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研究浅析

2018-12-08吴沙沙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7期
关键词:融资困难中小企业

吴沙沙

摘 要:融资难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要面对的难题,虽然改革开放后市场越来越繁荣,但还是存在着无法忽视的客观原因。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的发展道路会如何?是哪些因素在阻挡,为什么中小企业很难融资?本文从问题现状入手,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如何和平相处,银行为什么青睐国有企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如何构建融资体系,针对融资难的问题又有什么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中小企业从创立之初就带有融资难的特点,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非常快速,含个体工商户来算占企业总数的98.2%,为经济发展、活跃市场、增加就业有很大的贡献,但在发展过程中总会有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挡在大众面前,有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融资困难资金匮乏面临着倒闭风险,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现状

1.金融机构

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首选银行贷款,但因为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大数量多,分散起来融资的金额被减少,需求只高不下,金融机构就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审核工作,提高了放贷成本,相比下来虽然中小企业的贷款金额少,运作费用却比大企业贷款的运作费用要高的高得多。

金融机构为了降低坏账的发生率,国有银行的授信规定造成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情况。在金融机构看来,放贷给中小企业对应着收益低和风险高,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同时也导致了贷款难的现状。

不存在平等竞争,企业无法自主选择金融机构,在这个贷方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中小企业只能处于劣势,信贷配给掌握在金融机构手上,中小企业很难有充分展开的机会。

金融体系分化出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导致的是资源分配失衡,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强烈的排斥。当前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仍然是自存资金,正规融资这条道路周期长比例低,只能转向民间融资。政府无法大力扶持擅长收集信息的民间融资,最终导致民间融资的高利率,进一步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2.中小企业自身

自身素质不高,大多是家庭式的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的融资计划,对承担风险的能力没有准确意识。当今社会人心浮躁,总想一步登天一夜暴富不考虑现实情况,一味追求发展速度超英赶美加大扩张,没有正确合理的评估,盲目乐观,专业知识不足,缺乏专业人才,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点资金底子也经不起折腾,导致将来债务过多无法承担。也有一些素质低下的负责人不愿履行义务,拖延欠款设法钻法律漏洞逃债,一度导致企业信用严重下滑,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自然继续提高放贷的要求。

信息不对称发生在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借款者拥有的信息优势导致贷款者不得不根据以往经验设定贷款条件,不良影响是受到不公的优良贷款者退出,当优良贷款者逐一退出借贷市场,借款者的整体素质下降,贷款难的问题便出现了。

3.制度方面

我们国采取的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政策,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利率水平,银行开始提升准入门槛,降低质押率,凸显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严格监管高度集中的背景下,银行占据垄断地位,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缓慢,从制度上严重牵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问题成了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政府的扶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政策措施不够完善,身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角色,政府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二、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自身的原因

第一,企業经营风险大。中小企业大多是家庭经营模式,规模小,科技含量少,产权简单,没有核心竞争力,在我国,五年内中小企业被淘汰的概率是70%,30%的企业完全亏损,只有1%的企业能够存活10年以上。如此高的风险注定了商业银行不会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第二,财务制度多半残缺,人们缺乏必要的信用观念。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欠佳,财务制度松懈,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财务报表多有瑕疵,银行不敢轻易放贷,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逃债赖债没有信用观念,造成了整个行业风评不良,终究害人害己。

第三,中小企业大部分没有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影响间接融资。作为银行的第二还款来源,是一种保障,为了避免信贷基金遭受损失。中小企业没有抵押物,不符合金融机构的要求,无法获得贷款。

2.金融体系和机制

第一,银行关于贷款的政策,国有银行更加偏向大型企业,对贷款给中小企业总是持保留态度。

第二,贷款成本高,手续复杂,办理困难。银行程序办理速度都差不多,为了节约成本,不喜欢贷款给中小企业。

第三,银行体系结构不合理,国有商业银行打压潜在竞争对手,地方性金融机构普遍被压制数量有限并且没有合理的定位战略,处于弱势难以得到金融支持。

3.中小企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

中小企业想要从资本市场上融资是一件大难题,不管是从股票市场看还是债券市场看,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市场进行融资。

4.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小企业信用让人担心,财务报表无法信任,商业银行要求中小企业要有办理抵押和担保,中小企业很难找到有能力做担保的大企业,抵押变得十分困难。

三、融资体系构建方法

从市场经济规律来说,中小企业融资活动是一种市场行为,只要存在一个利率双方认可,就能够实现融资。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不匹配,就需要政府出面解决市场失灵。不管是间接融资体系、直接融资体系、信用服务体系,离开了政府的宏观指导就不再起一点作用。间接和直接融资系统是主要力量,信用服务体系是支撑力量,只有传统金融机构的观念改变,扩大融资活动,融资方面才能变好。

