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战条件下电子对抗装备保障信息化的思考∗

2018-12-09许建明

舰船电子工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电子对抗野战可视化

王 理 王 欢 许建明

1 引言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信息优势转化为装备保障领域中的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1],将状态监控、保养维修、器材筹措、人员派遣等大量有关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的基础信息整理融合,构建一体化综合信息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讲,装备保障信息化就是充分发挥信息作为保障基础和决策依据的作用,改变传统经验主导[2]的松散的、各自为战的保障信息管理模式,构建多位一体、无缝衔接的综合保障信息体系。

2 野战条件对电子对抗装备保障的影响及信息化需求

2.1 地域气候条件的影响及需求

电子对抗装备作战地域涉及大漠戈壁、高山海岛、雪域高原等不同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多样、战场环境复杂,不同地域特点和极端气候条件对野战化条件下的装备保障工作带来很大挑战。西北戈壁高温、干燥、多风沙,需定期对通风排气通道进行重点维护,及时做好内外积尘清理和接地防静电工作,适时加固遮蔽和伪装防护设施。东南沿海高温、高盐、高湿“三高”环境[3],要定期做好整机防潮除湿及外露天线、伪装涂层的抗氧化、防腐蚀工作。高原高海拔低压缺氧,油机燃烧不充分,必须针对装备长时间欠功率工作做好防护,还要避免强紫外线照射引发精密电子器件物理损伤。传统野战条件下装备保障模式有时以“经验”为主导,保障质量由实践经验决定,对不同地域气候条件影响,保障工作有时谋划不周,考虑不全,没有野战条件下装备保障信息的支持与服务,缺乏装备保障工作信息化管理和科学决策,将很大程度上降低部队遂行不同地域作战任务时装备保障的能力。

2.2 无依托有限供给的影响及需求

电子对抗部队作战地域远离驻地,阵地偏远分散、交通不便,战时装备连续开机,故障的不可预测性随之升高,故障率与维修频率也大幅增加。野战条件下,多任务方向同时开展,装备工作时故障呈现随机性、突发性和非常规性,备件器材如果缺乏科学统筹,在携行运输和战场存储能力有限情况下,容易造成保障不足或保障过剩,严重制约应急保障能力的提升。电子对抗装备维修器材备件涉及门类广、专业性强,仅靠演训地域自筹,难以实现自主保障。远程采购等件时间长、应急抢修效率低、装备趴窝率高,偏僻简陋的交通条件制约物资运输和器材供给效率。传统装备保障模式下“前期储备为主、后期采购为辅”的物资筹措、器材储备工作,对野战条件来说,在装备保障的系统性、前瞻性、合理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建立要素全、效能高、一体化的装备保障信息体系,形成需求分析、库存控制、部署派遣、支援协作数据库[4]。战时部队可根据任务实际,在信息指导下,制定科学合理的装备保障方案预案,开展定时、视情与状态监控相结合的针对性维修保障,能有效提升野战条件下的装备保障能力。

2.3 战场抢修时效性的影响及需求

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时机瞬息万变,战斗准备时间短,战斗节奏快。战争必将造成装备损伤增多。恢复战损装备性能、弥补战伤损耗、补充战斗实力是战场抢修的核心任务,时效性是战场抢修的根本要求。要提高野战条件下战场抢修时效性,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国家、国防和后勤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装备保障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反馈的一体化和自动化[5],从而做到装备保障资源需求的完全透明,提高装备保障决策、指挥、控制水平,实现装备保障的实时、精确、高效。简言之,就是把信息作为重要的战争资源和保障资源,将武器装备作为信息平台,以信息保障为主导,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保障,全面提高综合保障能力。同时,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和交互式软件技术实现装备保障信息有效共享,构建通用性较好的一体化便携式检测修理平台,快速评估损伤、准确定位故障、及时解决问题,以质量优势取代数量优势,实现“快速、精准、高效”的战场精确化保障。

3 野战条件下装备保障信息化的思考

电子对抗装备作为信息战争化的重要作战单元,将直接影响未来战争的进程。电子对抗装备保障工作涵盖装备使用维修、备附件需求分析、人员数量及专业技术需求、包装供给运输等内容。要实现野战条件下装备保障信息化,除了考虑综合保障模式、多元保障力量、精确保障手段、集约保障资源等要素外,结合现实需求,应当抓好几个主要环节,目前应重点考虑以下三方面工作,即:数据统计标准化、信息资源可视化、维修保障智能化。

