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歌诀谱曲在中医文化科普中的实践研究
2018-12-08吴婧
吴婧
【摘 要】中医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五千年文明积淀之中,如何解读中医文化是其传播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医歌诀谱曲在创作形式上化繁为简,通俗易懂,在传播形式上更加具有时效性与理解性的优势。基于此,本文解析了中医歌诀谱曲在中医文化科普中的积极作用,并就其文化科普的实践路径提出个人见解,希望对中医文化传播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医歌诀;谱曲;中医文化;科普实践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9-0241-01
一、中医文化的科普性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长期累积的经验,并创造形成了特定的文化界定视域。而中医文化所具备的科普性,正是在不断的文化积淀中形成的精粹,是得以推动中医发展的本源。如果没有中医文化,中医理论很可能在缺乏现代消费市场的情况下逐步淡化。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在于追根溯源探究病灶机理,给予患者针对性更强的治疗方案促其康复。但是中医的复杂程度也显然高于西医,很多病症需要长期调理,患者是否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微妙变化,仍然是中医临床实践中的主要问题。让患者接受中医临床治疗方案,实质上便是患者对于中医文化的认可。那么如何推进中医文化的民间普适度,长期以来都是中医文化科普性的重点研究方向。
二、中医歌诀谱曲在中医文化科普中的积极作用
(一)简化复杂逻辑,加深关键记忆。中医理论体系尤为繁杂,既存在药理、药性、针对病症的基础知识,也存在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法。在中医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其复杂程度是阻碍文化传播的本质因素。基于此,在中医歌诀谱曲实质上是对于中医理论知识体系的简化,降低了其中的复杂逻辑关系,将更为简易的内容作为中医文化的传播载体,以便推动其文化传播的民间普适度。以汤头歌为例,熙三十三年老中医汪昂在80岁时整合古方编著了《汤头歌诀》,对于中医文化的传播具有极为广泛的影响效果。以七言诗体编成的歌诀,将汤剂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附加在歌词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更加适应文化传播的需求。中药方剂由多味药材组成,制法繁琐,相对抽象也并不容易理解。汤头歌的出现解决了这样的难题,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便于人们记忆,因此对于中医文化的推广具有深远影响。
(二)便于文化推广,促进文化传播。自古以来,中医文化典籍中总结了诸多内容丰富的理论知识体系,但是其中的难度可见一斑。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药王全书》《本草纲目》等,若无真正的临床实践其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也会极为薄弱,对于抽象知识的模糊界定更加容易导致诊断偏差或治疗误区。而中医歌訣谱曲的关键作用就在于将其中的关键知识点精准提炼,以最为简易的形式予以展现,是为深入学习中医理论体系所提供的引导,在熟识中医歌诀谱曲之后,更加容易形成中医文化的正确解读范式。如北京大学的“85后”医学博士们,不但将中医知识编入了歌曲中,还组建了“青光眼乐队”将其搬到了舞台上演绎出来。因此,中医歌诀谱曲在简化了中医理论知识体系之后,促进了中医文化的传播与实践。其中的科普意义就在于让晦涩生僻的知识便于理解,让更加显而易见通俗易懂的中医文化得以快速传播,促进中医文化的解读效果。
三、中医歌诀谱曲在中医文化科普中的实践路径
(一)创新中医歌诀谱曲作品。广西药用植物园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长期以来一直注重科普与文化的有机结合,致力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并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将中医药文化传向世界。广西药用植物园职工禤伟新谱曲、广西著名作词人莫小华填词的《中华传奇美药园》便是一首融入了现代创新意识的歌曲。原词“神农尝百草,千古留中药。四气有味道,升降沉浮妙。”是对于中医文化的一种现代化解读,对于中医文化的科普是现代化发展的全新形式,可以作为一种借鉴方法并应用于实践。
(二)网络互联拓展科普维度。中医文化发展至今时今日,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也需要与时俱进,在其传播机制中注入网络化的传播模式,方能体现出中医文化的科普性。在信息社会,中医的发展与传播离不开科普。2018年5月28日,由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围绕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创新、融合”发展这一主题主线,拥有人工智能、文化创意、非遗、中医药等29个板块,不少环节都展示了令人瞩目的创新举措,特别是中医药服务这一传统板块,在文化传承的维度上借助中医歌诀谱曲通俗易懂的优势为科普创造条件,是促进网络环境解读中医文化的中医方式,且对于中医文化的推广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德森,吴水生,张含弓,张青.方剂歌诀谱曲传唱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57-59.
[2]杨周贇.趣味歌诀与传统方歌记忆对方剂记忆近远期效果对比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01):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