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一体化对畜牧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
2018-12-10沈友娣蒋旭霞王斌
沈友娣 蒋旭霞 王斌
摘要:关于纵向一体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文章结合畜牧业发展实际,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及交易频率分析交易成本的节约,从价格歧视、垄断定价、双边垄断及进入壁垒剖析垄断地位的增强,分析纵向一体化对畜牧企业绩效的推进作用; 从降低企业经营灵活性、增加企业不同环节协调成本、削弱企业激励等方面,探讨纵向一体化对畜牧企业绩效的阻碍作用,为企业调整纵向一体化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纵向一体化;企业绩效;畜牧业
一、引言
自200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基地建设” 以来,龙头企业沿纵向产业链布局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开展纵向一体化经营,甚至迈向全产业链建设的现象已初见端倪。有企业增强了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也有企业将产业链上盈利水平低下、竞争力羸弱的环节纳入企业内部,已难以持续经营。
关于纵向一体化与企业绩效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涉及显著正相关、负相关、U型、倒U型关系等。申屠巧巧(2013)研究发现纵向一体化与药品制造行业企业绩效呈正向关系。李青原和唐建新(2010)依据制造业企业经验数据,得出纵向一体化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巴泽尔(Buzzell,2000)得出纵向一体化和投资收益率呈U型曲线关系。 叶建亮和林燕(2014)认为中国制造企业纵向一体化与企业的生产效率总体上处在倒U曲线的左半段,企业存在最优纵向规模。由此可见,纵向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不一定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二、纵向一体化对畜牧企业绩效的推进作用
(一)节约交易成本
1. 降低专用性资产带来的损失
专用性资产只能用于特定用途,市场交易双方由于资产的专用性而产生较强的依赖性。 上游企业由于契约不完备做出机会主义行为将使下游企业产生交易成本,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关系不稳定也将降低其专用资产的利用率。 而纵向一体化能将交易伙伴从外部转移到内部,通过统一配置加大资产的通用性,节约交易成本。例如,特殊用途饲料产品加工设备、符合特定质量和设施标准的屠宰厂、种植苜蓿等高营养价值牧草的大型牧场、奶牛生鲜乳都属于高度专业化资产,一旦挪作他用,价值将大大降低,畜牧企业纵向一体化有助于减轻上下游企业因依赖专用性资产的交易成本。
2. 避免原材料和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损失
在供求关系过分单一或复杂、价格波动剧烈的交易环境下,企业生产不足或过量使得收入或支出不确定性增强,在市场进行的契约交易难以维护生产的稳定性,纵向一体化能使企业有计划地组织协同内部的生产,从而提高绩效。受市场行情影响,生猪及猪肉价格波动剧烈;国际市场掌握豆粕等大宗饲料原料定价权,导致饲料价格连年上涨,畜禽养殖企业难以预估并控制饲料成本。面对不确定的市场行业环境,畜牧企业纵向一体化有利于降低不确定性,稳定生产。
3. 高频率交易情况下防止重复支付交易费用
在交易频繁发生的情况下,纵向一体化能避免高频率重复发生市场交易成本,改善企业绩效,而纵向一体化的成本较容易从高频率交易节约的交易成本中得到补偿。肉制品和乳制品属于日常消费品,市场交易频繁,畜牧企业将产业链延伸至食品终端环节,能节约市场交易成本。
(二)增强垄断地位
1. 实行价格歧视以赚取消费者剩余
垄断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意味着对不同消费者实施差别化的销售价格。“芝加哥学派”施蒂格勒的理论认为,纵向一体化后的厂商既是中间产品制造者,也是最终产品生产者,市场上的商品差价转卖受到阻止,垄断厂商收取不同价格。相反,未纵向一体化的厂商只生产中间产品,消费者间的转卖行为使中间厂商难以收取不同价格。
2. 利用垄断定价排挤未纵向一体化企业
企业通过投资自建等纵向一体化模式,掌握上游环节有限的原料资源,有原料需求的未纵向一体化企业需要支付较高的购买投入价格,担负较高的原料成本;在下游环节,纵向一体化企业为了占据市场份额,采取低价倾销策略,压低最终产品的销售价格,迫使竞争对手低价出售商品。高价购进原料、低价出售产品的未纵向一体化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量压缩,最终很可能被排挤出市场。
3. 减少双边垄断带来的损失
双边垄断中,产品卖方厂商和生产要素的买方厂商都是垄断者。生产商和销售商各自實行垄断,消费者购买的是经过两次垄断加成后的产品。买方垄断厂商和卖方垄断厂商相互博弈,将导致“高价格、低产出”,厂商和消费者均将遭受损失。但是,如果厂商实现纵向一体化,生产商和销售商的关系由原本的博弈变为购销合作,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协同,则能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使厂商获得增值,增加厂商的利润总额。
4. 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
行业的进入壁垒越高,新进入遇到的障碍越大,与现有企业的竞争中越容易处于劣势地位。纵向一体化使得生产过程联合成一体化,大大提高了进入行业的资本需求量,使纵向一体化成为排挤其他企业的武器。另外,规模经济也会形成进入壁垒。当最小最佳规模占市场规模的比重很大,产业垄断程度通常很高,新企业的资本需求量和初始规模的要求就越高。并且,即使新进入者拥有大量的投资和很大的初始规模,接下来也将被规模经济占低成本优势的现有企业集体排挤,很难稳定立足。
三、纵向一体化对畜牧企业绩效的阻碍作用
(一)降低企业经营灵活性