3.1 数据统计标准化

基层部队在长期的装备保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装备保障数据信息,涵盖物资器材筹措、储备管理使用和数、质量监控等多个方面。电子对抗装备保障数据信息内容广泛,如技术说明书、维修规程、技术条件、工艺、图纸、技术通报以及各种维修参考数据、装备技术状况、故障检测、维修人员技术力量、仪器仪表、场地设施、备品备件、修理价格、质量和消耗等。装备保障信息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设备信息,如装备、仪器仪表等;结构信息,如连接关系、接口关系、单元板位置图、接插件等;资料信息,如电路图、随机说明书、历史维修记录等;信号信息,如信号样式、波形、频谱、参考数据;管理信息,如装备技术状况、场地设施、技术人员等[6]。装备保障信息有些抽象且不直观,如信号的频率、带宽、幅度等,这些信息隐含在装备具体电路的信号中,不借助仪器仪表,难以直观地表现出来。以上信息杂而散,没有统一的结构标准,缺乏有效的图表、图形、曲线的信息表示,可读性差。维修信息不能发挥维修指导作用,维修人员无法全局地掌握装备维修保障的状态、过程和要素,这无疑增添了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的难度。加强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改变现行各系统间缺乏统一标准,各类数据、标识通用性较差的现状,实现数据统计标准化,将大幅提升维修人员对维修信息管理、理解和使用的效率,便于网络共享,使野战条件下装备维修保障工作更加方便和高效。

3.2 信息资源可视化

电子对抗装备保障资源涵盖物资资源(如保障设备、设施、备件等)、人力资源(如人员与专业技术水平)和技术资源(如技术手册和计算机软件)[7],信息资源可视化可以将物资、人力、技术等资源有机融合,准确实时掌握保障部(分)队人员实力、物资供储和技术状态等信息,为综合保障决策提供依据。现阶段,随着网络信息管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集成检测修理技术融入装备管理系统,基层电子对抗部队对保障资源的指挥管理日趋完善,但装备保障信息可视化程度较低,实时掌握装备状态、故障等级、人员能力及备品器材供储情况较为困难,距离构建一体化综合信息管理体系还存在较多差距。电子对抗装备维护保障离不开大量的资源信息的支持与服务,但由于其信息涉及内容多,且管理、理解和使用较为困难,需采用图形、图像技术,将不可见的、抽象化的、零散的信息加以整合,以可视化方式显示出来,易读、易理解、易查询,有助于野战条件下装备故障的分析、判断、处理及定位。因此,加强资源管理可视化建设,利用人们对可视信息的快速识别的自然能力,达到野战条件下快速理解、消化信息和数据的目的。

3.3 维修保障智能化

维修保障智能化,就是以保障信息为主导,针对装备的技术特点和战场环境,充分利用自动检测、智能诊断技术和快速修复、远程支援等手段,对作战装备进行实时的检测和有效的修复,从而保持和恢复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形成和保持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电子对抗装备技术含量高,装备复杂,型号多样,由于缺乏成系统、大类别、一体化检测平台,装备检修多依赖通用仪器仪表完成,单装静、动态维修保障存在一定的难度,装备维修保障系统化、自动化、集成化程度有待提高。要实现维修保障智能化,需要在保障技术(如综合信息技术、状态检测技术、智能诊断技术)方面进行开发和利用,对电子对抗装备进行实时的检测和有效的修复,提高装备技术保障的效率。

4 野战条件下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对策

电子对抗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建设,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实现新军事变革、完成军队信息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举措,更是提高装保障能力、满足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迫切需要。尽管电子对抗装备保障信息化涉及的要素多,环节多,但应扎扎实实从现实做起,当前开展好标准化、可视化、智能化三方面工作。野战条件下装备保障必须紧跟未来信息化战争发展方向,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实战化条件下综合保障能力。

4.1 整合信息资源,完善野战保障信息管理数据库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保障工作,信息是管理的基础[8],数据是决策的依据。电子对抗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覆盖战略、战役、战术多个层次,涉及多个部门,与作战、训练、供给等多个环节相关,装备保障信息化首先从顶层设计做起。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注重树立“大建设”观,确立“一盘棋”的观念认识,建立完善上至总部、下至旅(营)的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领导和组织机构,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体系架构,明确领导分工和组织职能,抽组懂训练、懂信息技术、懂装备专业的方方面面人才,并专设工作场所,完善工作制度和机制,确保该工作积极稳妥,高质高效推进。其次,装备保障信息化需要多方支持协作。重视对保障数据信息的积累和运用,逐步建立完善野战资源管理信息库。对厂所、院校多年研制、生产、培训中积累的大量的技术性数据信息进行归纳、吸收,作为资源,补充到野战保障信息管理数据库。第三,基层部队长期保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使用维护、物资供给、保障力量编组等实践数据。实现野战装备保障科学高效,必须对装备各类维修备品器材(包括修理件和消耗件)数量、类型存储位置、库存量、运输、分配利用率等保障信息进行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有效录入。根据综合保障的需要,健全装备综合保障信息管理制度,为综合保障信息体系的建立使用提供必要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反馈渠道。

