨论,归纳问题;第五,个人独立思考,对归纳后的问题进行重要性打分。打分规则是越重要的问题其分值越高,最高分数与问题总数值相同;第六,小组记录员统计评分结果,选出最主要的三个问题。
(三)结构化研讨的具体实施与成果
1.第一次结构化研讨
第一次研讨任务是围绕主题,讨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测报班为例,其研讨主题有4个,每组讨论主题相同。
学员们按照规定的10个研讨流程进行讨论。这10个流程具体为组长发言、催化师发言、学员发言、收贴学员发言卡、小组归纳、补充发言、小组决策、提供支撑材料、宣布结果和组长总结等。其中组长和催化师发言是关键,贯穿始终,重点强调规则,确保研讨不跑题、不偏题。学员发言是重点,历时40分钟左右。提供支撑材料是保障,主要是请学员针对最主要的三个问题提供更多素材,保证讨论成果是有一定客观事实作支撑,这一步非常关键,决定着该问题具有多大的广泛性和特殊性。
经讨论,测报班在规定三个小时内讨论得出排在前三的主要问题。以第三组为例,主题是“如何更好地开展新形势下的湖北省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讨论出的主要问题是:(1)人员年龄层次偏高或断层,人员不足工作量大,以及人员流动性大而不稳定;(2)经济作物的病虫测报问题,大田作物测报方法无法在经济作物上复制,经济作物上缺少相应的测报标准规范和适用技术;(3)测报工作缺少专项经费和必要的政策支撑,工作开展有心无力。这三个主要问题比较具体,可直接用于第二次讨论,即有针对性找出存在的主要原因。
2.第二次与第三次结构化研讨
第二、三次讨论任务分别是针对本组前面讨论出的三个主要问题,继续讨论其主要原因和相应对策,其讨论流程、工具与第一次讨论完全相同,均在一个晚上完成。值得注意的是,讨论中学员们特别容易出现偏题,如表述原因时,表述的仍然是问题,这时,需要催化师及时引导,及时纠偏。最终,各小组均有针对性地找出了原因和提出了相应对策,并通过全班集体交流环节分享了讨论成果。
实践中,测报班4个小组讨论同一个主题,共产生了12个主要问题,主要涉及人员、经费、技术与管理等四个方面。为深入讨论其原因、对策,避免泛泛而谈,经班委讨论、归纳、调整,最终形成4个主要问题,供各组组长选择其中一个研讨原因。以测报班第三组第二次研讨为例,本组学员来自鄂西山区较多,所以选择深入讨论的问题是“经济作物测报技术欠缺,标准规范无据可依;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测报手段落后即差技术、无手段”。针对这一问题,研讨出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历史遗留的政策导向;二是经济作物本身具有地域特色的属性、作物种类的多样性;三是经济作物分散,缺乏没有规模效应。
研讨出如下对策:一是搞好经济作物测报工作,意识要先行;二是搞好经济作物测报工作,政策是导向、经费是保障,对于工作地点在基层的测报工作人员应给以补助、加以扶持,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先考虑,激发测报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强化测报体系建设、稳定测报工作队伍。首先,要增加专业人员数量,吸收果茶、蔬菜、药材、食用菌等方面人员,拓宽服务领域;其次,要设立青年测报基金,鼓励青年测报人员开展基础测报研究及应用推广;健全乡镇基层农技测报体系,增设乡村测报基点等;搞好经济作物测报工作,要小步稳走逐步完善,因事利导、因地制宜。
3.讨论成果
经过三阶段讨论,达到了以下目标:一是经大家共同实践、讨论、总结,形成了结构化研讨10个步骤的基本流程。二是学员参与更积极,参与面更广。结构化研讨时,学员出勤率约100%,发言率100%,每组至少4位学员分别担任催化师、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不同角色,在团队带领和工作人员协助下,学员责任意识更强,结构化研讨更深入。三是研讨成果更丰富更科学。每班形成4份发言稿、4份原始记录、4个汇报PPT和1份班级研讨报告,汇报内容中展示的问题比较具体而清晰,找出的原因和对策针对性强,并有支撑材料。
相比传统小组讨论,结构化研讨更重要的特点还有围绕原因找对策,而不是围绕问题找对策,使对策更有针对性。通过进一步归纳对策,一个对策可以同时解决几个不同的问题,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四、结构化研讨成果的应用及提升结构化研讨效率的探讨
结构化研讨中,按照研讨程序,借助相应研讨工具,学员能做到积极配合并圆满完成讨论任务。但学员对于为什么采用结构化研讨以及研讨结果的使用等还是会提出疑问。这就出现了讨论方法与培训对象之间的不适应、培训对象对讨论结果价值所在不理解的情况。诺尔斯的成人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应该适合“成人特征”,学习氛围使成人获得认可、尊重与支持。培训应以学员为中心,充分挖掘或激活学员已有经验,一方面培训成果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于工作的改进,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方法对受训对象直接有益,结构化研讨可以基于以上两点进行优化。
