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成长辅导室怎样有机引入社会导师机制

2018-12-07桂艳萍

文教资料 2018年29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

桂艳萍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人关注,心理咨询需求量大,心理求助意识不断增强。高校建立各二级院系成长辅导室,在师资力量和水平及辅导模式等方面,难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多元化的要求。社会导师机制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笔者就社会导师引进的必要性和机制建立提出见解。

关键词: 心理问题 成长辅导室 社会导师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复杂化趋势。现有的高校成长辅导室,无论是在辅导范围还是方式上,都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心理需求。社会导师制的引进,弥补了高校成长辅导室这一辅导平台的不足。

一、社会导师制的概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同时伴随着学分制的逐步推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不断凸显。尤其突出的是,为适应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部分高校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下学校单一环境造成的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对脱节问题,导致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不足。社会导师制是相对于学校培养特点而言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其主要形式是由各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社会人士担任导师,负责学生思想、学习、心理、就业等多方面指导,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以外的教育引导。社会导师的地位,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助教、前锋、纽带。助教就是填补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实践教育的一大块空白,弥补高校心理辅导在学生就业这方面的不足;前锋,是指社会导师立足社会,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言传身教,给学生带来就业的最新动态,是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先锋军;纽带,是指联系好大学生、教育机构与社会需求的纽带,让学校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二、高校成长辅导室引进社会导师的必要性

(一)当前高校成长辅导室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不平衡。自高校扩招以来,师生比失衡,老师数量不足,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和咨询辅导捉襟见肘。加之,现有的高校成长辅导队伍皆由本校教师及部分学生担任,如:心理咨询、兼职教师、辅导员、专任教师、班主任、行政领导、朋辈辅导员等,由于校内辅导老师平时工作任务的繁杂性,时间、精力的有限性,专业知识方面的局限性,他们大多力不从心,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心理需求。

2.辅导内容不全面。高校成长辅导室的辅导内容一般以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主,运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疏导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但这种以心理知识为主的辅导内容,不够全面,缺乏实践经验方面专业指导,难以实现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化和迁移,对学生发展心理和适应心理问题解决效果有限,不足以满足当前大学生的现实需求。

3.高校辅导模式单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的心理需求发生多元的变化,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辅导室采取的辅导模式一般以谈话方式为主,辅导模式单一,有限的心理咨询服务难以满足学生辅导的需求。社会发展需要的是综合应用型人才,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为社会产生贡献。成长辅导室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为目的,过于重视心理健康,忽略学生的发展需求。这种辅导模式不能给予学生专业实践指导,难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4.其他方面不足。其实部分学生对成长辅导室不太了解,甚至有些学生对成长辅导有所顾虑。一方面他们怕见老师,一方面他们对心理辅导有误解,一直认为进了辅導室就是心理有问题的表现。再者就是部分学生不能得到全面的帮助,部分在校老师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专业知识范围狭窄及社会资源欠缺等问题,不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建议。

(二)社会导师制引进的重要意义

社会导师制是由各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社会人士担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就业等方面的指导,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步入社会做好铺垫,是社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参与模式,其突出的优点表现在:

1.增强高校成长辅导师资力量。社会导师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工作经验,相比校内辅导老师而言,社会导师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求职择业能力、职业规划、创业就业、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及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着更多的优势,能使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从而最终实现学生成人、成材。

2.丰富辅导模式。学校的辅导模式单一。社会导师制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其主要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向导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而社会导师能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侧重为学生提供基于社会现实的实训平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竞争意识,增强实践能力,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以参与工作为手段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增加工作经验。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体验式教学辅导中成长发展,使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实践教育变得切实可行。另外,社会导师制还以参与社会活动为机遇,培养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提供机会,使学生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提高社交能力。

3.指导更具针对性。社会导师们有着多年的社会工作经验,担任导师后他们可以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行业性的指导。例如:给学生分析专业和职业方向在社会环境中的发展状态、技术含量、社会地位、未来趋势,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历年就业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使学生认清毕业时将会面临的就业压力,促使他们思考自己的将来。

