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兴市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分析

2018-12-07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2期
关键词:宜兴市预防接种月龄

214206江苏省宜兴市宜城预防保健所

我国2007年将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3种传染性疾病[1],分别为3、4、5个月龄和18个月龄接种,是当前免疫程序中,注射次数最多且广泛使用的疫苗,同时也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最高的疫苗之一[2-3]。为研究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从而为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提供对策,提高预防接种的服务质量,现将2017年宜兴市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模块(NIPIS/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7年宜兴市上报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EFI个案。

接种方法:依据预防接种规范和接种说明书,本次所有预防接种儿童均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进行肌内注射。

监测方法:依据《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各预防接种门诊经统一培训后,使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表”对所有病例进行调查。

AEFI的分类:依据发生原因分为下列5种[4]:①疫苗质量事故;②偶合症;③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④心因性反应;⑤接种事故。

统计方法:采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汇总处理,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引起不良反应情况:2017年宜兴市共接种DTaP疫苗50 218人次,共报告发生AEFI病例35例,发生率69.70/10万。所有病例中,一般反应30例(85.71%),异常反应4例(11.43%),偶合症1例(2.86%)。

年龄分布情况:接种DTaP报告的AEFI病例中,以5个月龄比例最高(57.14%), 其 次 是 18~24 个 月 龄(25.71%),各接种年龄段发生AE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P<0.01),见表1。

性别分布:报告的AEFI病例中,男24例,女11例,在接种DTaP发生AEFI中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P>0.05),见表2。

临床损害情况:35例AEFI中,局部反应15例;发生率29.87/10万,全身反应24例,发生率47.80/10万;严重异常反应6例,发生率11.95/10万,见表3。

讨 论

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最便捷、经济、有效的手段便是预防接种,这也是确保儿童免受传染病侵袭的重要措施。作为免疫规划疫苗之一的百白破疫苗,DTaP中的氢氧化铝吸附剂成分,由于一些因素,如疫苗毒性、注射等,可导致发热、过敏性皮疹、注射部位硬结、红肿等反应的出现。监测结果提示,与其他疫苗对比,接种DTaP发生AEFI的数量更多,公众越来越关注AEFI所引起的临床损害,对疫苗的接种率产生了直接影响[5],此次调查发现疫苗接种后,局部反应占了一定的比例,可能存在接种过浅、接种前未充分摇匀等不规范行为,但全身反应明显多于局部反应(68.58%),这可能与DTaP本身的成分有关,也可能与受种儿童当时体质情况有关,需引起重视[6]。

同时研究发现,第3剂次加强免疫的 AEFI发生率最高(χ2=14.42,P<0.01),可能与反复接种有关。反复多次接种可使特异性抗体水平提高,也增加了疫苗中其他非特异性抗体[7-8],而第4剂次稍微下降,可能与小孩年龄增长和疫苗接种,机体免疫力有所增加有关。

综上,为使DTaP接种异常反应减少,在控制好疫苗质量的基础上要更好地改进服务:①接种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疫苗接种,接种过程中掌握好剂量、接种的部位和途径。研究表明,AEFI的发生可因规范操作而降低[9]。要尽量注射到深部肌肉层,若未注射到肌肉层或注射部位较浅,则会因吸收困难而出现局部的红肿硬结。②对家长进行充分的宣教,使其知道出现接种反应的处理方法,对高危儿童筛选和监管要加强,可使AEFI发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减少。③对接种对象儿童要进行接种后的留观、随访,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正确进行处理,同时向疾控中心进行AEFI的上报。

表1 2017年宜兴市接种DTaP发生AEFI年龄分布情况

表2 2017年宜兴市接种DTaP发生AEFI性别分布情况(n)

表3 2017年宜兴市接种DTaP发生AEFI剂次临床损害分布情况(n)

猜你喜欢

宜兴市预防接种月龄
“执法+审计+专家”宜兴市探索审计式安全检查新模式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点赞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宜兴市中正化工有限公司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预防接种门诊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探讨