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钱程:为“笑”辛苦为“笑”忙
2018-12-08谷一飞
谷一飞
去往第28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现场的路上,揣着“一颗红心”的钱程提示自己做好“两手准备”——“如果得了,说明专家评委认可了剧中‘我这个人物。如果提名,那证明自己还有上升空间。”
曾拿下过第三届配角奖,还得到了第19届配角奖提名,这个场合于他并不陌生。但到了名单揭晓一刻,他的心率还是像猛踩了脚油门似地,骤然加速。
当天并没有感言环节,如果有,他想说的除了声声感谢,还有那份因被认可而溢出的“幸福”。“原创滑稽戏的创作真的很难,最终能跨过一连串坎把《皇帝勿急急太监》呈现在舞台上,并获得观众那么多的笑声和掌声,这种成就感,无与伦比。”
起伏的情绪逗留了整晚,第二天一早,涟漪散去,一切如常,该排戏排戏,该教学教学,还得去学校讲课……一直以来,他把日子过得忙碌而简单,每天的日常就在围着“滑稽”两个字打转,沉浸中透出平静,这与剧团微博上“钱程教你秒变喜剧之王”短视频中的一句话不谋而合——“什么是一角到底?你就得从头做到底,不跳出来”。
跳入滑稽艺术的第37个年头,因为不温不火却浑身有戏的“张老师”,钱程站在了第28届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的聚光灯下。評委会给出的评语是:“不以火爆夸张的噱头哗众,而是深入挖掘人物性格和行为中的幽默内核。并充分发挥演唱特长,揭示人物内心情感。”
做“扣”环节
短短50字评价,从起笔到写成,却非一朝一夕。当他笃悠悠说起创作心路时,语速、声音、表情,都如在舞台上一般无二——稳当、自如、松弛,间或会抛出一个猝不及防的包袱并顿上几秒,让人哪怕忍俊不禁也还有情绪留白。
“在这个人物身上,我一不张牙舞爪,二没洒狗血,而是借鉴吸收了话剧和影视表演的技巧。那有人要问了,这还会不会不滑稽?”他似说书先生一般,开篇头一句就系了个扣,牢牢拢住听者耳音。
一度,就在“做扣”的环节上,《皇帝勿急急太监》剧组遭遇了思路枯竭。那些天,排练场气氛颇为沉闷。每个人都在苦苦思索,怎样让第二场在结尾处迅速升温,从而形成滑稽戏追求的“热闭幕”效果。
钱程也在绞尽脑汁。这一次,他琢磨着是否通过一些细节,让张老师和肖医生之间的情节走向浮出水面更多些。“要让观众觉得这就是合适的一对,他们得在一起。而两个局中人却并没丝毫自觉。”
这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设计,颇有难度,该如何破题?适时响起的手机,令他灵感乍现。
剧中,这段“留电话”的情节这般设计:写给肖医生的号码,先是留在手上,但好像有点状况——11位,正看倒看都能成立,读来却颇多喜感,“110,119,88,911”,不但中国警察,还能把外国警察都召来!此时,台词也跟上。“张老师,看清楚了?”“看清楚了,侬双眼皮是开过呃!”画风突变,“笑”果炸响。观众情绪由抑转扬,从一度着急迅即切换到开怀畅笑,瞬间的变化,都因为这个有理有料的大噱头……
在钱程的记忆里,类似的细节散落在创排、演出中,能不间断地打捞出好多碎片。“把它们逐个串联起来后,当当当!这个戏就慢慢有了热度,更有了嚼头。”
“拿”来我用
《皇帝勿急急太监》还是他从“小生”转行“老生”后的第一部大戏。
两者之间的距离,远不止换一个称谓、长一个辈分那么简单——从道白、旁白、咕白的节奏,到处理、动作、反应的尺度,因为“行当”的不同,每个环节都得手动“刷新”。“还有一条,不能继续耍帅了!”
