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土地伦理思想的土地资源管理研究

2018-12-08刘秀玲东营市国土资源局东营分局不动产登记中心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农用地用地

文/刘秀玲,东营市国土资源局东营分局不动产登记中心

1 绪论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主要面临两大问题,即建设用地不断蚕食农用地和农用地质量不断下降。

1.1 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之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为56.1%;“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3个百分点,每年城镇人口增加2000万人。城镇化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市化率60%左右。

1.2 农用地质量不断下降

农用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农产品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料。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土地产出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追求更高的产出效益,人们不断增加对农用地投入,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但随之而来的土地板结、沙化、盐渍化、土壤的保墒性降低、透气性变差,保存水分的空间越来越小等问题日益突出。

2 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文中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伦理思想在我国的发展和丰富,以及土地伦理思想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初步实践的基础上,从管理的角度,以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为基础,提出增强土地伦理思想在土地资源管理中作用的建议,用以规范人类用地的行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土地关系。

3 土地伦理思想概述

3.1 土地伦理思想的提出

土地伦理思想提出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后,进入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

最早由是利奥波德在《保护主义伦理》演讲中提出的,他反对仅将土地作为一种财产,主张将伦理关系扩展到土地。后来他在代表著作《沙乡年鉴》中对土地伦理思想进行了全面论述。

3.2 土地伦理思想在我国的丰富和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全面铺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与环境快速恶化的矛盾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学者们在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大讨论中,逐渐将目光集中到了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上来。

我国最早研究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的学者是叶平,他于1992年发表了《关于利奥波德及其土地伦理研究》;1997年,侯文蕙主持翻译了利奥波德的代表著作《沙乡年鉴》,此后国内学者才真正地接触到土地伦理思想,并有机会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土地伦理思想在被国内学者接纳的过程中,这一观点在不同层面上得到质疑、阐释和丰富。如学者余谋昌在《生态伦理学》(1999年)著作中指出土地伦理思想依据生态学的整体性观点,利奥波德提出了“土地共同体”概念,只是扩大了共同体的边界,把土地、水、植物和动物看作是一个整体;他进一步将“土地共同体”的概念扩充为生物共同体。

3.3 土地伦理思想对土地资源管理的意义

3.3.1 土地伦理思想有助于提高人们保护土地的意识。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越来越健全,各地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在规范用地行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土地违法现象屡禁不止,究其原因,除经济利益驱使外,人们保护土地的意识不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3.2 土地伦理思想有助于规范人们用地的行为。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是行政管理为主、宣传教育为辅,这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规范人们用地行为的作用;但是行政管理的特性决定了必须定量的标准来衡量用地行为是否违法,对于“擦边球”的现象则显得有心无力。土地伦理思想可以利用“道德”这把“软尺子”,对“擦边球”行为进行有效地规范。

4 土地伦理思想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初见端倪

我国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尚未正式引入“土地伦理”的概念,主要是从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角度,呼吁人们要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另外,群众自发成立了许多耕地保护协会,说明土地伦理思想已具备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群众基础。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土地伦理思想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有了初步的应用,但是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系统性不强,公众知晓度不高,参与土地资资源管理的效果并不明显。

5.2 建议

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应转变工作思路,土地资源管理不仅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应承担的责任。只有在群众中树立土地伦理思想,调动公众的积极性、自觉性,强化公众责任意识,才能事半功倍的做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

一是,完善土地伦理思想,将其理论化、系统化。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基础,结合我国土地利用和保护的特点,加大对土地理论思想的研究,将其理论化、系统化和中国化,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在宣传工作中,加大对土地伦理思想的宣传力度,转变公众参与土地资源管理的态度和方式,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增强公众责任意识,动员群众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三是,扶持民间保护土地的组织。支持民间组织参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以土地伦理思想引导他们,并通过业务指导、专业培训等方式,增强民间组织的专业水平、权威性和影响力,使其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农用地用地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农用地转出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设施农用地变化趋势
农用地膜依色选择使用技术
我国发布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中国伦理思想的历史追溯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