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庆假日新闻类特别节目的编导创新

2018-12-08

活力 2018年6期
关键词:特别节目被采访者新闻报道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哈尔滨 150000)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关心、关注新闻报道的媒介选择更加多样,节日期间的特别报道,也成了展现各家媒体功力的不二法宝,如何推陈出新、做出特色,站在百姓的立场,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播新闻,拉近受众与媒介的距离,越来越引起一线新闻编辑记者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明确提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手段、业态、体制、机制。报道语言的生硬、形式的单一,必将影响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度,在很大程度制约新闻宣传的传播效果,特别节目的有效利用也成了新闻报道中的发亮点。

“特别节目指在广播电视媒体常设栏目以外,为报道某一重大事件、重要活动、人物、纪念日、节日、庆典,或介绍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文物、名山大川等专门制作的节目。”在新闻类特别节目中,眼下运用比较多的包括主题性海采和人物走基层两大类形式。

以黑龙江卫视《新闻联播》播出的,为纪念建军九十周年的系列海采报道《说句心里话》为例,以前期策划构思为主题开展海采,每期节目都有不同的侧重,从现役战士到退伍军人再到抗战老兵,通过不同军种的横向差别、不同年代的时间跨度,全面展示了军人的心声。譬如黑河好八连笑容淳朴的战士、海林国旗下敬礼的90岁老兵、辽宁舰驾驶员的母亲、因抗洪抢险妻子一人举行婚礼的武警官兵……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让整个片子充满情怀。对于电视语言中的海采,就是这样,你永远不会因为飘过一行“XXX”多么高大上的头衔而被打动,而可能恰恰一双饱含热泪的双眼、一句真情流露的独白就足以感动你。

与早期的街头海采不同,主题类策划海采,为了烘托人物展现主题,摒弃了街头随机的方式,而是专注某一类特定人群,为了避免生硬和摆拍,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一位战士的同期声中说,“也恐惧过、也退缩过”,这样的语言虽说是人之常情,但是用在军人身上就不合适,这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一定要让被采访者说符合自己身份的话。

2.注意报道的节奏和内容,“说句心里话”,是让被采访者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但是说什么、由谁说,是需要我们提前设计的,拿建军节报道来说,既要有铁汉柔情,又要有无怨无悔;既要有家人的默默付出,又要有身为军属的骄傲,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穿插开,才能让报道更有看头。

3.镜头语言更有震撼力。电视新闻,画面语言带来第一受众体验,在剪辑中,运用现场+同期的方式和多种剪辑技巧。没有画外,让片子节奏更加紧凑,但是也增加了难度,就是需要丰富的现场和画面,细节的铺陈,更能平添意想不到的震撼力。

4.记者要运用好“话术”。引导一些不善表达的采访者说出“心里话”,例如辽宁舰驾驶员的母亲,采了三遍,都是平静如水的表达,内容大多也是唠家常,一开始记者也很无奈,但当统筹编辑问到为什么信息内容毫无亮点时,记者说这是因为飞行性质的种种特殊,儿子基本一年300多天都处在失联状态,关于辽宁舰了解到最多的竟也是看新闻联播,看似一个无法深入采访的“理由”其实可以变成一个最好的点,由此引出作为一位母亲既荣耀又心疼的微妙情感。这就要求采访记者在实际操作中,有更强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得到超出预期的效果。

人物走基层类特别报道。“最生动的风景在基层,最动人的故事在基层”,记者走基层的形式出现后,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在新闻报道中闪亮成长。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走基层的报道形式,是最接近新闻现场的、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采访形式。随着观众欣赏视角的多样发展,走基层的形式也跳出了传统,与单纯的记者体验式不同,参见国内权威主流媒体,如央视《新闻联播》,眼下运用更多的走基层报道,已经弱化了记者的体验,而是由新闻当事人自身体验的方式来完成报道,如国庆期间的《中国有我》系列报道,就是通过第一被采访者自述的方式,交代场景展现主题,通过一位位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带观众一起感受各行各业建设者的付出、担当与骄傲,一起感受五年来中国发展的节奏与力量。呈现方式也更加灵活,可以通过自拍杆、手机自拍、视频连线等多样形式,给观众更强烈的代入感和融入感,也更有信服力、更有一种亲切感和平视效果。展现人物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人物置身到工作环境中去,到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去,这样他们说出的话才掷地有声、更接地气,同时也带给观众不同于传统新闻报道的新鲜视觉体验。

当前,随着多媒体融入新闻报道中,演播室互动也逐渐加入了特别节目的报道当中。实时大屏互动、引入权威专家解说,也丰富了节日期间的新闻报道样态。在提升节目感染力方面,网络热词、网络正能量背后的故事,都可以在新闻节目中予以更多的良性的解读和互动,同时小视频、网络微直播融入新闻报道中,也能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亲切感。当然,无论形式如何发展,“内容为王”依然是我们一线新闻工作者的永恒追求和初心。□

猜你喜欢

特别节目被采访者新闻报道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故事思维的魔力:精神在叙事和细节中彰显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记忆》春节连播“合家欢”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技巧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体现群众观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