(一) 结构化研讨成果的应用
党政领导干部或技术干部因在体制内受种种约束,习惯关注限制条件,习惯用“有效果”或”无效果”来衡量讨论价值,在改变现状上,有时觉得事实很清楚,问题很明显,解决很困难,有讨论无用的想法。结构化研讨方法对这类学员,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只要班主任事先详细说明讨论程序、讨论目的及讨论成果应用途径,学员会更配合甚至更需要这种按部就班的高效讨论方式。
讨论成果是学员智慧结晶,代表学员的声音,可供主办方咨询、决策参考。在测报班集体交流汇报时,特意邀请了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的一位领导到现场听取小组汇报,了解学员们在工作中的困难与建议,在学员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既让学员觉得自己的讨论发声有平台、领导听得见,也为主办方提供更丰富的培训成果,即新形势下的湖北农村病虫测报工作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然,由于体制机制等障碍,讨论成果可能一时无法应用于工作实践,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而结构化研讨作为一种方法,则是可以培养受训对象解决问题的方法、工作思维的习惯、平等交流的权利以及相互尊重与包容的品德等。
(二)结构化研讨效率的提升
1.重视研讨主题的结构化
主题结构化的模型一般分三段式,主要有解决问题型、发展方式型、变革型、理论探讨型等。不同培训班的讨论侧重点不一样,主题结构化模型也不一样。如何选择适合本班的主题结构化模型,则需要承办方高度重视,并提前与主办方进行充分沟通,了解主办方的培训要求,确定合适的结构化模型。对讨论主题进行结构化的过程,就像是对一篇论文起草提纲的过程,合适的提纲,有助于保证研讨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讨论层层推进,容易形成讨论成果,尽量避免出现议而未决的情况。
2.充分发挥催化师和组长的关键作用
结构化研讨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催化师和组长的大力配合,一人负责内容,一人负责形式,共同引导学员高效完成研讨任务。催化师是实际上的主导者,发掘和引导小组成员以自身的智慧、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其本身角色中立,不讲授观点,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不作价值判断,而是要把握好引导和催化的角色,引导学员放慢思维步伐,步步深入研讨。组长的作用是配合催化师组织研讨,控制研讨流程,控制时间,保障研讨效率,该角色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和一定的影响力,要对本组的研讨秩序、研讨效果和研讨质量负责。因此,首先要做好催化师和组长角色的遴选与培训,使他们能够驾驭整场研讨,并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3.提前做好突发状况应急预案
研讨过程中,难免会有学员抱怨、偏题的状况,甚至有极个别学员发表消极言论、不配合发言等,影响讨论氛围。如果催化师、小组长、班委事前能有突发状况应急预案,在面对讨论现场突发状况时,就能及时委婉中断学员发言,正向疏导学员情绪,必要时还需要花时间安抚情绪,并再次强调本次讨论的重点,尽快转入正题,保证讨论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朱丽欣.检察官培训中的结构化研讨教学[J].中国检察官,2016(9).
[2]骆光宗.结构化研讨:干部教育培训新途径、新方式[J].行政管理改革,2017(9).
[3]陈正龙,武鑫.结构化研讨组织与实践探索[J].农银学刊,2016(3).
[4]刘晓梦,王炳同,谷斌,王毅.结构化研讨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实践探索[J].繼续教育,2018(1).
[5]李俊.结构化研讨对科学决策的意义[J].科技创业月刊,2014(8).
[6]耿娟娟.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教师培训有效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5).
[7]庄磊.结构化研讨在国企管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