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理论看英文影视字幕翻译策略
2018-12-07曹慧芳练缤艳
曹慧芳 练缤艳
【摘要】影视字幕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本文基于关联理论,探讨译者在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如何采用最合适的翻译策略,为目的语观众创造出关联性最佳的译文,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关键词】关联理论;字幕翻译;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曹慧芳(1975.07- ),女,江西景德镇人,硕士,景德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练缤艳,景德镇学院。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英美影视作品成为人们了解外国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影视字幕翻译也越来越受到翻译领域的重视。字幕翻译主要针对影視作品中的台词、旁边等,使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影视作品的基本信息,同时领略异域文化。在进行影视字幕翻译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习惯、语法特点等,还要从目的语观众的角度出发,分析目的语观众的理解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力求将源语语言翻译得恰到好处,让目的语观众体验和欣赏最地道的源语文化。
对于影视字幕翻译,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尝试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去探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也有部分学者本身从事影视翻译工作,从自己的实践出发,总结影视翻译语言特点,探讨影视翻译原则和技巧;还有部分学者,从中西审美差异或文化差异看影视翻译,牟丽(2006)认为影视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三大原则是译文语言必须浅显易懂、保证情节的顺畅进行及尽量保留原语言的审美享受;龚瑜行(2008)提出以缩减式、直译、归化和抽象化等策略来传递文化信息。
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影视字幕翻译中积极有效的翻译策略,从而最有效地传达源语独特的文化内涵,帮助目的语观众更好地领略异国情调,欣赏异国的语言和文化。
二、从关联理论看字幕翻译
字幕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根据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人类的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从关联理论看,字幕翻译是源语影视制作人与目的语观众进行交际,是对源语进行语际阐释的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成功的翻译者要正确理解源语作者的意图,正确估计源语和目的语观众的认知环境,根据关联原则,为目的语观众创造出关联性最佳的译文(王璐. 孙炳文, 2010)。在翻译过程中,字幕翻译者扮演着双重身份,他要结合字幕特点,根据目的语观众的认知语境,从原文影视作品推断出关联性明示给目的语观众,从而使目的语观众以最小的推理努力获得最佳的关联,使他们更好地欣赏原汁原味的影视作品。
三、影视字幕的翻译策略
在字幕翻译中,译者一方面必须分析源语信息所要传达的信息意图;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到译语观众的认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建立字幕翻译中各种关联性;与此同时,译者还要充分考虑影视语言的特点及其所受的各种制约因素,从而灵活运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将简洁明了、通顺流畅的字幕翻译呈现给目的语观众。
1.浓缩法:字幕翻译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要求字幕翻译要清晰易懂。在这种情况下,译者无需把每一个字都翻译出来,只要浓缩提炼出重要信息即可。作为翻译策略之一的浓缩法很有必要。译者需要在有限的时空内配合画面和声音给出相关性最强的信息,句式简明,力戒繁复冗长。
例:Actually , when I was young and crazy, I thought about running away and learning how to make “Toe Foo”.(《功夫熊猫》)
译文 :“实际上,想当年我年轻气盛时,也曾想过要离家出走,去学做豆腐。”
鸭爸爸深有感触地回忆往事时,这儿用“young”和“crazy”表达了鸭爸爸自嘲自己的年少轻狂。如果根据字面意思,逐字翻译,译成“当时的年纪太小了,竟然会有那种疯狂的想法”,虽然译文表达正确但却拖沓冗长。“when I was”译作“想当年”,“young and crazy”译作“年轻气盛”,简洁明了。与其衔接的却是“离家出走,去学做豆腐”,而不是干惊天动地的伟业,让观众充分体会到了源语影片制作人想要传达的喜剧效果。
2.增译法:由于源语影片制作人与源语观众交流时对于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对于译语观众来说,这种文化背景所缺省的信息会影响他们观赏和理解影视作品时,译者有必要采用增译法,对缺省的信息进行补偿,以弥补目的语观众的认知环境中的文化缺省。
例:“Dead, oh, its OK. No, he was old , yeah! And he lived a full life; he was in the first wave at Omaha Beach”(《老友记》)
这句话中的“wave at Omaha Beach”指的是奥马哈移民潮,奥马哈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美国一个繁华的都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诺曼底登陆地点之一。在这个场景里提到这次移民是为了强调这个人的年龄很大了,但对于目的语观众来说,如果根本不知道这次移民运动,便无法理解说话者提到移民潮是为了突出此人很老以达到幽默的效果,所以,译者在此处有必要翻译成“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移民潮”(张杰.李科,2014),这样目的语观众才能获得源语观众相同的语境效果,达到最佳关联。
3.替换法:由于中西方文化信息的不对等,有些文化负载词在一种文化背景中有其深层的文化内涵,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找不到与之对等的词语来解释、翻译,尤其是一些俚语、习语等。译者在字幕翻译中可以采用替换法,在目的语中找到与源语意义相近或类似的表述来替换补偿缺省的文化信息。这样使得目的语读者更容易明白。
例:Monica: “Umm, excuse me, we switched apartment. You cant eat our food anymore, that –that gravy train had ended.” (《老友记》)
在这儿,如果直译“gravy train”,从字面意义很难理解;译者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运用替换补偿的方法来弥补目的语观众对于英语习语的文化缺省,把“gravy train had ended”译成“天上掉馅饼的事不会再有了”,这样使目的语观众就一目了然了,同时,也领略到了源语的语言魅力。
4.归化法:归化是指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将译文表述贴近目的语观众可以接受的表达习惯及可接受的文化范畴,使其以最小的努力理解电影的对白,进而拉近了观众与电影的距离。
例:“One must first master the highest level of Kung Fu and that is clearly impossible if that someone likes you.”(《功夫熊猫》)
译文:“首先你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看你这德性就知道是不可能的事。”
这里“the highest level of Kung Fu”并没有按照字面直接翻译成“高水平的功夫”,而是用“十八般武艺”代替,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鲜活地展现了中国元素,再结合场景画面,则效果截然不同。
四、结语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影视艺术迅速发展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进而影视字幕翻译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字幕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同时又是源语影视制作人、译者和目的语观众之间的复杂交际过程。译者既要充分考虑影视源语言的特征,又要根据目的语观众的认知语境,采取最合适的翻译策略,寻求最佳关联,以帮助目的语观众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更好地欣赏异域文化的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1]龚瑜行.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
[2]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
[3]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4]麻争旗.影视剧脚本的翻译及审美特征[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5]牟丽.论影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6]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
[7]王璐,孫炳文.字幕翻译中文化缺省现象的翻译策略[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