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障碍及其应对策略

2018-12-08陈琳何攀吉安阳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源语言英语翻译文学作品

文/陈琳 何攀吉,安阳学院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逐渐加深,因此英语在各个行业领域内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跨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很多人在英语翻译中都存在障碍,时常因为文化之间的差异出现失误,造成沟通和交流上的误会。为了消除中西方交流之间的障碍,深化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必须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从而提升英语翻译水平。

1 跨文化视角概述

1.1 跨文化定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跨文化视角就是从不同国家的社会习俗、历史背景、文化角度来看待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在交际中秉承相互尊重的态度,实现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每个国家的文化都经历着长期的发展历程,最终以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形式体现出来。随着世界各国之间交往的不断深入,跨文化视角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凸现出来,尤其是在相互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会产生诸多障碍和误会,要消除这些障碍就必须对不同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且将跨文化视角与翻译技巧相结合,使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

1.2 跨文化视角对英语翻译的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之间在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变得越来越紧密,跨文化交流逐渐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以文学作品的翻译为例,为了加深各国之间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大量西方文学名著经过翻译呈现在读者面前,由于不同国家在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之间存在差异,因此读者对英文名著的阅读和理解也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在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如果不能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准确掌握这些文化差异,势必会导致作品的翻译失去真实性,不能对原作者的思想进行充分的表达,从而制约世界文化交流。因此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要充分结合文化差异,在真实还原作者本意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艺术性的二次创造,以此保证文学作品的可读性,使世界文化交际变得更有意义。而在真实的沟通和交流中,跨文化视角的英语翻译必须积累大量文化知识,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下准确把握说话者的意图,并且结合中国文化对内容进行合理的翻译,例如将a man can not spin and reel at the same time,翻译为“一心不可二用”,将no weal without woe翻译为“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将little chips light great fires翻译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1]。

2 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英语翻译的主要障碍

2.1 中西地域文化差异

文化的产生与地域位置具有紧密的关系。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意思就是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类型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而这一点可以在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上得到显著的印证,例如我国蒙古族人民生活在瞭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因此产生游牧民族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歌曲、舞蹈、文学作品的风格也如草原一样豪迈辽阔、朴实豁达,而风景秀美、山清水秀的云南白族人民则具有南方特有的温软缠绵,因此体现出截然不同的文化差异。从中西方角度看待文化差异则更加明显,例如我国位于地球东半球,因此春季多吹东风,而美国位于西半球,春季多吹西风,因此在语言交际或文学作品中,往往以东西风指代春天,如果不能了解地域差异,就无法正确翻译。

2.2 中西思维文化差异

人们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到周边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不同区域之间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积淀,导致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例如中国本土信仰道教,受道家自然无为、天道往常等思想的影响,古代文人墨客留下诸多意象化的作品,而西方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很多文学作品中也能查探到痕迹,如果不能对中西方思维之间的差异进行充分的了解,就会在英语翻译中遭遇障碍,另外,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思维意识上具有含蓄保守的特点,因此在语言交流中也习惯于“拐弯抹角”,而西方人在语言表达方面更加直接开放,因此在描述人或事物时习惯于直观描述,例如在中西方交流中西方人对于“是”或者“否”表达的更加明确,如果不能了解思维之间的差异,就会造成言语或行为上的误会[2]。

2.3 中西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每个国家发展的历程,是漫长时间中形成的文化积淀,由于地域不同、思维不同、环境不同,因此不同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存在极大的差异,而在历史中积淀而来的各种习惯也就相应不同。从共性上而言,古人受到科技和认知的现实,对自然具有盲目的崇拜和畏惧,因此从人类起源说来看,中西方都以神造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但由于历史文化存在差异,因此中西方对人类起源的认识也存在相应的差距,例如中国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提到,世界由盘古开天辟地而来,而人类则是女娲抟土造人而成,但是西方对人类资源的认识来源于《圣经》,认为世界由上帝而造,而人类则是亚达和夏娃受撒旦诱惑,偷食禁果后的产物。

2.4 中西宗教文化差异

宗教信仰是一种群体性的意识认同,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下形成的产物,而中西方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是造成英语翻译的一大障碍,例如在很多西方文学作品中会引用《圣经》中的典故,比如“犹大的亲吻”指的是“可耻的背叛行为”,耶稣的门徒犹大假装亲吻耶稣,其实已经背叛耶稣害耶稣被捕,如果不能对这些典故背后的含义有正确的认识,就会造成翻译的失实。

3 跨文化视角下解决英语翻译障碍的有效途径

3.1 灵活运用归化翻译法

归化翻译法指的是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为了使人们的沟通和交流更加顺利,根据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变换表达的方式,从而使语意更能够被人所接受,简单来说就是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表达形式完全相反。例如在翻译西方的文学作品时常常会碰到一些谚语,比如love me,love my dog,这句话如果直接进行翻译显然无法准确表达其中的含义,而结合我国成语将其翻译为“爱屋及乌”,就能够使外文语言本土化,更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和理解。就归化翻译法的技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人称转换、词语及句式转换、正反义词转换和相悖语态转换。例如在讲述一件事情时,西方人往往将事作为主语,而中国人则将人作为主语,因此在翻译时要对主语进行转换;在英语中常常会出现由多个简单句组合而成的复杂句,而汉语往往以简单句表达含义,因此在英语翻译时要将复杂句拆分为简单句表达。

3.2 合理利用异化翻译法

异化翻译法就是使跨文化视角下的重要翻译技巧,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不遵循语篇或结构的规范,主要目的在于充分表达源语言的内在含义,因此在使用异化翻译法时词汇和语法的运用更加灵活,可以结合西方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对源语言进行等量化转换,从而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就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相比较而言,前者更注重翻译内容的本土化,翻译的侧重点在于目的语,而后者更注重翻译内容的真实性,在最大程度上向源语言靠拢。例如在《道林格雷的画像》这一西方文化名著的翻译中,荣如德版本紧密结合王尔德唯美浪漫、奇幻惊悚的写作风格,将描绘景物和人物外貌的大量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进行异化翻译,紧密结合作品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风格气质,从而使读者能够尽可能感受到外文名著中的异国情调[3]。

3.3 以动态平衡为翻译原则

以跨文化的视角进行英语翻译时,必须以动态平衡为原则。中英之间的翻译事实上是对语意标准化的转换与还原,当时由于中西方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因此一些语意在翻译后就会变得“驴唇不对马嘴”,导致双方在沟通中出现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紧密结合说话者所在的语境,在此基础上对语言进行动态性的对等翻译。例如在翻译西方的文学作品时,既要坚持语法、词汇、句型等方面的对等,也要注重跨文化视角下语意的转变,避免直译损坏源语言的真实意义。在动态平衡原则的指导下,跨文化英语翻译首先要正确认识跨文化的含义,注重对西方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尊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灵活运用于翻译中;其次要注重结合语境理解说话者的内容,着重以表达说话者的真实含义为主,不拘泥于形式的一致性;最后是灵活运用再创造式的翻译技巧,在无法直接翻译说话者目的的情况下,根据内涵对语言的形式进行再创造。

综上所述,针对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障碍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英语翻译中存在的跨文化障碍,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应对策略。研究可得,灵活运用归化翻译法、合理利用异化翻译法、以动态平衡为翻译原则能够有效提高英语翻译水平,深化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希望本文可以为研究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障碍及其应对策略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源语言英语翻译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地铁站内公示语英语翻译的特点和技巧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林巍《知识与智慧》英译分析
浅析日语口译译员素质
以口译实例谈双语知识的必要性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分析
从目的论角度看《红高粱》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