第一,政府支持体系,企业为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会先从自己的留存资金进行融资,之后再考虑外部来源的资金。财政税收政策从此处入手,提高内源融资比例,与国外相比,我国税收较重,企业自我积累能不够,无法进行内源性融资。政府应拿出一个合理的税率,不会高到让企业想办法避税逃税,需要合理到大多数不会逃税的程度,想要长效保持下去还需要政府拿出切实地处理方式,促进中小企业拿到所需的内源性融资。完善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制度体系,设立管理机构,提高利用效率,建立政策性银行,持续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

第二,间接融资体系,发放贷款必要的审批权需要到达地方机构。如果想根据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推出产品的话,按照设置客户类别一般服务于中小企业,为之提供有效的融资服务。支持发展关系型贷款,通过大型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着手发展,把控坏账风险,获得相应的利润,实现了双赢。鼓励发展中小型商业银行,使小微型企业、居民等真正成为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引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向偏僻地区的延伸。

第三,直接融资体系,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提供了融资平台,需要加大融资力度。市场对于达到融资需要的条件应当在有限范围内降低,利于中小企业参与,给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提供机会。加强监管,建立退出机制,更好完善融资功能。场外交易市场提供长期融资,建立健全统一专业法律法规健全的场外交易市场,完善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

债券融资,我国中小企业几乎没有,因为债券发行条件很高,当时机成熟达到要求可以允许发行,或者允许债转股,拓宽融资渠道。

第四,加强信用服务体系。信用机构需要强有力且可靠的评价系统,可以提供完整报告,促进法人化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完善查询信息系统,方便中小企业各个部门岗位实现细心的共享交流,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降低成本。

四、应用对策

1.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只有当管理者具备了过硬的专业能力,实行长远的发展战略,完备的方法利用有限的融资渠道,循环利用资金,才能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做出合理的规划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提升企业凝聚力,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信息可以及时准确进行反馈,划清企业内权责义务,各人干好本职工作,将需要分离的事物完全分离,人员相互制约监督,改善企业和银行的关系,赢得银行信任,增强信用担保,为后续的融资需要创造良好的信用形象。

规范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健全内部机制,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扩张的财务机制,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促进银行放宽对企业的限制。

2.从制度上进行改变

国有银行这些年来主要为大型企业服务,中小企业越来越难得到银行的贷款,只有从思想理念方面进行改变,制定完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进行修改和调整,对于现存的政策做出调整,降低个人所得税,降低中小企业贷款成本,优化信贷政策,确保银行公平对待中小企业,确定中小企业的地位。监管部门鼓励加大投入,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容忍度,开发出更多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品种,根据具体需求具体设计,提高中小企业的积极性,统筹规划促进发展,构建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3.改进间接融资体系

鼓励民间民营银行的开展,允许民营金融机构介入金融领域。因为不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更多是以利润为导向,目光放在市场方面,尤其是小微型企业,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发展。为了严防民营机构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应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审查机制,允许开设专门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服务。帮助个体户及时筹备资金,严格管控信用市场,把守住准入门槛。鼓励地方银行或地方金融机构深入当地习惯进行扎根,对地方客户的习惯更为了解,增加融资渠道,整治无序的环境,建立高等级信用制度,提供高效灵活安全放心的融资业务。

4.规范管理控制民间资本

非法集资的出现是现有市场规模小、层次的缺乏和行政垄断的必然结果。投资者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融资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需求双方便自己建立市场,游离在法律之外从事交易活动。提高监管水平,对于民间的融资活动,需要从地下引导到纳入正式体系中加以规范,通过对主体能力的测评,将风险管控在范围之内,还能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推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也有监管不力、信用不佳等局限性。中小企业在国有企业面前的不公正待遇也在限制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活跃在市场上不受监管的民营资本,要如何与之和平相处实现共赢不能一味地追堵拦截,从体系来看获得多方支持实现目的已经被提上了日程。降低限制开放贷款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提高素质完善监管才能达到互惠互利,共同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蔡苓.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基于商业银行“投贷联动”视角的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16(03):83-95.

[2]吕劲松.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金融研究,2015(11):115-123.

[3]李光耀,李冰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7(S1):33-34.

[4]姚耀军,董钢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缓解:金融发展水平重要抑或金融结构重要?--来自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5(04):148-161.

[5]寇垠.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类型研究--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03):94-98.

[6]姚耀军,董钢锋.中小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经验研究.财经研究,2014,40(01):105-115.

[7]邢樂成,梁永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与出路.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02):1-7+91.

[8]郭丽虹,徐晓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分析.南方经济,2012(12):36-48.

[9]邢乐成,韦倩,王凯.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司: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途径.山东社会科学,2011(01):88-94.

猜你喜欢

融资困难中小企业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论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