纵向一体化成本主要发生在兼并初期,企业刚刚进入不熟悉的业务领域,面对新的、动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无可避免地需要一段适应期作为过渡。在企业的纵向边界之内,环节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关系。纵向一体化将减弱中游环节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使企业整体更容易受不可预测、不确定环境因素的冲击。另外,采取市场交易方式的企业,在更换贸易伙伴过程中所受的约束程度低,企业调整成本的灵活性较高,相反,如果企业采取内部交易方式,变更内部供应商及顾客的成本很高,企业将丧失调整成本的灵活性。
对畜牧业而言,刚实施纵向一体化不久的企业,由于产业链拉长,环节增多,可能导致信息流通遇阻,决策周期延长。纵向终端环节通常直接面对市场,而中间环节依靠内部购买销售而运行。由于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不敏感使得决策与行动的时滞有所增加,纵向一体化企业难以快速地做出反应,组织弹性较差。
(二)增加企业不同环节协调成本
纵向一体化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模式实现产业链延伸,毫无疑问存在磨合期。生产能力不匹配的现象经常发生。当上游提供的内部生产能力超出下游所需,企业只能闲置或出售过剩的产能;而当上游内部生产能力不足以供给下游,企业只能从外部市场购买获得欠缺的差值部分;总之,如果企业不能匹配上下游环节产能,整体产能便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有损资产运营效率。为了让上下游环节产能匹配得当,企业将发生协调成本,降低企业绩效。
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组织结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迥异,也将产生协调成本。以畜牧产业环节为例,乳制品属于快速消费品,要求乳企在品牌塑造、市场策划、顾客需求研究、分销渠道建设等方面能够快速地做出反应,而饲料行业仅对成本和质量有所要求。品牌和渠道是肉制品和乳制品行业成功的关键,而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才是上游养殖企业绩效占优势地位的来源。畜牧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若不具备充分的环节协调能力,其绩效将受到纵向一体化经营的不利影响。
(三)削弱企业的员工激励
对于同样一笔交易,进行外部市场交易的企业有更强的激励动机去降低成本,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而内部交易的企业由于购销关系固定,购买和销售时帮助企业节省成本的意愿较弱。更严重的是,如果当上游提供的产品不仅成本高而且质量低,下游也只能被动接受低质量产品,积极性受挫。
纵向一体化企业的内部通常由多个部门分摊制造费用及共同成本,不同部门各自对整体盈利能力的贡献便难以衡量, 技术创新的源头部门模糊化,员工得不到与贡献相匹配的激励,长此以往,将因员工懈怠及制止懈怠产生代理成本, 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四、结论与启示
纵向一体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纵向一体化不仅能节约交易成本、增强垄断地位,还将降低企业经营灵活性、增加企业不同环节协调成本、削弱企业激励。
企业如果能够调整经营、具备较强协调能力、能维护激励机制,则可以加强纵向一体化程度。比如,全面综合地分析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关系,接通断环或孤环;使产业关联度高的环节相互衔接,加强产业联动,使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密切配合,培育发展紧密型供应链; 优化不同环节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使位于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企业的生产规模相互匹配。
企业如果难以克服纵向一体化的不利影响,或者对专用性资产依赖程度、不确定、交易频率均低, 没有降低企业成本的强烈动机,即使纵向一体化经营仍然无法形成垄断地位,那么,企业则应该降低纵向一体化程度,剥离技术含量低、增值空间狭小、管理难度大的非核心产业环节,用减法式思维进行纵向分离,将企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申屠巧巧.我國药品制造企业纵向一体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李青原,唐建新.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决定因素与生产效率——来自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0(03).
[3]R.D.巴泽尔,B.T.盖尔.战略与绩效PIMS原则[M].华夏出版社,2000.
[4]叶建亮,林燕.纵向一体化与企业绩效的分解——基于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实证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4(03).
[5](美)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潘振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郑方.从纵向一体化到纵向分离——基于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11).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EYA001);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17ZDIXM149)。
(作者单位:沈友娣,江苏大学管理学院、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蒋旭霞、王斌,江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