4.2 优化信息资源,注重野战保障信息可视化设计

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野战条件下的装备保障领域,依托野战保障信息管理数据库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状的、综合高效的战场综合保障信息管理平台。将保障分队、厂所、院校的技术资源和保障力量纳入其中,实现保障需求和资源配置信息在驻地、演训地域、厂所、院校之间的共享。平台的建立,让战场保障信息通过网络渠道在各保障机构间高速流转,为战场技术保障和供给保障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科学依据。

综合保障信息管理平台包含大量的信息,需要进行优化管理,便于信息可读易懂以及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交互。信息可视化技术可以解决信息的管理、理解和使用难问题,可以将某些不可见的、抽象化的、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帮助人们克服信息的阅读、认知或理解障碍[9]。信息可以用图像、曲线、二维图形、三维体和动画显示出来,并可对其模式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通过信息可视化分析,可从已有信息中发现隐性内容,发现隐藏在信息内部的特征和规律[10]。信息可视化的主旨是通过图形化的手段进行更为清晰、有效的信息传递。但信息可视化并不是意味着为了功能而设计出来的复杂枯燥的图表,也不意味着仅仅为了精美艺术表现而设计的浮华绚丽的画面。由于信息可视化中,图形元素的变化以及界面之间的变换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和选择困难,因此,有效传递信息的关键之一是保证其变换中的可读性和易懂性。

装备保障信息可视化结构设计用三层框架模式体现:原始数据层、属性选择获取层和视图对象层。最底层是原始数据层,用来存储不同种类的信息源;中间层是属性选择获取层,主要确定需要可视化的属性、概念,并设计图符库;最上层是视图对象层,可以采用图符标识法,用来将各种属性、概念映射成视图对象,完成装备保障信息可视化显示[11]。

4.3 运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流”主导的精确化保障

电子对抗部队作为任务针对性强的作战单元,装备保障力量有时呈现“编组规模小、功能单一”的特点,加大了供、修一体化综合保障实施的难度[12]。目前,野战化条件下的电子对抗装备保障工作有时处于“被动反应式”的传统模式,保障渠道和保障资源坐等任务申请,靠前保障意识有时发挥不够,效能发挥不到位,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战场环境。对战场保障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和优化调配,以“信息流”引导“物资流”,精准高效地开展战场装备保障任务。“信息流”涵盖保障需求获取、保障资源调配、保障方案拟定、保障行动指挥等,“物资流”则是指物资、装备和人员运输调配的路径和流转过程。装备保障指挥机构通过“信息流”精确预测部队保障需求、灵活主动的掌控“物资流”,以点对点的方式快速调遣保障力量,实现有限资源条件下的精确化保障。

5 结语

野战化条件下的电子对抗装备保障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充分认识到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才能够真正实现装备保障信息的共享互通,从而为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开发打下良好基础,实现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基层部队应主动出击、直面挑战,通过演训任务不断总结野战环境新规律,研究电子对抗装备信息化保障新方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不断创新思维,加快推进电子对抗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

[1]王荣辉,金丽亚,袁义.关于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的思考[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0(8):20-24

[2]王永德.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浅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0(8):148-174.

[3]张伦武,何新洲,杨万均.环境对装备的影响及装备环境工程标准分析[J].装备环境工程,2005(6):28-33

[4]张振忠,袁筱刚.装备保障信息化研究初探[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4(1):13-17.

[5]穆若志,王涛,赵国际.外军武器装备维修管理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10:23-64

[6]王昌宝,刘志斌,毕洋舰.电子对抗装备维修指导信息系统的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7(3):4-7.

[7]陶金,王英,刘尚福.电子对抗装备维修管理自动化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3(12):1946-1948.

[8]王昌宝,焦志等.通信对抗装备故障维修信息可视化模块的设计[J].电子工程学院学报,2016(1):72-75.

[9]徐海波.信息可视化在信息表达中的重要性和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2(9):14-15.

[10]张卓,宣蕾,郝树勇.可视化技术研究与比较[J].现代电子技术,2010(7):133-138.

[11]曾春先.面向数字资源的可视化方法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4):161-164.

[12]葛涛,张玉柱.加快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5(1):36-39.

猜你喜欢

电子对抗野战可视化
英国装备的CH-47正在进行野战吊运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航天电子对抗》编辑部召开第九届编委会成立会
《航天电子对抗》欢迎来稿
浅谈野战光端机应用及改进意见
电子对抗协同使用在要地防御作战中的应用研究
小小野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