4.实现学校和企业双方共赢局面。就高校而言,社会导师引入无论在扩充师资辅导队伍,增强实践性、应用型辅导教师队伍这块,还是在完善辅导内容,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心理需求及丰富辅导模式这方面都有益地弥补高校成长辅导室这一平台功能上的部分不足。对企业而言,可以早先为储备优秀员工资源做准备,借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可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还可赢得社会声誉等。这一机制的运行,使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双方共赢的目标。

三、高校成长辅导室引进社会导师的机制探索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制

(1)成立社会导师制工作办公室

成立导师制工作办公室,负责导师的征集、选拔、培训及考评工作,负责拟定每学期导师工作计划,制定导师工作手册,组织学生对导师工作进行测评,定期组织导师与学生的学习情况交流。对导师辅导工作进行全程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导师制的顺利实施。

(2)严把社会导师遴选关

为发挥社会导师最大的育人功效,在人员选拔上将严把质量关。在思想上,心理素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及品行等方面有严格要求。我们拟选用思想道德素质好、具有奉献精神、心理素质强、态度端正、能力强、品行良好的社会导师。只有具备这些良好素质的社会导师才能担当起辅导学生这一重任,学生才能在与社会导师的接触中耳濡目染感染社会导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将社会导师的优秀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明确社会导师的职业范围

社会导师大都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或非政府组织的资深专家职员和各界成功人士。他们不同于学校教师,他们的优势就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因此,明确职责,发挥优势才是社会导师制实施的关键。社会导师的工作在内容上应包含企业知识的传授,职业生涯的指导和能力素质的引导,具体落实到学生教育内容上,重点包含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实际动手能力等。建立健全社会导师辅导专家库,将相关职业领域、社会心理机构的专家纳入库,为学生提供直接、全面的专业化辅导,大大提升辅导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二)保障运行经费机制

社会导师机制的运行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除了支付社会导师的工作报酬外,学生参加社会导师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额外经費的支出。因此,建立科学的运行经费机制,显得非常重要。除了学校成长辅导室专项资金提供部分支持外,还需要拓宽资金支持渠道,一方面可向学校通过聘用校外人员的相关政策支持申请经费,可以与有一些较强经济实力的导师所在相关单位(如知名企业),以赞助费和人才培养费等形式争取经费支持,进行合作并筹集相应资金。在经费的使用上可安排校内教师和社会导师双方共同管理,相互监督,并采用严格的报账审批制度,确保每笔经费都用到实处。

(三)强化考核奖励机制

对社会导师开展岗前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大学生辅导的各个环节,明确辅导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定期对导师业务能力进行培训,使他们的指导能力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努力实践多样化的社会导师培训形式,比如:参加学术交流、进修、考察、出国访问、留学等,确保社会导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不合格的社会导师如能力、资质不足,自我要求不严,思想作风不正者可以取消其社会导师资格。通过考核,促进社会导师工作积极性,建立加入和退出机制,形成社会导师队伍动态化管理系统,确保社会导师队伍优质化。此外,为优化社会导师队伍,充分调动社会导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对社会导师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荣誉意外,还可以对导师所在单位在与学校校企合作、人才推荐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

总之,社会导师机制是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产生的一种新的学生成长发展辅助模式,具有较强的育人功效,其应用前景广阔,社会导师参与学校学生成长辅导,双方合作能实现共赢或双赢的局面。在具体引进措施方面要建立健全社会导师组织机制,成立社会导师工作办公室,严把社会导师遴选关,明确社会导师的职责范围,确保运行经费,强化社会导师培训考核激励制度,实现社会导师动态化管理体系,确保社会导师自身素质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高校学生成长辅导这块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张义秋.社会导师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模式构建和实践路径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6,35(2):121-123.

[2]李良虎.发挥导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5(1):124-127.

[3]刘彩红.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及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2,29(6):117-119.

[4]陈袆鸿.论社会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2012,27(11):143-145.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产房助产专业实习生的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