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系统分析
2018-12-08贾文艺贾章芸
贾文艺 贾章芸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国家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服务在制造中的分量越来越重。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单纯加工的“中国制造”已经不具备竞争优势,必须和服务业相结合,才能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为研究样本,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区域服务型制造业改革与发展的系统进行研究,对发展区域服务型制造业的意义和目标进行了分析,对区域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发展区域服务型制造业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服务型制造业 发展对策 研究
区域服务型制造业的现状——以苏州为例
(一)制造业是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苏州制造业作为苏州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苏州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制造业产值逐年递增,制造业的规模也逐渐加大,苏州市政府一直扶持和鼓励苏州制造业企业在产品技术、人力资源方面的改进与创新,出台了相关税收、制度措施来推进苏州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在政府的鼓励下,苏州制造业的科技应用能力、高新技术人员的投入比例和企业、高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力度也不断加大。苏州制造业运营不断完善,在改革与发展中综合展示了共享、互补和协同的理念,良性竞争,合理互动,提升企业技能的同时,在企业生产中创造了竞争气氛,提升了企业员工的技能,在制度建设和机制调整方面,既有章法,又灵活机动,兼顾企业的效益与技术创新,紧贴社会需求,紧跟地域经济发展步伐。
蘇州制造业中,战略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越来越高,这说明苏州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态势明显。同时,消费品制造业PMI一直在扩张区间运行。苏州市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苏州实施纲要》,苏州服务型制造业未来重点是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品牌塑造工程等六大工程,扎根于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借助服务型“大脑”实现技术和设计创新,推进苏州经济更高、更快、更健康发展。
(二)苏州制造业已经实现了第一次转型升级
制造业是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传统的苏州制造业借助土地资源环境容量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取得了较快发展,不仅在产能和质量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产品质量方面也令世人瞩目。在发展过程中,苏州制造业已经率先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过程。苏州制造业企业借助苏州技术创新优势和技术人才应用,加大自主品牌营销和推广,实现了制造业内涵提升和升级。
苏州制造业企业已经推进了由简单代工向自主品牌创造之路的延伸,将处在“微笑曲线”低端的OEM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ODM和OBM转变,这种变革也让苏州制造业的地位发生变化,市场竞争能力加强,由原来的附属加工地位转向了制造业主动地位,苏州制造业多年来以苏州工业园区为典型的外资引进和简单制造模式向市场主体和自主品牌创新转化。苏州制造业在这种思路下,初步实现了生产流程优化、产品定制化和制造功能多元化、部门协调等。除了内涵的变革,苏州先进制造业实现了“外延式升级”,在借鉴并吸取了广东“腾笼换鸟”的经验教训后提出的“筑巢引凤”的升级战略,在优化传统简单制造业的同时,引入和发展新的战略新兴产业,拓展制造业生产外延,实现了外部和内部的同时转型升级。
(三)苏州制造企业重视研发设计与品牌建设
苏州已经尝试引导自主品牌制造企业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苏州自主品牌建设起步早、发展快。2014年起,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江苏省率先启动自主品牌制造服务化转型推进工作,截至2016年,苏州市制造业企业自主品牌制造服务化转型示范企业达37家,苏州市财政部门对苏州市制造业21个项目进行了专项扶持。苏州制造业品牌已经在科技创新的路径上迈了一大步。但是,面临日益变化多样的市场和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仅仅依靠科技优化产品、技术推进生产是不够的,苏州制造业发展的下一步就是将制造业与服务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实现个性制造+服务融合发展的自主品牌服务化转型探索,同时实现制造业的高附加值和品牌价值。苏州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是系统和动态工程,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研发等方面融合和优化的综合表现。
区域服务型制造业问题分析——以苏州为例
(一)苏州制造业PMI震荡下行,服务型制造业创新不够