刚出道时,钱程被老先生定义为“少年老成”,如今,与生俱来的这份持重气质,在丰富的演出经历加持后愈发醇厚。
他的作品清单足够长,但可贵的是,他不曾追求划一,其中既有40余部大型滑稽戏,又分别涵盖了室内情景喜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话剧、戏曲等多个艺术门类。就在去年,他还加盟轻歌剧《蝙蝠》的演出,令这份名单的边界再度拓展。
“只有一次次进入别的艺术,自己的艺术触角才会越来越多。”始终在线的开放心态,驱动着钱程一路走来都对汲取与借鉴保持了高强节奏。“就好比身上有个口袋,你在学堂里看到好的东西,肯定要摆进来、拿过来。人家不会拿你当‘贼骨头,只会觉得你好学。”
正因此,每每去其他场子亮出喜剧功力时,亦是钱程放出眼光去听、去看、去“拿”来我用的良机,当口袋里揣下的种种艺术养料,经由舞台实践的发酵沉淀,再与滑稽本门的“说、学、做、唱”融会贯通,他的理念在心里渐有眉目。
“要以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真实生活的准则来检验。构筑滑稽情节,须从人物喜剧性性格出发,引出喜剧冲突。”
随着《皇帝勿急急太监》的首演,他也等来了从艺以来最满意的一个角色——张老师,这个角色平素里沉稳、内敛、平衡,因顶替儿子相亲遭遇了一系列“困境”,由此衍生了一连串“窘事”……
如何让“稳”妥妥怼上“窘”?这让喜欢往细里拆解人物的钱程觉得比之以往都要过瘾。
有观众这样评价钱程在剧中的表演:“表演的形式感很强,但你又会觉得很自然。最重要的是,钱程的喜剧精神不是演在表面上,而是深入到心里,体现在人物性格中。” 这恰恰与他自己总结的演员特质不谋而合:“进入角色深处后,你就不再是‘你。发声,动作,情绪,从每个细节都得成为‘他的代言人。”
必有回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与滑稽的结缘及坚守,用这八个字搁在钱程身上合适不过。
初中时,电视里放的一段“独脚戏”,让钱程不仅笑痛了肚皮,也在脑海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我能考进这个剧团就‘崭了”。若干年后,剧团招考,钱程凭着超强的应变能力和放松的临场发挥,操着其实不那么纯熟的各地方言,打动了姚慕双、周柏春等滑稽大家们组成的评委。老先生们私下笑言,考场里来了个“小滑头”。
3000人报名,最终招了14人,录取名单里有他。
那段时间,在完成课堂作业以外,他把作息线型规划——先抄写滑稽独脚戏段子,手酸眼花了,就开始练唱,待到嗓子累了,练乐器,差不多么再去抄写……这般经年累月的苦练苦熬,再用天份加入勤奋,钱程最终得以“说、学、做、唱”技艺全面。
尽管如此,他依然谦虚地说:“传统的戏曲功底还是缺啊,在审美角度和艺术高度上,总感觉差口气。年纪在上去,体力跟不上了。”他仍深感学艺时的基础没扎牢,所以现在带徒弟、教学生,就只四个字——“毫无保留”。
从学艺到演绎,舞台上需要什么,身为全过程的经历者,钱程都一笔一划写在教材里,也一招一式示范给弟子们看。更为重要的是,他想向小滑稽们传递一份前辈人的切身感悟——“十年舞台才是一磴台阶,得先有耐得住寂寞的心,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台前的压低档位,并不意味着台下也能缓行。
每周五,由他帶领的剧团“上海闲话教学组”穿梭在上海各个校园开展巡回授课。从滑稽戏、独脚戏、上海说唱、上海绕口令、儿歌、童谣的“上海话教学”,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上海话兴趣组”“滑稽剧社”等活动,内容和形式可谓多元丰富。
这是一桩钱程自己找上门又不断上门去的活——2012年,闵行区虹桥中心小学看到钱程围绕上海方言写成的两本书后,邀请其来学校开设沪语拓展课。到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团里演员也加入进来,开课学校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7所,涵盖中小学及幼儿园各年龄段。
向来以稳见长的钱程却依然觉得速度不够快,覆盖人数也不够多。“我们其实是在和上海方言的巨大变迁赛跑。如果一个地方的方言不复存在,那这个地方的戏曲和曲艺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基础。”他恪守务实的态度,写提案、撰书、讲课……尽可能多地参与到修复海派文化生存土壤的各种活动中去。
不久前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大李小李和老李》沪语版的电影票一经网售即被秒抢。这部经典老电影的沪语版,钱程也参与了幕后工作,除了校音,他还琢磨出了不少创意金点子,为此得到了配音总导演乔臻的点赞——“真额交关好,让片子增色不少”。
首映那天,当“火腿粽子”“猪油八宝饭”“五香酱油茶叶蛋”的叫卖悠悠响起,影厅的观众不禁轻笑一阵,感慨一阵——“老底子弄堂就是这样子呃!蛮好叫小朋友一道来看!”
坐在他们中间的钱程,也笑出了声。
(作者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