苏州经济在新形势下,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困扰苏州制造业的主要问题,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也对苏州制造业企业影响较大。在苏州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和过渡,制造业不再能够单独实现市场需求,相反,每个生产环节都逐渐加入了服务理念和设计,生产和服务部门之间不再有显著的划分界限,生产环节和服务环节之间的融合和渗透、互相作用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业的理念、思维和制造方式对传统制造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和传统的制造业相比,苏州服务型制造业要求在产品生产之初,就充分考虑终端客户的产品消费习惯、使用等问题,在制造的基础上为客户群体量身定制深层次的、优化的问题解决体系,运用品牌思维和消费心理分析等多种服务手段,充分挖掘客户需求和拓展制造生产思维,这就对服务型制造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技术人才、服务人才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苏州科技的发展推进了苏州制造企业实现生产柔性化,但是服务要求企业组织和管理也要实现柔性化,在最终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实现更多的交流和协调,这些方面苏州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显然不够。
(二)苏州制造业仍然强调规模化生产,个性化发展重视不足
苏州制造业的突出问题是个性化生产不足,大部分企业仍然强调规模化生产,而且是以简单加工生产为主,产品的同质化程度高。这和苏州制造业的起步、发展和资源有关系。在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政策优势的衬托下,苏州制造业实现了为全世界加工的制造业飞速发展。但是目前,苏州人力资源成本大幅度增加,大量国外企业纷纷离开工业园区,苏州不能也不愿意再成为世界加工厂,这就为发展中的苏州制造业留下了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苏州制造业拥有大量的订单,一定的生产规模,同时大量高精尖的生产制造能够保障苏州制造业的利润,也维持了制造业的生产流通和运行。但是,在订单发生重大转移,个性化、小批量的订单成为制造业的主要来源时,苏州制造业首先要解决的是个性化设计和量身定制生产。这方面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模式并没有成熟,对苏州服务型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挑战。规模化生产最大收益者是企业,外资企业的制造业阵地已经从苏州逐步撤离到国外劳动力成本低廉地区,苏州制造业呼唤自己的品牌制造业,因此,必须将服务型制造业思维融入现有制造业,加快发展步伐。
(三)苏州知识产权意识有所增强,但知识产权转化仍有待提升
苏州市政府历来重视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是将知识产权快速转化。苏州制造业企业中仍然大量存在产品的模仿、管理体系的山寨和生产链的抄袭等生搬硬套不加以创新的套用现象。
苏州制造业企业初步意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的及时转化还没有落实,多数企业拥有知识产权,但是只是文字和专利性质的,并没有充分挖掘和应用这些知识产权,对于产品的外观和个性化设计以及产品外观更新的观念仍然落后,很多产品制造工艺精良,但是外观和设计没有特点,多数处于模仿甚至抄袭其他现有产品的层面上,对于如何深层次的系统整合设计等方面理解不到位。苏州现有大量制造业企业没有自己的设计研发团队,也没有实现设计和个性化产品研发的外包服务,存在营销短视问题,将眼光锁定在自己的生产中,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查和了解,生产环节机械死板,缺乏充分的用户体验分析,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仍然推进标准化为制造生产的唯一检验标准和要求。
区域服务型制造业发展路径和思路——以苏州市为例
(一)转变制造业发展观念,进行企业重新定位
苏州经济走在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前沿,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不是苏州单一要追求的,而是应该采取稳中有升、追求质量的中高速经济发展速度。苏州经济已经从粗犷性发展转型成为集约型增长模式,在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时期,苏州服务型制造业发展必须要重视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的双轮驱动战略,把握客户服务的精髓,准确把握服务型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步骤,转变观念,进行企业重新定位。制造业产业市场仍然大量存在市场同质化现象,大量雷同的低端产品充斥市场,出现市场饱和、销售困难现象,而同时,大量个性化需求没有被满足,市场需求和产能过剩同时存在。苏州制造业以往依靠投资驱动取得发展的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创新驱动、技术驱动将成为企业、市场、经济的新的增长动力。
苏州制造业应该提升创新能力,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对企业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重新定位。企业要从供给层面推动制造创新,挖掘科学技术改良与创新发明,让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活力源泉。苏州服务型制造业应该首先重视客户需求,从客户体验入手,探寻市场创新驱动力量的来源,努力满足市场消费群体的真实需求,充分发挥苏州制造业在人员、资金、技术和产学研用等方面的优势。
(二)完善制度性保障,为苏州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服务型制造业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在制造业中融入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思想,由单纯的技术要素推动转变为需求拉动和创新驱动,制造业产品也不满足于同质化和高科技,而出现了根据消费习惯、消费特点和消费精细化的趋势。这种变化对于制造业产业是很大的变革,单一依靠企业无法实现。苏州服务型制造业需要政府根据市场变化和苏州企业特点,提供高端的、全面的和有力的保障性制度来维持市场的规范性、有序性,转变传统制造业的利润来源,对苏州制造业转型采取前瞻性的引导和扶持、保护。
苏州政府应该借助间接手段,维护市场有效运行。同时,苏州制造业基础扎实,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补贴作为鼓励和激励机制,而应该在思维引导方面、市场公平竞争机制方面进行指导,借助金融、法律、市场杠杆作为有效的手段鼓励服务型制造业的率先示范和市场回报,设立服务型制造业优质项目基金和网络示范、技术扶持,鼓励企业与高校之间的研发合作和外包服务指导,将服务型制造业中的企业择优挑选,减少短板效应,给予优质企业奖励,让工匠精神重现苏州服务型制造业。
(三)重视人才动力,提升服务型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
人才动力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和长效保障。苏州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必须以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基础支撑。應该重视完善知识产权的应用和转化率,积极培养工匠型人才,推进服务型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苏州应重视学校资源的共享,与大型中型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重视与服务型制造业同步的人才培养,重视产、学、研、用各个环节的衔接和互动,学校和企业双方负责,共同推进研究成果和技术的成果转化。
苏州服务型制造业应该重视人才在制造业向服务型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大力培养客户需求分析、顾客体验探索、服务创新、服务外包等方面的相关人才,借助产学研用开展深入和全面的新型人才培养和输送,提升服务型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为苏州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区域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策略研究
(一)完善信息技术,增强对苏州服务型制造业支撑与互动
苏州服务型制造业发展,需要将制造的重点放在与制造相关的客户衍生服务方面,与传统的售后服务不同,强调在制造之初就嵌入服务理念,借助先进技术,提供之前没有的、没有被满足的、更加精细和个性化的服务产品需求。在充分重视服务需求的同时,先进技术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苏州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信息化不仅仅在某一个生产环节或者生产技术的信息技术应用,更要在整个制造业生产过程乃至个性产品开发和调研方面的全面渗透,这样才能有效拓展服务型制造业生产空间和理念、视野。
苏州信息技术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制造业企业中没有实现全面的融合和渗透。因此,苏州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首先要打造与生产资源、生产过程、物流、市场分析、品牌推广和研发部门紧密挂钩的信息系统,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界限模糊和纵向沟通,协同运作,提升服务型制造业自身服务能力,这样才能对外产生强大的服务意识和功能。苏州有很多制造业企业已经实现了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未来应该根据终端消费需求进行预测与分析,根据客户使用和指导做出迅速响应,提供产品使用和诊断、循环等方面的服务决策方案。信息技术是苏州服务型制造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利器,产品服务不再局限于售后投诉、维修和保养等内容,更多的涉及了知识性、技术性、个性化和创造型的高级服务内容,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设计研发、现代营销手段、品牌设计和推广、广告服务等内容的比重逐步增加。苏州企业应该从自身服务为出发点,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企业自我服务和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
(二)重视人才储备,发挥产学研用在苏州服务型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
和传统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内容繁琐多样,不同于传统制造的统一标准,客户满意度衡量标准也千差万别,因此,不能仅仅依靠先进技术来实现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必须更加重视人才储备,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在服务型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服务业中,客户需求差别较大,这就要求服务型制造业注重在产品质量、流通、设计、文化和消费等方面的个性化分析,实现既要完成生产产品的基本职能,又要顺应服务功能的增强趋势以满足消费者在信息时代复杂多变的需求。
产学研用能够实现人才储备,将人才培养嵌入服务型制造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在人才孵化中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苏州制造业企业应该以产学研用一体化为指导思想,不断推进校企协同进程,促进高校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引企入校,针对服务型制造业发展中急需人才、关键技术、运营模式和岗位职责进行专项培养,针对人才就业所必须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技能培训,高校与企业、行业一起合作,进行职业资格考证、标准制定及技能鉴定的相关工作。
(三)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转型,促进苏州传统制造业升级
苏州传统制造业的价值链向产业链下游延伸。苏州服务型制造业企业应该提升企业对下游环节的参与程度,改变埋头生产的局面,将视野拓宽至产品出厂之后的营销渠道、品牌内涵提升、消费体验和售后服务等环节。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渗透到下游产业链,对于熟悉生产环节、生产工艺、产品设计的制造业企业来说,这种延伸比现有的市场售后服务更加专业和可信,也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操作简单。重点在于如何将服务的种类和服务项目延伸和提升,增强客户粘性,增加品牌美誉度,为后续产品线延伸打好基础。服务型制造业应该将更多的人力资源投入到下游产业链的服务研发上,或者由产品设计部门与服务设计部门协同合作来实现。
苏州传统制造业向产业价值链的上游进行拓展。如何更好设计服务型产品,为传统的低端制造安装一个智慧的“大脑”和核心,是苏州服务型制造业取得发展的关键。向上游延伸是指制造业从简单生产,拓展到产品价值链开发、个性化设计、产品服务规划等环节中,服务型制造业企业专门成立研发部门,提升生产核心技术和服务水平。苏州传统制造业应该尽快加大企业在研发和服务部门投入的要素比例,将技术投入、管理水平和组织变革与服务型产品紧密结合。对于不具备大量人力和技术资源的制造业企业,应该采取外包服务模式,扶持企业迅速转型。
苏州传统制造业同时向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延伸。这种延伸模式适合规模较大同时已经拥有部分研发和设计部门、产品复杂程度高不易被市场模仿的企业。向上下游产业链同时延伸,要求苏州制造业企业既要重视研发和服务产品设计,同时,又要为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提供专业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使用建议。这种延伸对企业的要求较高,适合高新技术制造示范企业的尝试和示范引领。
(四)改善服务功能,实现苏州制造业由制造向“智造”的转换
苏州传统制造企业要将重点从以产品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随着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与苏州人力成本的提升,苏州传统制造业对苏州经济的贡献率有所降低,企业利润不再仅仅依托销量和成本降低得到保障,简单生产成为“微利”产业。因此,完善制造业服务功能,实现由制造向“智造”的转换显得尤为重要。
服务功能的实现,首要要转变观念,建立企业对顾客的服务意识。重视客户地位和要求的变化,不再单一“红海”市场竞争,而是找到客户服务的空白,打造自己的“蓝海”空间,为顾客提供“产品服务”方案。这与产品特性和客户专业化程度有关。传统制造业不应该完全依靠自己的资源,而是应该果断裁剪和保留自己的核心业务,逐步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人力资源成本更低的其他企业,专注于多样化和高附加值的客户增值需求服务。苏州服务型制造企业应该更多参与客户使用过程,在服务甄别方面选择合适的专业服务企业或专业化服务,同时,通过信息技术与合作企业达成信息共享,通过激励机制与合作机制与合作企业形成优势互补最终达成共赢的目的。
(五)借助外包服务,加速苏州传统制造业业务转型
苏州传统制造企业要在发展核心业务的同时将服务进行外包。外包服务已经成为国际服务型制造业大企业成功的关键手段。制造业企业资源有限,应该采取合作、共同开发或者外包的方式将传统的产品制造与服务设计相互分离。苏州服务外包的发展具备较丰厚的基础,各类专业化的服务提供商较成熟,在技术研发、管理资源、组织变革、投资咨询、金融管理和产品售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积累了相关经验,这是苏州服务型制造业发展进程中可以借助的又一力量。
苏州服务型制造业在进行生产环节的梳理、甄别后,应该聚焦于核心技术应用和服务创新设计,将核心人才集中于价值增值环节,节省人力物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传统制造业事无巨细的生产模式,克服传统资金受限、资源受限的问题。苏州制造业企业要转变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借助外包服务,实现苏州传统制造业的业务转型,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积极开展服务创新,使产品的每个环节都以客户为中心,将生产制造与服务紧密结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包”,更快实现业务转型。
参考文献:
1.史嶸.“智能制造”发展背景下苏州制造业升级研究[J].经贸实践,2016(8)
2.刘洋.传统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路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3.孟秀丽.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的对策研究——以江苏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1(7)
4.周静芳.服务型制造的差异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